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素質影響分析
時間:2022-07-01 11:15:47
導語: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素質影響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對南疆地區高校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該文就“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建立了大學生素質與活動的因子分析模型,得出的結論如下:第一,“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思想素質、適應能力影響程度最大。第二,參加紅色宣講、專題調研類的活動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參加扶貧、科技支農類的活動可以使得大學生的適應能力迅速提高;參加扶貧、專題調研類的活動對大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具有很深的影響。
關鍵詞:“暑期三下鄉”大學生素質因子分析
1研究背景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方式與途徑之一,是大學生在暑假的時間開展各類的實踐活動的總稱,是高校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手段[1-10]。目前各大高校都在開展此類活動,說明它是各大高校關注的熱點之一,也是眾多實踐活動中具有代表性的活動之一。本著提高“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性以及更好地提升大學生素質的原則,將“暑期三下鄉”與大學生素質相聯系進行研究,對實踐活動類型及大學生素質樣本數據進行分類整理,然后構建因子分析模型,通過分析,得出相關結論,提出相應的建議。
2數據來源
該文數據主要來源于南疆地區塔里木大學、喀什大學兩所高校參加“暑期三下鄉”活動的學生。以問卷調查為主,訪談為輔進行研究。問卷分為紙質版和電子版兩種形式,共發放問卷220份,回收201份,剔除無效問卷19份,有效問卷占比為91.4%。
3因子分析模型的建立
3.1因子分析的本質。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如下:首先,分析多變量數據之間的相關關系;其次,找出支配這種相關關系的少數幾個相關獨立的潛在因子;最后,通過建立起這些潛在因子與原始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以此來預測潛在因子的狀態,幫助我們尋找出隱藏在原始變量之間的某種客觀規律性。因子分析重在解釋原始變量之間的關系,是更深入的一種多元統計方法[3,4]。常用的因子分析包括R型和Q型因子分析,該文采用的是Q型因子分析。3.2指標體系的選取。將相關文獻[5-8]與訪談內容相結合,并根據實際需要構建大學生素質的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3.3因子分析模型的建立在調查和訪談基礎上,構建指標體系,運用因子分析法,研究“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素質的影響,對大學生素質水平進行評價。采用Q型因子分析方法構建因子模型。對原矩陣進行轉置,假設活動類型為自變量:x1代表義務支教活動,x2代表科技支農活動,x3代表環境保護活動,x4代表扶貧活動,x5代表紅色文化宣講活動,x6代表專題調研活動,x7代表其他活動。設X=(X1,…,Xp)為p維可觀測的隨機向量,并且滿足以下假設:假設Xi為標準化的變量,即E(Xi)=0,Var(Xi)=1,i=1,2,…,p表示為:(2)上面(2)式就是因子模型的表達式,其中F1、F2、Fm,代表公共因子;待估計的系數陣A是因子載荷陣,aij(i=1,2,…,p;j=1,2,…,m)表示因子載荷;ε代表特殊因子,是不能被前m個公共因子所包含的部分。并且需要滿足條件:Cov(F,ε)=0,即F,ε不相關。3.4效度檢驗通過KMO和Bartlett球形度檢驗,KMO值達到了0.833,大于KMO值的最低標準0.5,球形檢驗對應的P值為0.000,小于0.001,因此可以說KMO和Bartlett檢驗,很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4結果分析
借助SPSS軟件,解釋的總方差結果顯示:第一個因子能夠解釋7項活動,而且特征根累計貢獻率已達到92.679%。圖2是碎石圖,從圖2中可以看出,拐點出現在第一個特征根之后,也就是從第二個因子開始,特征值差異很小,所以選擇只提取第一個因子最好。則因子得分函數表達式為:F1=0.15x1+0.148x2+0.147x3+0.143x4+0.153x5+0.151x6+0.146x7(3)接下來,將12個素質的觀測值代入到(3)式的因子得分函數,可以計算出各個素質的因子得分,其結果具體見表1。在表1中,公因子F1中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思想素質得分較高,數值分別為94.79、94.37、94.01,表明參加紅色宣講、專題調研類的活動可以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參加扶貧、科技支農類的活動可以使得大學生的適應能力的迅速提高;參加扶貧、專題調研類的活動對大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具有很深的影響。同時,也反映出大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規劃能力、組織能力得分較低,需要引起學生自己和學校相關管理部門的重視。
5對策與建議
通過前文的分析,為了讓這“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更加全面高效地開展,下面對大學生與學校提出以下建議。第一,大學生應該重視自身素質發展,正確認識“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在自己精力與時間充足的情況下積極參與實踐活動。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假期去歷練自己,將在學校的理論學習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實踐檢驗自己的所學。在實踐過程中,大學生可以嘗試去做活動的團隊負責人,這樣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組織能力、規劃能力,同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明確自己每個階段的任務,做好自己的規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不斷完善自身不足,提高自身的素質水平,使自己的生活充實而有意義。第二,學校應當注重活動效果的反饋,根據反饋的結果對“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進,提高大學生的參與度,同時也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他有正規組織的團體活動,全面開展各個活動,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素質水平。
6結語
人才培養是南疆地區發展戰略之一,南疆高校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大學生素質發展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勢必成為關注焦點,“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提高大學生素質發展水平的重要途徑,它在提升大學生的素質水平、加大人才培養方面都發揮了十分顯著的作用。所以,“暑期三下鄉”活動的開展需要組織者精心籌劃以及大學生的積極參與才能夠共同促進此項活動完美開展,真正地去提高大學生的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廖悅.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現狀研究[D].南昌大學,2014.
[2]汪曉銀,李治,周保平.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M].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
[3]朱建平.應用多元統計分析[M].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4]汪遠征,徐雅靜.SAS軟件與統計應用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5]樊勇.大學生社會實踐成果的影響因素權重確定——基于因子分析法[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6):112.
[6]陳文娟.大學生綜合素質狀況分析及其評價研究[D].江蘇大學,2010.
[7]陳睿,許蓓蕾,黃芳.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構建[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8,10(4):64-68.
[8]鄭紅朝.如何構建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J].科教導刊,2019(5):19-20.
[9]尹元華.基于實踐視域下的大學生創業素質、能力分類研究[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9(2):66-68.
[10]王鈺欽.暑期社會實踐對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J].智庫時代,2017(10):280,289.
作者:孟燕 劉博瑞 胡玉茜 晏堯 單位:塔里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化問題與對策
- 下一篇:機械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