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與現代營銷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29 10:56:00

導語:和諧社會與現代營銷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和諧社會與現代營銷分析論文

內容摘要:和諧社會理念是對社會范圍內基于資源有限性的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指導,這個理念的提出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導意義,無論是對社會還是對組成社會細胞的企業都是適用的,現代營銷理念被證明是能夠引領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現代營銷觀念與和諧社會理念的之間的統一更加驗證了和諧社會這一目標的科學性依據,本文通過論述這兩個理念的一致性,并試圖通過和諧社會理念指導營銷的發展,以此來深化對和諧社會構建理念的深入理解。

關鍵詞:和諧社會現代營銷一致性

和諧社會構建的理念是我國新時期社會資源配置的指導思想,是依據科學發展觀對我國市場經濟社會建設的具體指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市場營銷理念與發展和諧社會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和諧社會發展理念是符合市場經濟的一種理念,是我國新時期統籌社會資源、調節各方面關系,形成美好社會的重要理念。

企業存在價值與和諧社會目標

現代市場營銷觀念認為一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是建立在為客戶提供價值基礎的,為客戶提供價值就是企業能夠存在的唯一理由。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客戶或消費者是組成社會的主體,企業是經濟的細胞,因此,通過為客戶提供價值,獲得客戶認可就是在構建和諧的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關系。而和諧社會就是一種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和諧社會的建設理想中有很多歸結起來就是讓社會中人與人關系變得和諧,這種關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服務于別人,同時又接受別人的服務,這種關系實際上就是企業與客戶的關系。

和諧社會的價值觀可以幫助企業確立存在價值。企業在確立自己的價值定位時實際上就是在了解客戶,并按照自己的資源特點創造價值,企業準確的定位自己的存在價值需要建立一種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可以從和諧社會理念中得到啟發,企業應該關注與社會各個方面的和諧關系的建立作為出發點,對企業而言,最主要的關系就是客戶。在確立企業存在價值的過程中企業不可能通過預測或其他手段來獲得客戶明天需要什么,市場的不確定性使得這種預測往往難以奏效,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種這樣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可以使得企業資源配置在圍繞客戶提供所需要的東西同時保證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指導企業營銷充滿活力的主要因素就是建立起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營銷價值觀。

傳統的價值理念出發點不是客戶而是企業,傳統營銷的出發點是企業內部,重點是放在對現有企業產品的推銷上,希望通過強力的推銷來使客戶購買,最終通過客戶購買更多的產品而獲得利潤。正確的市場營銷理念的出發點應該是企業外部,首先應該是客戶,了解客戶需要什么,然后利用企業資源創造這種滿足客戶狀態的產品,通過客戶的滿意獲得利潤,從而能夠確保與客戶之間和諧關系的建立,保證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現代營銷理念是符合和諧社會發展的理念,是和構建和諧社會理想完全統一的,而傳統營銷理念則是對和諧社會理想的背離。和諧社會構建的基本思想就是在處理各種關系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是否能夠和諧,是否能使得與其相關的不同主體體驗到一種舒適感,而不是增加張力或帶來緊張。

建立在傳統營銷理念下的營銷不僅不利于和諧社會的發展,同時也不能夠帶來企業的持續成長,對企業而言有著高度的風險,因為傳統的營銷理念隱含著這樣的假設:聽了幾句好話就去購買的客戶會喜歡這種產品,如果不喜歡他們也不會在朋友面前說壞話,影響企業的品牌形象,他們甚至會忘記對這一產品的不滿意而重復購買這種產品。實際上這種假設是站不住腳的,有調查顯示,上當的客戶會向10個或更多的人講這個產品的壞話,而壞消息的傳播速度是很快的。因此,這種理念只能會讓企業失去誠信,損傷品牌,影響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社會營銷理念更加體現了和諧社會的要求

在環境惡化、資源短缺和人口爆炸性增長、世界饑荒、貧困人口的增加、社會服務的忽視等的年代中,市場營銷的目標是否需要調整呢?一個在了解服務和滿足客戶方面做得很出色的企業是否必定能夠滿足客戶和社會的利益呢?和諧社會的理念是一種考慮到環境的觀念,因此企業組織的任務就應該是確定處于企業外部環境中諸目標市場的需求、欲望和利益,并以保護或提高消費者及所處環境的社會福利方式,比競爭者更有效的提供各個需求主體所期望的滿足??梢钥闯?和諧社會理念彌補了傳統營銷與環境之間的部分沖突。

和諧社會理念可以讓企業持續獲益。和諧社會理念要求營銷者在營銷活動中要考慮社會和道德的問題,營銷必須平衡與評價公司的利潤、客戶滿意程度和公共利益三者之間的關系。營銷實踐中這種營銷觀念已經被很多企業所利用,并取得到很好的成績。很多公司因為在營銷使命中增加了社會和諧目標而獲益匪淺。比如,一家公司因為專門給廣大的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而獲得社會對其企業誠信度的提升;有家企業因為能夠持續的支持一種社會公益事業而樹立了良好的品牌,甚至有些企業讓客戶知道購買他們的產品本身就已經履行了他們的慈善義務而無需給慈善機構捐助了。

追求客戶價值促進和諧社會形成

如果企業為客戶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能夠讓客戶滿意那么就是成功的營銷,是什么影響客戶的滿意呢?主要是看企業是否能為客戶帶來最大價值,企業提供給客戶的價值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個是客戶因為購買了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而獲得的利益,利益包括功能利益和感情利益,另一個是成本,就是客戶因為獲得這一利益需要支付的金錢成本、時間成本、精力成本和體力成本的總和。利益越大價值越大,相反,成本越大價值越小。

開發一個高度滿意企業產品和服務的客戶實際就是建立了一個和諧的客戶與企業之間關系,這種關系在促進了和諧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為企業帶來持久價值:客戶會更加忠誠于公司更久;為公司和產品說好話;向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建議;交易成本由于慣例化而得到節約。

企業為了實現最好狀態的環境和諧還要建立企業內部價值實現系統的和諧有序,企業作為復雜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創造者需要組織起不同的分工部門,比如: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技術發展部門、采購部門、后勤部門、生產部門、營銷與服務部門等,要使這一創造過程更為有效就需要建立起這些部門之間和諧關系,建立相互之間提供價值的鏈條,使每個企業內部單元都成為能夠提供和創造價值的主體,因此,和諧社會的觀念同樣能夠指導企業內部資源的組織和管理。

為了使企業獲得成功,還需要企業超越其自身的內部和諧的價值鏈,更需要考慮構建企業環境中其他主體之間的和諧關系,比如:供應商和分銷商等,因此,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和特定的供應商及分銷商建立起聯盟和合作,以便形成協作統一的、互相提供價值的營銷網絡。

為了使得環境中各個主體能夠持續的感到滿意和有價值,企業需要建立營銷網絡來拓展自己的和諧關系的深度和廣度,因此需要和環境之間不同主體進行深度交流與溝通,使他們逐漸成為企業的緊密聯盟或合伙人,比如將首次購買的客戶轉變為重復購買的客戶,并能夠拓展和諧的關系的廣度,由一種產品和服務轉化到選擇更多的產品和服務種類。將各類的環境主體轉化為企業擁護者,直至轉化成企業的合伙人,共同開展工作。這個過程就是拓展企業和諧環境的過程。用和諧社會理想指導高績效業務的發育

和諧社會理想就是要企業在追求高績效業務中處理好各種利益方,主要是如何很好的為利益各方提供滿意的價值。具體來講就是如何建立起和諧的利益關系方的各種關系、如何構建高效率的業務過程、如何合理配置好各種資源、如何建立協調統一的組織和組織文化。

構建和諧社會的核心就是要構建涉及利益各方之間和睦相處、公平公正、相互促進的關系,傳統觀念認為企業利益方只有企業的股東,實際上按照和諧社會的理想這是不完整的,基于企業科學的發展觀,企業應該認識到了還有其他的利益關系方,他們是客戶、員工、供應商、經銷商。因為沒有他們企業利潤實現就沒有辦法保障。因此,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目標應該是要讓客戶滿意和高興;給雇員以好的表現機會;使員工能夠在企業工作中身心愉悅,保持對企業的高滿意度;給供應商以臨界點水平的滿意(因為供應商和企業之間在產品質量和服務標準認同的情況下主要通過價格建立的利益關系,臨界點體現了企業和供應商之間的雙方滿意的狀態)。在建立這種關系過程中企業必須要避免使得利益關系方之間感到不公平,所以各方關系的和諧主要應體現公平原則和均衡原則。

和諧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是員工能夠感受到人文關懷的社會,企業要獲得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創造一個保持員工為企業工作積極性的環境,這樣企業才會產出高水平的產品和服務,并創造高水平的客戶滿意度,客戶的滿意又會導致回頭業務的增加,由此帶來企業利潤的持續成長,這樣又進一步導致了股東的滿意而追加投資,增加了企業持續發展的資金資源。

過程管理是否到位是建立和諧關系創造高績效業務的關鍵,過程管理實際上就是如何將企業部門之間建立起和諧的業務流程,如何在企業統一的戰略指導下使各部門之間各負其責、分工有序的進行理想合作。隨著競爭日益加劇,企業產品的周期越來越短,很多企業開始利用各個具有開始和結束時間要求的項目活動來完成企業整體戰略目標,因此,這種內部和諧氛圍和文化的建立顯得更加重要,因為項目一般都需要企業內部不同部門之間和不太熟悉的人之間建立一種圍繞項目目標的合作團隊,這樣一來團隊更需要在短期內建立相互配合和支持的和諧關系,同時團隊和企業之間的關系也需要能保持適當的和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內部績效,實現各個項目和戰略目標之間的整合統一,促進高績效業務的形成。

和諧社會的資源配置是優勢互補達到資源節約的社會,是共同分享成果,互利合作的社會,圍繞資源節約的資源配置是高績效業務的重要環節,資源配置的優化可以帶來高的績效,同時也是完成目標的條件,傳統的觀念認為企業要完成戰略,或實現能夠帶來客戶滿意的產品或服務就需要企業必須擁有產出這些成果必需的各種資源,實際上這樣做會造成社會資源配置的浪費,因為很多時候企業需要某一種資源是具有短期意義的,而且這些資源對企業而言都不是核心競爭力的來源,比如,一個具有關鍵技術創新的制造某一類產品的企業中可能并不需要擁有這個產品輔助部件的加工能力,因為他可以通過使用外部資源付出更低的成本。在構建高效業務過程中企業需要留住的是核心性資源,而非核心資源的取得可以通過建立協同網絡從外部企業中獲得。

和諧社會是促進每個個體創造性和聰明才智的全面發揮,人的基本權利和需求得到滿足的社會,任何一個企業的戰略目標實施都需要一個組織結構,內化于組織結構的組織文化則是組織結構的靈魂,是一種無形的東西,是起著決定作用的因素,直接影響著組織內個體的行為,往往一個組織是否能獲得成功與這個組織的文化有著很大關系,以人為本的和諧組織文化可以帶來組織的高績效。惠普公司能夠獲得成長和以人為本的企業內部組織文化有著很強的相關性。

參考資料:

1.科特勒.營銷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羅伯特•D•巴澤爾.戰略與績效.華夏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