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適時有效的反思成為習慣
時間:2022-04-20 11:07:00
導語:讓適時有效的反思成為習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自我反思既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學習習慣,及時有效的自我反思是高質輕負的有效保證,對學生的學習有查漏補缺的作用,只有做到有的放矢地學習,才是高效的學習。我們老師有責任也有義務教給學生反思的方法,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讓學生學得更輕松,學得更自信,學得更愉快,學得更高效。
關鍵詞:反思;高質量輕負擔;及時;有效;錯題庫;數學日記
高質輕負的主陣地是課堂,提高課堂效率固然是高質輕負的有力保證。然而,有效的及時的反思卻是高質輕負的有力保證。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先生在很久很久之前就提出“一日三省”,可見“一日三省”不僅有益于做人,還有益于學習?!耙蝗杖 奔疵刻於啻蔚刈晕曳此?。什么是反思?《現代漢語詞典》對它的解釋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就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而言,反思應指小學生對自己數學學習活動過程的再思考、再審視。它既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學習習慣、更是高質輕負的有效保證。那么,在小學生的數學活動中需要反思嗎?請先看幾個片斷。
片斷一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計算2.4×5,并把算法展示給大家。
生:2.4×5=2.4+2.4+2.4+2.4+2.4=12
師:你是怎么想到這種方法的?
生:以前,我用這種方法時,老師表揚了我。所以,我喜歡這種方法。
由此看來,小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結果正確與否的判斷,往往依據教師不經意的一句表揚或批評。在教師的表揚聲中,很少有學生再去想一想,自己的學習方法真的是最佳的嗎?
片斷二
師:請同學們算一算下面這道題。
甲數是120,比乙數的2倍還多20,乙數是多少?
生:(120-20)÷2=50
師:算得對嗎?
生:(全班異口同聲地回答)對!
師:真的對嗎?
此時有的學生說對,有的學生說不對。
師:到底對不對呢?
學生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小聲議論著,但無人敢作肯定的回答。
從中可以看出,小學生學數學,很多時候都在猜測教師的意圖,而不會花時間去驗證自己的學習結果是否正確,因而,在教師的一再追問下,他們茫然了。
片斷三
師:勝利水庫擴建后,受益的人口增加到200萬人,比原來增加了3倍,原來受益人口有多少?
生:老師,這道題是不能做的。
師:為什么?
生:因為200÷3除不盡。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中碰到了困難,他首先想到的是可能題目出現了錯誤,而不會去檢查自己的解答過程是否出現了漏洞,會不會是自己審題不清造成的。
片斷四
師:師徒兩人共同生產1280個零件,師傅生產的零件比徒弟的2倍少160個,徒弟生產零件多少個?
生1:(1280+160)÷3=480個,
生2:(1280+160)÷2=720個
生1:老師,我的算法與他的不一樣,請您說說到底誰對誰錯。
師:你想過他的算法有什么漏洞嗎?
生1:沒有
師:你想過把自己的算法介紹給他嗎?
生1:沒有
讓老師當裁判,聽老師評判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是小學生學習數學時常用的方法。不少學生沒有意識,也沒有習慣再去想一想自己的學習行為是否合理、科學。
上述現象的產生,不可避免地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但細加分析,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共同的特征: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還沒有反思的意識,也沒有反思的習慣。在小學生反思性學習方面,《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小學生應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第一學段要培養學生回顧自己思考過程的習慣。第二學段要求學生初步學會分析自己思維過程中的得與失,并總結經驗。第三學段要引導學生側重對經驗的反思與條理。從《數學課程標準》對小學生反思性學習所提的要求來看,小學生的反思是初步的,它要求學生經歷反思活動的過程,養成反思的習慣。因此,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我們應有意識地關注反思性學習這一環節。
一.教給學生反思的方法
1.經常回憶數學活動,精心設計再學習過程。我們的學生在天天背法則、概念,天天解答一道又一道習題,天天解決一個又一個數學問題,卻很少對自己的數學學習過程進行觀察記錄,很少寫學習心得,很少給自己提出學習的目標……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數學學習的能力和水平總是在原地踏步。因此,我們要提倡學生對自己參與的每一次數學活動進行反思:一道題作完了,想一想,這樣做對嗎?一節課聽完了,精心沉思,我學到了什么?老師講的都對嗎?一星期,一個月下來,理一理所學的數學知識,哪些還不懂?該怎樣去掌握它?然后對這些數學學習活動中的得失進行歸類、取舍,考慮下一次再學習類似的內容時該如何做?寫出再學習的過程設想。這樣,通過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數學學習水平提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2.仔細分析習題錯誤,預防問題再次發生
錯誤是一個沒有被發掘的寶藏,利用得當,就會產生巨大的財富,為我所用。我們的小學生是如何對待自己數學學習中的錯誤呢?他們有的不敢正視,悄悄地把它防在一邊;有的靜待老師解決,懶地去分析,稍好一點的,重新把它做一遍,但無意去想為什么會錯?以后碰到類似問題該怎么辦?……應該說,我們的小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沒有很好地利用這筆“財富”,為此,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面對錯誤不但要及時訂正,而且要仔細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同時制定預防錯誤再次發生的措施,進而從整體上把握好自己以后的數學學習活動。
3.及時記錄智慧的火花,提升創造性思維能力。數學活動中,隨著學習內容的展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融洽,有時會產生瞬間的靈感。這種智慧的火花往往會突然而至,若不及時記錄,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因此,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我們要引導學生捕捉這種靈感,一旦發現,就要及時交流、探討,并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完善。最好能在數學書或筆記上及時寫下來,有空時進行整理,以備以后學習數學時使用。這樣日積月累,就能使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得到培養和發揮。
4.大膽剖析他人見解,深入探究為我所用。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無論是教師的講解,還是學生的回答;無論是小組的討論還是全班的交流,都是學生最好的學習與反思的機會。每一個學生的發言都是他們仔細鉆研過的結晶,是他們感性經驗的升華。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聆聽他人意見,學會博采眾長,不斷提高和充實自我。
只有做到有的放矢地學習,抓住自己的薄弱環節,弄懂自己的不懂之處,才能使自己在有限的時間里掌握好更多的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
1.建一個數學錯題庫。
每個人在做數學習題時,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把這些錯誤記錄在專門的本子里,建一個屬于自己的數學錯題庫,是一條很好的培養學生反思習慣的途徑。在這個數學錯題庫中,我們的學生要及時記錄錯誤的題目,仔細分析錯誤的原因,提出改進的措施,以求吸取教訓,杜絕此類情況再次發生。
2.堅持寫數學日記(周記)。
數學日記(周記)是學生用自述的方式記錄數學活動中的體驗或用數學的知識來講述自己一天(一周)的生活情況。寫數學日記(周記),不僅可以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已學的數學知識,而且還可以傾訴對數學學習的喜悅和煩惱,從而進一步肯定或改進自己的數學學習行為。
數學日記(周記)一般有兩種類型:第一種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記敘自己一天(一周)的生活;第二種對自己數學學習中的得失進行分析,傾訴自己學習數學的喜悅和煩惱。
3.開展自評與互評。
自評是學生對自我數學學習情況的再思考;互評是學生對他人數學學習情況的再思考。自評與互評本身就具有反思性質。在小學數學學習中開展自評與互評很有必要,一方面,它培養了小學生的反思習慣;另一方面可以讓小學生重新認識自我,樹立信心,不斷進取。
自評。比較可行的方法是讓學生一日四問,并把自問的情況記下來。這一日四問是:(1)今天我學了哪些數學知識?(2)今天,我有沒有不懂的地方?(3)今天,我有沒有精彩的表現?(4)今天,我的數學學習該得幾顆星?
互評。讓小學生很好地開展互評,首先要讓他們學會專心聆聽他人意見;其次要學會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交流;第三要學會一些簡單的評價方法和技巧。
學會自我反省,就等于醫生自己給自己看病,能對癥下藥,藥到病除,效果更好,負擔更輕。學生能避免一些繁瑣的機械的重復練習,這樣才能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學得高效。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
[2]《小學數學教師》
- 上一篇:債務重組的稅務問題透析
- 下一篇:中企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最佳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