透析比喻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時間:2022-04-15 05:36:00

導語:透析比喻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透析比喻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就比喻物理教學中的作用談了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使抽象概念具體化。二是使復雜過程淺顯化。三是使難懂的模型直觀化。四是使深奧的理論通俗化。五是使知識記憶深刻化。

關鍵詞:比喻物理教學

比喻,是指描述事物或說明道理時,用與其有相似之處的別的事物或道理來打比方。所謂教學比喻,就是把這種修辭方法移植到課堂上,用學生熟知的且與新知識有某些相似特征的事例,對應說明新知識的疑難之處,配合正面講解,以達到教學目的。恰當的比喻能化解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時甚至能在笑聲中一勞永逸地解決那些原本很難說清的問題。下面簡要談談在教學中運用比喻的幾點體會。

一、使抽象概念具體化

在講解電勢的相對性,電勢差的絕對性時,用現成的笑話來進行比喻。這無異于盛夏里送來縷縷清風,沙漠中淌過涓涓甘泉,對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某人想咬掉自己的鼻子,但夠不著。于是他站到板凳上,又站到桌子上,最后爬到房頂上,結果還是夠不著”。顯然能否咬到鼻子不是決定于嘴的高度,而是鼻和嘴的高度差。這則笑話的幽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馬上觸類旁通,很快理解了電勢的相對性。在講電場概念時,學生對“在電場中放入一個檢驗電荷,某點電場的強弱和方向與檢驗電荷電量無關”這一點學生很難接受。此時可用電場比作風,檢驗電荷比作風中線系著的氣球。氣球可以檢驗風的有無、方向以及強弱,但風向和風的強弱與氣球無關。這樣變不見為可見,學生很快明確了檢驗電荷是用來檢驗電場的有無、強弱和方向的物理量,且電場與檢驗電荷的有無無關。一位同學對物體的動能和分子的動能辨析不清,老師這樣比喻說:“汽車載一箱飛舞的蜜蜂前進,箱子是物體的運動,而蜜蜂的飛舞好比是分子的運動……”,老師還沒說完,學生就說:“我明白了,即使汽車停下,蜜蜂仍在飛舞。”多么神奇的比喻啊,化抽象為具體,事半功倍。

二、使復雜過程淺顯化

一些物理規律,由分析到得出結論,其物理過程復雜,學生聽了仍心有疑慮。這時可不失時機地用生動貼切的比喻。如“加速度減小,但速度仍可以增大”可用“月存款額逐漸減小而存款總額仍在增加”來比喻,這樣學生對此結論深信無疑。又如,電磁波的發射、傳播和接收,學生缺乏感性認識,又不易通過實驗來觀察,這時我們可以用生活中大家熟悉的“船裝運貨物”來打比方。發射天線比作始發港;高頻電流比作船;音頻電流比作貨物;接收天線比作終點港;調制比作裝貨;傳播比作運輸;檢波比作卸貨。這樣化無形為有形,既易于學生理解,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使難懂的模型直觀化

在描述微觀世界時,物理模型常常在學生頭腦中不易建立,因為它看不見,摸不著。若用比喻可以使模型直觀化、具體化。如原子結構模型可以把它比作“人造衛星繞地球的圓周運動”,它們遵守相同的向心力方程,解題方法也相似。這樣,用已知開拓未知,既可加強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也能提高學習效率,促進思維的發展。講到振動圖像與波動圖像的區別時,許多同學難以分清。

這時可以用“獨舞攝下的錄像”和“集體舞拍得的照片”來分別比喻它們,形象直觀,通俗易懂,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它們分別描述的是“一個質點在各個時刻的位移”和“多個質點在同一時刻的位移”。再配合正面講解,從而能使學生對兩者本質的區別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四、使深奧的理論通俗化

有些理論描述的微觀世界,學生無法親臨其境,再加上想像力又不佳,這給他們的理解帶來困難。我們可以借宏觀世界中類似的情景來幫助理解。如講到三種狀態的物質分子的運動時,有位老師這樣說:“氣體分子的運動,好像是夜晚強烈燈光下的一團飛舞的蠓蟲;液體分子的運動,又恰似游牧生活,短時的遷移(移動)和比較長期的定居(振動)相結合;固體分子的運動,則象一間關閉的教室里坐滿前仰后合,左傾右倒地歡唱的小學生一般”。這樣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隱晦的理論通俗化,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在實驗得出愣次定律后,為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愣次定律所反映的感應電流的規律,一位老師把感應線圈比喻為具有“冷酷”與“多情”雙重性格的特殊人物。當磁極來時,線圈的近端產生同性磁極,排斥原磁極,抗拒磁極的接近,表現十分“冷酷”。一旦磁極走時,近端又立即產生異性磁極,吸引原磁極,挽留原磁極的遠離,表現相當“多情”。最后歸納成“來則拒之,走則拉之”八個字。這樣的比喻,既使學生感到形象有趣,掌握了知識,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是一箭雙雕。

五、使知識記憶深刻化

有些物理概念和規律是人為規定的,或實驗得出的或由于推理過程復雜,給識記帶來一定的困難。我們可以借助比喻來幫助記憶。如電容器的電容公式,學生常把它弄顛倒??砂裊比作容器,“-”比作容器蓋(按形狀),抽去容器蓋把電量Q放入容器U(按Q與U的位置關系),即為電容器的電容。又如,“透鏡成像時,物像移動方向相同”,這一規律學生常記常忘。如比作“敵進我退,敵逃我追”,既易記,又增強了趣味性。再如,研究分子間作用力、分子勢能隨分子距離變化關系時,可用“彈簧連接兩小球”來幫助理解和記憶。彈簧的彈力比作分子力,彈簧的彈性勢能比作分子勢能,兩個小球比作兩個分子,彈簧之間距離變化比作分子距離變化。這樣易為學生接受,大大提高了記憶效率。

總之,比喻可以變陌生為熟悉、變平淡無奇為形象生動、化抽象深奧為具體淺顯,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作家秦牧說過,“精彩的比喻,仿佛是童話里的魔棒似的,它碰到哪里,哪里就會清晰明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