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數學教育與綜合素質培養分析
時間:2022-08-12 10:52:42
導語:基礎數學教育與綜合素質培養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其一,基礎數學時代性特征越來越模糊。基礎數學也被稱為純數學,是指純粹形式研究事物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數學形式[1]。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教學理念和方法指導不斷更新換代,基礎數學與常規數學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也越來越激烈,包括教學方式、課程內容、課程理念等多個方面,導致教師在進行基礎數學教學時很容易出現混淆,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升。其二,教師培養目標不明確。明確的培養目標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但是當前很多數學教師對基礎數學教學培養目標了解程度不深,在確定教學目標時,也沒有充分聯系數學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探究數學知識的動力[2]。加上當前課程目標大多停留在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之上,在進行教學改革之后,教師也在相關領域進行了調整,卻沒有充分意識到當前教學培養目標中存在的問題,也沒有重視教學培養目標的創設,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升[3]。
二、基礎數學教育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作用
數學與其他學科不同,它涵蓋的方面非常廣泛,且具有非常高的實踐性,因此,教師可以從多角度、多方面在基礎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以后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以下就基礎數學教育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作用進行具體分析。首先,數學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對數學的理解和運用也在不斷深入。當前,人們生活中很多事物都與數學息息相關,數學也為生活帶來了更多的便利[4]。因此,數學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尤其是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時間段,更需要通過數學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其次,數學能夠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學生智力水平。數學本身邏輯性比較強,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嚴謹的邏輯能力和高度的抽象能力。正是因為數學教學的這些特征,也決定了數學對學生思維能力與智力水平的培養具有更多的積極作用。最后,數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所謂非智力因素就是頑強的意志力、廣泛的適應力、強烈的求知欲、敏銳的思考力等。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信息技術發展十分迅速,社會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僅僅依靠文化基礎知識,已經難以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想要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讓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就需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數學無疑是培養這些心理品質的最好學科,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想要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就需要掌握更多的思考辦法。同時,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設計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數學問題,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自身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踐問題解決問題、意志力等均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更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
三、基礎數學教育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策略
傳統應試教育中,教師的大多數教學內容都是圍繞考試進行,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重視程度不高。而當前社會發展中,僅僅掌握數學知識已經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為了更好地保證學生學習效率,讓學生能夠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加得心應手,教師在開展基礎數學教育時,就需要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以下針對基礎數學教育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策略進行具體分析。(一)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提高學生素質。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參與數學教學活動,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想要在基礎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還需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能快速適應,并且發揮出自己的作用[5]。想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首先需要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明確學生具有學習的主動性,從而為學生創造更多展示自身才華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基礎數學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其次,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盡可能多鼓勵和贊揚學生,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盡量不要直接指責和批評學生,當學生犯錯時,可以用委婉的方式提出,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同時,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會說、會想、會看、會聽的習慣,教師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調動學生的口、腦、眼、耳,使其協調活動,提升學生的生理機能,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注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愿意自主去探究和開發事物之間的關系和本質,努力鍛煉自身思維能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一些有趣的問題來充分調動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欲,讓學生能夠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和最佳的心理情緒去學習,保證學習效果。(二)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素質。當前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所以,教師在基礎數學教育中想要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還需要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讓學生能夠主動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保證學生學習效率[6]。因此,教師在開展基礎數學教學活動時,需要更加注重營造一種創新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從而在探究過程中,不斷鍛煉和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例如,在數學公式和定理的推理當中,教師可以首先把公式和定理的形成過程展示出來,即從理論推導得出結論;經過觀察、分析,用類比思想、不完全歸納法進行猜想,然后完成邏輯證明兩種方式。在完成展示后,教師可以給出相應的數學公式或者定理,讓學生根據自身掌握的數學知識進行推導,在推導過程中,學生不但會加深對公式和定理的理解,同時還能鍛煉自身創新能力、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此外,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時,教師還需要注重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在愉悅的氛圍當中,學生才能進一步意識到數學的魅力,從而積極探究和挖掘數學內涵。(三)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素質。數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不但需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學生靈活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所以,在基礎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還需要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7]。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自主發現解題方法的形式,來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在選擇例題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案例充分運用到其中,保證教學效果。例如,在“幾何”基礎數學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幾何知識的運用引入到課堂教學中,然后通過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么要這樣運用,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幾何知識的了解和研究,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基礎數學教育是數學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鍛煉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等方式,做好基礎數學教育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基。
[參考文獻]
[1]楊秀敏.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結合[J].科學咨詢,2017(33):73.
[2]李娟,康淑瑰,韓龍淑等.基于2015年山西省中考數學試題的學生綜合素質分析與教學建議[J].西部素質教育,2016(3):100-102.
[3]袁月平.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探討[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6(4):18.
[4]潘朝夕.初中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22):0164-0165.
[5]陳政淑.小學數學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路徑探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9):50.
[6]張鳳秋.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及教育價值分析[J].好家長,2017(51):59.
作者:張磊 單位:韓山師范學院
- 上一篇:幼兒家庭生活化數學教育探析
- 下一篇:大學物理學與高等數學銜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