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技術輔助高等數學教學探討
時間:2022-09-20 05:22:47
導語:網絡技術輔助高等數學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等數學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各個高校都非常重視,但當前許多高校的高等數學教學現狀因為一些客觀原因,導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高等數學教學質量問題一直是個難題。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結合高等數學教學的特點和筆者積累的經驗進行改革研究探討,對網絡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輔助應用給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網絡信息技術;高等數學;教學輔助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教學的方法和模式以及手段發生了劃時代的變革,利用網絡技術對學習者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暢通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渠道、提高教學效率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活動變革成為現代教育的大趨勢。本文結合高等數學教學的特點和自己積累的經驗談談當今高等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在網絡時代的背景下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
一、高等數學教學現狀
高等數學教學一直緊跟潮流,早年采用多媒體教學,那一段時間很火。但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為效果并不好,還是做教學輔助更恰當。近幾年,幕課、微課又熱了,大有取代教師的趨勢,但經過幾年的改革探索,效果并不理想,炒得很熱,實用的不多,當前高等數學教學主流仍然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一塊黑板、一本書、一只粉筆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如今各高校為了突出與市場經濟接軌,各專業爭相強調本專業課程的重要性,在修改人才培養計劃時,高等數學課總的學時不斷被壓縮減少,增加了教師教學的難度,造成學生學習困難。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和就業壓力的增大,“數學無用論”觀點大行其道,把數學當成普通的公共課程進行學習,以修得學分為目的。為了提高及格率,考試要求大幅度降低,等學生考研時,因為數學拖后腿,學校領導會把責任推到數學教師身上,使數學教育工作者很迷茫。有些人也樂得把這些歸咎為社會問題和學生能力問題,自我安慰。現在很多高校重科研、輕教學,把科研成績作為評優和晉升職稱的重要砝碼,使得教師忙于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而放松了對教學的要求,人員編制的限制使得高等數學教師不足。
教師忙于教學,疲于應付,影響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積極性,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上課模式經久不衰,下課后教師和學生各忙各的,各得其所。高等數學課的教學對象是大一學生,剛從中學跨入大學,習慣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所以當前高等數學教學主要以“黑板+粉筆”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而高等數學課學時不斷被壓縮減少,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課速度一次課學時至少講一節(十多頁內容),學生普遍感覺比中學信息量大,速度快,難于理解消化。由于課時緊,教師只能著重講難點、疑點、重點或是教師最有心得的部分,引導學生去認識理解概念、公式和解決問題,不像中學學習,講解很詳細,一個知識點反復講解練習,理解消化。大一新生,剛開始課堂紀律最好,沒有曠課、遲到、早退,都認真聽講,但慢慢地基礎差一點的學生對有的數學概念、公式聽不懂,思想就會開一會兒小差,由于數學內容是環環相扣的,一個知識點沒掌握后來就會越聽越糊涂,于是干脆不聽了,低頭看教材,但自己看又看不懂,效率還特低,有的干脆放棄,埋頭玩手機,這極大地摧毀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導致學習興趣急速下降,產生厭學情緒,學習效果兩極分化,最后大家都說是高等數學難學來為自己推脫。即使考題非常簡單,不及格率也在30%左右,學習差的學生的成績甚至得0分。
二、網絡信息技術對高等數學教學的輔助與應用
我們常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主動學習對大學生非常重要,而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才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根本保證。剛進入大學的大一新生,對許多東西有很強的學習愿望,但不能合理分配時間與精力,有些人就幾天的熱血和新鮮感,不能堅持下去,因此啥也學不好。利用網絡技術幫助學生把握住預習、聽課的關鍵環節,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就成功了一半。
1.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指導學生從會用到
喜歡用網絡信息技術搞好高等數學的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指導者、監督者和促進者,為學生學習創造必要的學習環境,教師不能安于現狀,應更新知識與時俱進,轉變教學思路和方法,積極將網絡應用到課程教學中。對于大一新生,許多學校規定不能帶電腦,但現在學生多數會買智能手機,宿舍也可以通過Wifi上網,具有使用網絡的條件。高等數學任課教師可以推薦一些如中國大學MOOC、智慧樹網、數苑網等,不一定要推薦很多,這樣能使學生得到全國高校最優質的課程和教學資源的學習體驗,在感受到這些學習體驗之后,他們會自己尋找最適合的網絡學習資源。建立QQ、微信高等數學班級學習群,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突破傳統課堂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學習真正地變得隨時隨地、方便快捷,彌補傳統教學中的種種不足,使學生能夠真正融入教師的教學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提高學數學的信心和興趣。過去,好幾個學生問同一個問題,教師要重復回答好幾遍,現在把一個問題的解釋放在群里,全班的學生都能看到。大學里學生與教師交流較少,尤其是基礎課教師,教學任務重,周課時16—20學時,學生的課也多,下課后各忙各的,等學生在復習時發現問題,沒有辦法去問教師,問題越積越多,積重難返,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對數學的厭學心理?,F在學生有問題,用手機拍下,傳到學習群里,同學之間可以積極討論,教師也可以在辦公室或家里給出解答傳到群里,這樣既能得知學生的學習動態,又能及時地為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問題,極大地方便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壓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維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加強網絡信息技術對高等數學教學的輔助作用,資源建設是關鍵。現在許多“985”、“211”高校都建設了精品課程以及幕課。通過網絡,任課教師較容易搜尋獲得這些資源,不需要重復建設。但我們可與高等數學課堂教學配合,輔助同學課外學習,幫助他們概括要點,梳理思路,強調重點、難點和易錯點,將上課講授的關鍵內容(教材的重點、難點、易錯點)制作成“微視頻”,讓學生自主播放學習,方便學生預習、復習鞏固掌握的知識;針對數學課概念抽象、公式多、學生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性的現象,還可以利用微課把一些經典例題、重點題型、難聽難懂的證明過程制作成“微視頻”,學生在課后反復觀看,直到弄懂為止,這樣和高等數學課堂教學有機結合,互為補充、互相促進,切實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高等數學的教學質量?!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因此學習資源是關鍵。過去,我們數學教師苦于不懂計算機技術,不會建網站,萬事求人難,現在有智慧樹網,它為我們一線教師搭建了非常方便的平臺,而不再為缺乏計算機網絡技術煩惱。我們可以在網上快捷創建自己的特色課程,對課程進行維護,對設置難度系數、知識點等進行題庫編輯,滿足各種教學需求,支持網上批閱試卷、作業,同時支持學生互評,減輕了教師的批閱工作量。還有論壇模塊,師生可以在線答疑解惑,分享與溝通課程中的疑問和收獲。
學習成績、學習評價可以設置課程的評分標準,線上成績系統自動匯總,也可以手動錄入線下成績,對總成績進行加權管理,等等。對于課程視頻的制作,現在許多高校都建有錄播室,只要把學生帶進去上課,系統就會自動錄制。也可以用手機、iPad、數碼相機、電腦攝像頭、屏幕錄像專家軟件錄制視頻,對應用于日常的教學輔助,效果還是可以的。這里推薦美國TechSmith公司出品的CamtasiaStudio屏幕錄像和編輯的軟件,對我們大多數技術門外漢的數學教師來說,這是一個易學、方便和實用的工具。該軟件提供了強大的屏幕錄像、視頻剪輯和編輯、視頻菜單制作、視頻播放等功能。使用本軟件,用戶可以方便地進行屏幕操作的錄制和配音、視頻的剪輯和過場動畫、添加說明字幕和水印、制作視頻封面和菜單、視頻壓縮和播放,同時還可以進行聲音編輯,如錄制語音旁白、進行聲音增強,也可以為視頻添加效果,如創建標題剪輯、自動聚焦、手動添加縮放關鍵幀、編輯縮放關鍵幀、添加標注、添加轉場效果、添加字幕、快速測驗和調查、畫中畫等,還可以快速地錄制PPT視頻并將視頻轉化為交互式錄像放到網頁上。
3.極大地發揮網絡信息技術對高等數學教學的輔助作用,需要培養大量的使用者。目前,網易與高等教育出版社攜手推出在線教育平臺,承接教育部國家精品開放課程任務,向大眾提供中國知名高校的MOOC課程,還有許多機構、企業建立了自己的在線課堂,提供從技術方案、課程內容、教學管理到大數據支持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所以今后在高等數學教學資源建設中這些硬條件必然會不斷完善,但如果教師、學生不去應用這些優質的課程和教學資源,就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就筆者了解,省內許多大學也只是就網絡信息技術做些教學研究,寫些教研論文,實際應用非常少,大學數學教學現狀沒有改變,所以必須采取有效的激勵手段,鼓勵教師、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從學校實際出發,為了提升高等數學的教學質量,學校教務管理部門積極創新教學評價標準,真抓實干,嚴格教考分離,嚴把質量關,有多少掛科就抓多少,不放低標準。對教師采取多元評價和考核,尤其是現在推進的績效考核,基礎課教師教學任務重,科研相對較弱,可以實施量化教學評價,關注教學效益。按三年一個考核周期,把所帶班級的及格率、平均分以及全國數學競賽的獲獎等級、獲獎量等,作為績效參考指標。全面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讓教師教學行為發生了巨大改變,形成學校、教師、學生的教育合力。
三、結語
網絡信息技術輔助高等數學教學需要一個長期、不斷實踐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對其不斷進行優化和完善,摒棄劣勢,挖掘優勢,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強化教學效果,在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小兵,余長惠.網絡時代的高等數學教學[J].教師,2016,(5):40-41.
[2]崔連香.探討網絡學堂對高等數學教學的輔助與應用[J].德州學院學報,2015,(8):100-101.
[3]潘潔,許峰.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高等數學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10):178-179.
作者:樂勵華 顏七笙 單位:東華理工大學理學院
- 上一篇:探析數學教學中學生素質的培養
- 下一篇:小學語文教材分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