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前導讀策略
時間:2022-09-26 10:27:17
導語:小學數學課前導讀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適時運用課前導讀開展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做好課前導讀呢?
良好的預習習慣是課前導讀的基礎。
課前導讀指教師對即將教授的內容進行簡明扼要地介紹,告訴學生本節課的授課重點、知識難點及聯系要點。教師介紹這些內容之前,需要學生對課本進行充分的預習,通過預習初步了解學習內容,思考其中的疑難問題,從而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期待。這樣做還能使學生初步掌握基本事實、基本概念,留出更多時間進行自主探究與拓展練習。課前預習不是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看、去想,或者對課本上出現的知識要點進行死記硬背,而是需要教師根據大綱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指導學生盡可能了解該堂課的重難點,對自己感到疑惑的地方進行標記。這樣的課前預習,能為教師的課前導讀奠定良好的基礎。
注重能力提升的導讀提綱是課前導讀的關鍵。
小學數學教學的要義之一,是要在培養學生思維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課前導讀提綱的設定,需要圍繞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來思考。教師要由簡單的問答式改為啟發式、設疑式、激趣式。如何才能設計出具有啟發、設疑、激趣效果的導讀提綱呢?教師需要充分熟悉授課內容,提前預判學生可能遇到的學習瓶頸,指導學生在讀懂課本的前提下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教授“體積單位的換算”時,教師可以從生活入手設計導讀提綱:1.請你觀察教室,小組內討論如何測量教室的長、寬、高并進行測量(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深化“體積”“空間”的概念);2.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實景能夠充分體現空間感(鼓勵學生自由、大膽發言,建立生活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3.我們看到的這些實景都是有體積、占空間的,體積的單位換算就是我們需要掌握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小結前述概念,引出本課主題)。這樣的課前導讀提綱能較好地實現預設目標,用問題驅動學生思考,將生活實景變成數學問題,再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
兼顧學生差異的課前導讀能提升學習效果。
要在課前導讀中兼顧所有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學習現狀,就需要教師在設計課前導讀方案時做到“兼顧兩頭,滿足中間”,這樣有利于學生順利進入新課學習。教師在新授課的重難點分解上,要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以此拓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更容易產生聯想和遷移,從而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建立聯系。教師可以在學習小組中安排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討論,鼓勵學生首先在學習小組中大膽發言、積極思考,繼而在講臺上為他們提供展示機會,讓他們在體驗成功的過程中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例如,在教授“分數的混合運算”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導讀中專門設計幾個低難度的導讀問題,如“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哪些涉及分數的問題”“遇到這些問題我們該怎樣對待”“平時我們會遇到哪些需要‘分’與‘合’的場景”等,利用這樣的問題,層層遞進地引導學生將分數和分數計算的相關知識映射到生活中去思考,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
作者:曾凡松
- 上一篇:電力營銷電費賬務集中核算措施
- 下一篇:本科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