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策略
時間:2022-08-22 10:09:17
導語:淺析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體制的不斷深入,不管是教學理念還是在教學方式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些變化中要求學生和教師都需要符合現代化教學理念的要求,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以靈活多變的方式為手段對教學活動進行改革。我國在進行小學教學體制的改革過程中要求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全面靈活的運用知識,并才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為以后的工作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1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發展的現狀
1.1學生的認知程度低
認知能力就是小學生在進行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對學習計劃的執行能力以及對自我行為的控制能力。通過對小學生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許多的小學生認知能力都很低,尤其是在自我學習習慣的養成過程中需要教師進行多次的糾正才可以。
1.2學習策略不合理
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對小學數學的看法也在逐漸的改變,同時在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也會逐漸的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學習策略,但是由于在進行學習的學習經歷上的限制,導致學生的學習策略并不合理,而且策略也不具備一定的科學性。
1.3教學課程安排不合理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許多的教師仍然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但是由于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差,很難接受一些邏輯思維較強的知識,再加上教師在進行課程安排的過程中過分的注重理論教學,而忽略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使得學生知識與實際的生活相脫離,從而不能夠靈活的將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
2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策略
2.1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
學生的學習熱情主要是取決于該門學科的教學環境,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一個合理的教學環境下,學生就會感到心情舒適,從而大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如果教師處于一個教師說了算的教學環境下,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這樣學生根本沒有興趣學習,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比如說在進行“統計與概率”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合理的教學環境。很多同學都不理解為什么事件的發生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擲硬幣的方式進行了解,教師拋出一枚硬幣之后,只可能出現兩種結果,而且這兩種結果的出現都是無法預測的,教師為學生創設這樣一個教學環境,學生們就會明白事件的隨機性,從而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然后讓學生對拋十次硬幣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分析和預測,這樣學生就會自動的進行探究,從而明白事件發生的概率,同時在進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還能夠學會如何對事件發生的次數進行統計。為學生創設一個合理的教學環境能夠將一些抽象的知識直接展示給學生,從而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探索能力。
2.2注重實踐操作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對學生教學理論的講述,卻忽略了讓學生進行動手親自實踐,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從而發揮實踐的能力,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操作進行知識的探究,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策略。比如說在進行“圓錐的體積”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的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知識,經常采用的是邊演示邊講解的方式,但是在該方式下雖然進行了一定的演示,由于學生沒有親身的參與到其中,使得學生所接受的知識是有限的,從而不能夠起到真正良好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教師可以按照教學內容的要求準備好動手實踐所需要的物品:沙子、容器和硬紙板若干。首先教師讓學生做一個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這樣學生就會利用硬紙板做成教師要求的形狀。然后教師讓學生利用相同的容器將沙子裝到圓錐和圓柱的內部,這樣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就會發現,裝圓柱所用的沙子是裝圓錐所用沙子的三倍,但是這是為什么呢,教師在這樣的狀況下再對學生進行解釋“圓柱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這一數學知識,這樣學生就可以快速的理解如何對圓錐體積進行計算,學生們在進行操作的過程中不但能夠根據圓錐和圓柱的外形進行物品的制作,還能夠動手對體積的計算方法進行探究,從而得到正確的答案,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能力。在進行實踐操作的過程中能夠將學生的手、腦和眼等多種器官的活躍性調動起來全部參與到實踐的過程中,在這樣的狀況下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就會根據自己的觀察發動思維進行想象,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3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所有的知識都是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數學也不例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數學知識,比如說從某一地方都另一個地方所需要用到的時間、距離和速度等等,這些就是數學知識,我們在商店中進行物品的購買等等也屬于數學知識的范疇。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從而使得學生學會如何靈活的運用知識,讓學生從實際的生活中出發進行知識的探究。比如說在進行加減乘除最為簡單的計算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建立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橋梁,從而促使學生對知識進行自主探索。假設在商店中購買一個筆記本的價錢是2元,購買一支筆的價錢是1元,購買一個兒童玩具的價錢是5元,購買一瓶水的價錢是2元,如果給你20元,在該商店中購買5個筆記本,2支筆之后還可以購買什么商品,購買之后剩余的零錢是多少?經過這樣的計算,很多的學生就會對已知購買的商品總價進行探究和計算,最后算出總價是12元,還剩下8元,然后利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剩余的零錢進行方案設計。有的學生就會利用剩余的零錢購買一個兒童玩具和一瓶水最后剩余的零錢是1元;有的學生就會只購買一個兒童玩具,剩余的零錢是3元;還有的同學會買4瓶水,剩余的零錢為0元等等,還有多種不同的方案,經過這樣與實際的生活相聯系,學生就會很熟練的學會如何對這些數據進行簡單的加減乘除的計算,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的生活聯系起來能夠讓學生看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應用,還能夠讓學生學會如何靈活的運用知識。
3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在小學階段,是能力培養的初始階段和關鍵性階段,在該階段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合理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舒適的環境中進行探究,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技巧,最后還需要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
作者:谷麗杰 單位:泰來縣湯池鎮中心學校
參考文獻
[1]王樹紅.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自主性學習的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20):73.
[2]文珍明.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速讀旬刊,2016(6).
[3]錢翠霞.淺談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策略[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12):59.
[4]張愛霞.釋放孩子學習的天性——淺談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5):189-190.
- 上一篇:小學數學教學幾點思考
- 下一篇:數學建模思想和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