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淺見

時間:2022-11-06 03:42:32

導語: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淺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淺見

1教學中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

葉圣陶曾說過:“教育就是培養行為習慣?!毙W階段是培養學生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也是最佳時期。教學過程既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師生間情感交流的過程。因此,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要于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1尊重學生情感需要,激發數學學習興趣。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其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生是情緒化的學習者,每一個學生都有被教師關愛和尊重的需要。這種情感需要的滿足,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對每一個學生的進步,即使是一點點的進步,教師都要給予肯定并加以鼓勵,面對學生學習中的不足及出現的錯誤,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告訴學生出現錯誤在所難免,要正視自己的錯誤才能不斷進步,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1.2培養學生的自制力,養成認真聽課的習慣。小學階段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緒穩定性也較差,缺乏自制力,在聽課過程中思想容易開小差,精力不集中;上課搞小動作,亂說話等等。針對學生的這些行為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梢酝ㄟ^主題班會的形式,如以“怎樣上好數學課”為主題開展班會,讓全體學生積極獻計獻策,教師在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后,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課堂學習規則,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1.3培養學生獨立作業、仔細計算、認真檢查、善于動腦的習慣。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對于其鞏固所學知識,養成刻苦鉆研、勇于動腦的優良品質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也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以便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加以指導。因此,要求學生作業時,禁止抄襲其他同學的作業,避免跟其他同學對算式對結果,要實事求是獨立完成作業,在作業中要仔細計算,不僅要掌握計算方法,還要養成認真檢查的習慣,避免計算過程出現錯誤。教師對學生作業的評價要以正面鼓勵為主,由此喚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最終成為自覺行為,形成好的習慣,基本素質也就不斷提高,養成教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2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

培養學生主動預習的習慣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是學好新知識的重要前提,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環節。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能夠為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奠定良好基礎。如何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主動預習的習慣,是每一位數學教師要認真思考和探究的問題。2.1引導學生明確做好課前預習的意義,讓學生具有課前準備的意識。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課前預習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能夠初步了解知識的構架,為完成由舊到新、由淺到深、由具體到抽象的知識遷移做好準備。2.2預習過程中,學生事先了解了教材的內容,同時也會有困惑和疑問,這調動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為掌握新知識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聽課,能學得更加積極、更加主動,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2.3指導學生課前預習的方法。要求學生仔細閱讀課本,從教材中發現數學信息,感知新知識,“消化”新知識。對預習遇到的疑難問題,鼓勵學生自己思考和分析,自主理解新知識。2.4教師幫助學生設計預習方案,引導學生學會預習的方法,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欲望。

3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數學教育不僅是傳播和運用知識,更主要的是知識的創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究、不斷完善、不斷發展的重要課題。3.1創設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創設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改變以往的“教師是傳授者、指令者、監督者”的觀念,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激勵者”,由此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師生關系。教師要用真誠的愛心去關愛每一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要用關愛的心情、友善的態度、通情達理的語言,尊重每一個學生,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支持學生的創新思路,讓學生大膽設想,敢于爭辯,敢于提出問題。只有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師生共同參與,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3.2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是要創設問題情境。創設問題情境要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又能引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求知欲望,多角度多方位的設計一系列的有趣問題,引導學生認真思考,積極提問,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例如在教學“多邊形面積計算”時,引導學生思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與高有什么關系,能否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來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引導學生用推理、比較的方法找出其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加深對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和應用,培養學生質疑解難,積極探究的意識。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把“實際生活”引入課堂,再把數學知識融入生活實際,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實際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法去觀察、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體會數學的價值。由此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既主動獲取了知識,又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唐敏.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4(05):218~219.

[2]胡雨金.淺析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讀書文摘,2014(22):79.

[3]劉經華.淺析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11):116.

作者:賀增娟 單位: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草碾總校高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