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養中學數學觀研究

時間:2022-03-20 07:57:07

導語:基于核心素養中學數學觀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于核心素養中學數學觀研究

摘要:隨著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PISA測試的進行,有關核心素養的研究越來越熱。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教育的關鍵,也是未來教育教學的目標。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預示著未來數學教育的走向。在核心素養指導下的中學數學觀更值得關注。數學教育的發展應圍繞數學核心素養發展課程體系、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素養、改革評價體系等進行,逐漸形成依托數學核心素養的中學數學教育觀。

關鍵詞:數學核心素養;中學數學;數學教育

一、核心素養發展背景

1997年12月,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簡稱OECD)開始了“素養的界定與遴選”項目,而后又進行學生基礎能力國際研究計劃,簡稱PISA測試,這是全球范圍的一項大型針對學生學習質量的比較研究。2009年,上海首次參加PISA測試。中國學生在國際性的素質能力測試中取得“全球第一”的成績,備受矚目。2012年,上海第二次參加PISA測試,中國學生在該次以數學為重要領域的測評中依舊第一,再次引爆對學生素養問題的關注、審視和思考。最近一次PISA測試是2015年,我國的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的學生參加,即北滬蘇粵聯合體,總體排名第十,單論數學排名第六,測試內容包括閱讀、數學以及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及探究既是國內需要也成了國際需要。

二、數學核心素養的含義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10個核心詞,即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1]。基于標準的核心詞,馬云鵬又提出數學核心素養的概念。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學習者在學習數學或學習數學某一領域所應達成的綜合性能力。[2]數學核心素養能力所表示的是,學習者無論何時都可以從數學的角度看問題,條理清晰,思維、邏輯嚴密,論證清晰明確,具有數學頭腦,具有數學基本特征、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以發展的角度來看,數學素養是當前或未來生活為滿足個人成為會關心、會思考的市民而需要具備的認識,并理解數學在自然、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做出數學判斷的能力,以及參與數學活動的能力。[3]OECD進行的PISA測試,特別是在以數學為核心的測試中,不僅關注中學生對數學知識本身的掌握理解,還特別關注學生應用數學的知識、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模型,并且以數學理論方法解決問題,是從事數學活動的技能,在特定的數學情境中,發揮數學核心素養的能力,將知識、技能、情感融為一體。何小亞將學生數學素養定義為:學生為了滿足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必備的數學方面的能力和品格,是數學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體[4]。數學核心素養可以細化分為如下幾類(見表1)。

三、核心素養下的中學數學

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或是一節課幾節課的事情,是要始終貫穿數學教育的整個過程,把外在的學科數學核心素養轉換為學生內在的數學核心素養,這便需要從多個維度進行潛移默化的數學教育。(一)圍繞核心素養發展課程體系。數學學科教育不僅是傳授數學知識,也是建構學科核心技能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科教學要結合數學歷史文化背景、數學家事跡、數學的實用美學、未來發展趨勢、現實應用價值、跨學科知識的有效銜接等內容,將高等數學知識潛移默化地滲透其中,深入淺出,開展趣味數學、競賽數學、數學推理、數學建模等相關校本課程活動,融入拓撲學、微積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運籌學、博弈論、分形與混沌等學科知識,引入如七橋問題、四色問題、囚徒困境、智豬博弈、雞兔同籠、蝴蝶效應等有趣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二)圍繞核心素養改進教學方法。中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應該圍繞數學教育教學全過程。從課堂結構與內容分析,圍繞核心素養改進教學方法。數學學習無論何時都不是死記硬背的過程,也不是湮沒在題海中的算題解題,是以理解為前提的活學活用。數學學習過程中,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的文化知識、基本概念、技能訓練上,而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營造出一種數學文化,面對問題能夠化繁為簡,看穿其中的數學奧妙,旨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數學學習興趣、學生內在動機。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倡導學生自己動手做、動腦想,鼓勵學生探究、討論,甚至參與命題的制作,營造出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合作分析、自主學習的數學學習環境。(三)提升教師素養是培養學生素養的關鍵。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經過長期、系統、科學的發展構建,其關鍵在于教師的數學核心素養有效地轉化為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就要通過日常的課堂教學來完成,完善教師專業化道路,提升教師素質,樹立素養教育理念。首先,教師要對中學核心數學素養有明確的理解研究,深刻體會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及關鍵,把握素養背后所要體現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在分析學情的基礎上,掌握中學生現階段的學業水平、基本能力和心理特點等,同時研究學生的數學水平發展趨勢,結合學生興趣點,構建學生喜歡、喜愛的數學課。(四)圍繞核心素養改革評價體系。數學核心素養具有綜合性、階段性、持久性的特點,不能只局限于數學單一學科,而要呈現出跨學科的特性。知識大量遷移到其他學科,包含很多隱性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便要求評價體系多樣性、豐富化。同時,測量標準不能僅僅停留在應試教育為目的或者是以高考、中考為中學數學教育目標的層面。在看到數學成績的同時,還要看到成績之下的隱性信息,學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發展趨勢、情感態度等。世界是發展的,知識是不斷更新的,數學核心素養已然成為未來數學教育的關鍵。中學數學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關鍵時期,抓住黃金時期,才能更好地培養屬于學生自己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馬云鵬.關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幾個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2015,35(911):36-39.

[3]馬云鵬,張春莉.數學教育評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99.

[4]何小亞,學生“數學素養”指標的理論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15,2(24),13-20.

[5]上海市“改革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價辦法”課題組.為了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導航———上海市中小學生學業質量綠色指標評價的改革與實踐.[J]教育政策觀察,2015,(7):105-154.

作者:閆月靜 單位:深圳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