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23 08:54:00
導語:和諧社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隨之出現的一系列新問題和新情況,給既有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凸顯的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思想道德觀念多元化。伴隨社會的飛速發展,形成了多元化的經濟體制、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多元化的信息、多元化的道德導向。面對如此多的多元化,當代大學生產生了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對正值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中的大學生來說,他們辨別能力弱、社會實踐少、閱歷淺、思想單純,容易出現價值判斷的模糊和偏差,進而對其在課堂上接受的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價值觀教育產生懷疑和否定,這就給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困難。
2.管理主體錯位。在現行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往往把學生管理工作看作是管理工作的主體和中心,把學生擺到完全從屬的、被動的“被管理者”的位置上,學生管理工作以“我管你”為基本架勢展開,以“管住你,管好你”為目標。該方式帶來的結果是工作量的增加與工作隊伍薄弱相矛盾的局面,同時也忽略了學生主動自我管理和尋求發展的積極性。
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薄弱。目前大學生數目快速增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師資力量顯得相對薄弱,主要由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專職教師和學生政治輔導員組成,同時學生管理工作者政治、業務素質,能力和經驗水平不足,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著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
4.社會就業壓力大。據勞動保障部對全國114個城市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調查,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僅占新增崗位總量的22%。嚴峻的就業形勢使人們對現今的大學教育提出質疑,對科學知識的重要性認識產生動搖,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效及其所產生的社會效應面臨挑戰。
二、對策與方法
(一)提高思想認識,更新教育觀念,是切實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前提
1.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以學生為本,強調學生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把學生當作能動的、獨立的主體看待。
2.堅持服務育人理念。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調整心態,充分發揮服務工作的優勢,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全面優質的服務,保證學校教育目標的實現。
3.確立依法治校理念。規范學生管理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使學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要保證思想政治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使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樹立遵紀守法的意識。
(二)優化工作隊伍,提高學生素質,是切實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
當前在高校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是學生輔導員、班主任以及“兩課”教師等,加強隊伍建設,形成一支專業化程度高,業務能力強的專職工作隊伍,是首要工作;所謂師者,天職即教書育人,言傳身教的成效要好于單純理論的宣揚,充分調動每一個教師的積極主動性,把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工作貫徹到每一個教育教學環節,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模式更適合教育實際。
(三)深入學生實際,把握規律,是切實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
1.圍繞學生的思想特點,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取向和行為方式與以往有著很大的不同,存在著理想主義與實用主義之間、以德為本與道德虛無之間、高雅追求與庸俗趣味之間、倡導艱苦奮斗與貪圖享樂之間的反差。針對其思想特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貼近學生思想,把思想道德課和馬列主義理論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陣地,不斷嘗試更多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保證思想政治工作能夠融進教材、課堂、網絡、公寓、社團和學生頭腦。
2.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學生的自信心和獨立意識強,勇于響應時代的召喚為理想而奮斗,同時他們所處的復雜的情境中諸多的應激源——學業成績、人際關系、經濟困難、戀愛挫折、就業競爭、網絡互動——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使得部分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出現偏差。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敏感把握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動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去引導他們,采取正面引導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及時開展心理咨詢等活動,提高其心理健康素質。
3.把引導學生的需要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中,作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大學生處在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人生階段,對物質和精神存在不同層次的欲望和需求,由于現實與主觀愿望存在差距,常導致物質愿望與自身經濟條件的矛盾、成才愿望與所處的學習環境的矛盾、成就事業的追求與社會就業難的矛盾,主觀愿望的實現一旦受阻,他們往往陷入悲觀。因此,增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注重工作的時效性和成效性,緊緊圍繞大學生的需要特點,有的放矢、因勢利導地加強對學生需求的引導,貼近實際,幫助他們正確處理好各種需求之間的關系。
(四)豐富校園文化活動,是切實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載體
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不能脫離大學生實際,形式不能脫離社會及大學生的現實,要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為主旋律,精心設計載體,貼近實際、貼近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知識競賽、歌詠比賽、形象設計大賽、辯論賽、音樂會、讀書會、體育競賽、美術書法展、科技活動等文化活動,陶冶學生情操、鍛煉學生能力、提高學生覺悟。進一步加強校風、學風建設,優良的校風和深厚的學風,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同時,要充分考慮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加強校園網站管理,遵循網絡特點和網上信息傳播規律,在校園網站終端設備安裝封堵色情、反動等不健康內容的過濾軟件,規范上網內容,開辟紅色網站,為廣大學生提供健康有益的綠色網上空間,創造良好的網絡文化氛圍。始終讓生動典型、喜聞樂見、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占領校園文化陣地,促進思想道德建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6):149-150.
[2]宋驊.芻議如何開展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技信息,2008,(21):196.
[3]房三虎,孫宗美,王青峰.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與對策[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8,(2):79-80.
【摘要】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背景下高等教育學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該工作要求我們重新審視既有的工作思路,更新觀念,壯大工作隊伍,提高業務能力,深入學生實際,掌握他們身心發展的特點,通過良好校園文化的建設等,為學校教學服務,最終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和諧社會思想政治工作
- 上一篇:和諧社會下教育失衡分析論文
- 下一篇:人的發展與和諧社會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