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提問技巧研究

時間:2022-06-10 11:20:11

導語:小學數學提問技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數學提問技巧研究

一、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提問教學現狀分析

1.教學中的提問內容缺乏設計,隨意性非常大

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而言,課堂提問是有效了解學生特點,對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然而實踐中很多教師卻沒有充分利用這一手段,沒有充分發揮教學提問的作用,尤其表現在課堂教學提問過程中,隨意性非常大.即便采取了提問教學策略,但提問方式、內容等啟發性、針對性非常小,甚至有些問題設計過于簡單,對于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高沒有太大的幫助.在此過程中,還有一些教師將問題前后設計得過于簡單,缺乏有效的聯系,以至于不同的問題之間缺乏必要的銜接和連續,既對課堂教學不利,又嚴重影響了知識體系的建構.

2.課堂提問設計缺乏實效性,評價多元性不足

據調查顯示,當前很多小學教師為了設計課堂提問內容而“設計”,比如,部分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習慣性地將備案詳細地記錄下來,然后將課堂上所提問題、答案等一一記錄在案,在課堂上照本宣科,形式化、流程化現象非常的普遍.一些教師為了能夠確保課堂提問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甚至在課前組織學生彩排,引導學生對預設問題答案進行課前記憶,這種形式化的教學模式,必定難見成效.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過程中,教師為確保提問質量和效率,片面地將提問問題的設計對象定位在了優等生層面,設計問題時會不自覺地以此為基礎和范圍,涉及面顯得非常的狹窄,很難照顧到中等生和基礎較差的學生,因此也就很難有好的提問效果.同時,提問評價缺乏多元化,教師往往對學生的回答以正確、錯誤為評價結果.學生在回答完問題后,無論對錯,都渴望教師能夠給予全面的評價和指導,而且較為單一的評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打擊了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

二、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技巧

基于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筆者認為要想有效提高提問技巧,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明確提問的教學目的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當首先明確為什么要進行提問,之所以要提問,主要是為了通過這種互動方式,來積極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基于此,在提問設計過程中,應當確保提問目的的明確性、具體性以及針對性,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比如,部分教師在“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過程中,進行以下提問,即“這兩個分數有什么特點?”其中,一些學生的回答是“都是真分數”,一些學生的回答是“分子都為1”,從這種回答結果來看,學生根本不明白提問的目的,隨意回答的結果并不令人滿意.若將提問內容改為“兩分數分母一致嗎?不同分母的分數是否能夠直接相加呢?原因是什么呢”,通過這種提問方式,可使提問目的變得更加的明確一些,提問效果會更好一些.

2.提問設計應當多樣化

小學數學提問教學設計過程中,應當確保提問設計的多元化、多樣性.比如應用題內容為:現在有60千克蘋果,其比西瓜的2倍少2千克,問題是西瓜有多少千克.學習成績稍微好一些的學生會根據題目要求列算式,即西瓜重量為(60+2)÷2,而后進生所列的算式則是60×2-2.此時,教師應當通過巧妙設計多元化的提問問題,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先問“2倍”指的是什么,然后再問西瓜的2倍呢,經過這一提問,很多學生就明白60×2是錯誤的,算式60×2-2也是錯誤的.此時立即追問學生:“蘋果是西瓜的2倍嗎?有沒有其他數據和條件?題干中的少2千克是怎么回事呢?”通過這種多元化的提問設計,可以使整個提問教學過程彼此保持緊密的關系、環環相扣,將多種提問方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采取該種提問策略,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到非常有趣,而且能引導學生參與思考,探究問題,對于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當前新課標背景下,更多的提問策略和方式方法被運用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但一定要注意應用技巧、把握好“度”,只有這樣才能為教學服務,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作者:嚴迪春工作單位: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古林鎮蓓蕾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