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特征試析論文

時間:2022-02-27 04:26:00

導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特征試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特征試析論文

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的社會

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社會主義民主是和諧社會的政治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要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把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調動起來,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廣泛凝聚起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社會主義法制是和諧社會的根本保障。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保證經濟社會健康協調平衡發展,才能保持良好的經濟秩序、政治秩序、文化秩序和社會秩序,實現社會的和諧;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獨特優勢。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努力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才能為和諧社會提供堅實的政治基礎和有力的法制保障。

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公平正義的社會

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主義在理念和制度上優越于資本主義的地方,主要就是體現公平正義。恩格斯曾經指出,要“結束犧牲一些人的利益來滿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況”,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屬性。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要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果“惠及十幾億人口”。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當是能夠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的社會。只有遵循公平和正義的原則,采取適當的政策措施調節收入分配,避免收入過分懸殊,盡可能使絕大多數社會成員受益,才能取得社會不同利益群體的廣泛支持和接納,才能有效地整合社會各種資源和力量,實現

全社會的團結與合作。

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誠信友愛的社會

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誠信友愛是社會生活的基本道德規范。誠信友愛是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也是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和普遍價值。誠信友愛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指出,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必要條件,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要在全社會進行誠信教育,在全社會形成誠實守信、團結互助、平等友愛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系。

四、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充滿活力的社會

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充滿活力是社會進步的動力源泉。充滿活力集中體現為社會成員的創造活力。列寧說,生氣勃勃的創造性的社會主義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就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不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增添新力量。

五、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安定有序的社會

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

會保持安定團結。和諧社會必定是運行有序的社會。當前,我國社會生活發生了重大深刻的變化,經濟成份、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確保社會平穩、有序運行,是維護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現實需要。要形成暢通的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健全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的機制,建立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機制,以保障公共安全和正確處置突發事件,從而形成安詳穩定、運行有序的社會環境。

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人類對大自然認識水平的飛躍。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家園。要認識到關愛自然、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身。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就要正確認識自然,合理改造自然,充分利用自然,有效保護自然。這不僅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正確定位,而且是對社會主義社會特征的一種新認識。生產發展是生活富裕的基礎和前提,生活富裕是生產發展的動因和目標,生態良好是生產發展和生活富裕的保證和條件。只有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轉變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上述六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這六個方面既包括社會關系的和諧,也包括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體現了民主與法治的統一、公平與效率的統一、活力與秩序的統一、科學與人文的統一、人與自然的統一。這六個方面,內容十分豐富,既為我們描繪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美好藍圖,又給我們提出了扎實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要求,它們共同揭示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內涵。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會形態標榜的社會協調與和諧,而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和諧社會。一方面,它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園牧歌”,也不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烏托邦”,更不是現代資本主義式的“福利社會”。另一方面,它也不同于未來的共產主義和諧社會,而是邁向未來共產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階梯。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這四者是有機統一的。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實基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又可以為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條件。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都屬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大范疇,兩者是相互包含、相輔相成的。作為社會建設過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條件。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2005-06-27.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234.

【摘要】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只有深刻理解這六個基本特征,才能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

【關鍵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