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構建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27 04:29:00

導語:和諧社會構建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和諧社會構建分析論文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一)構建和諧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全面小康社會不僅僅指經濟上的指標,而且,還應該包括政治、文化等諸方面的內容,其中,社會是否和諧也是判定我們是否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標準之一。

和諧社會的內涵就是讓社會各成員、群體、階層、集團之間的關系融洽、協調,無根本利害沖突,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幫助,氣氛良好。可以說,和諧的社會就是友愛、融洽、穩定的社會。和諧社會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是人們向往的美好社會并是執政者追求的執政目標,也是體現執政者執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正是因為如此,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我們黨“要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這一重要思想,并提出了“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這一論斷,這些重要思想為我們深刻認識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和新時期如何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

(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基礎、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這就為建立公平社會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也從根本上消滅了人剝削人的經濟基礎,更為創造一個人人平等、社會成員間沒有根本矛盾的和諧社會打下了基礎。社會主義政治法律制度也規定了社會主義社會是人民當家作主、人人平等的社會,社會主義追求的是“消滅剝削、消除兩級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钡纳鐣?。這種政治理念也為建立和諧社會創造了條件。

(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于解決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已不是階級與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落后的社會生產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求。這種矛盾的解決辦法從我們黨的歷史經驗上看,是堅決不能采用革命或者階級斗爭的方法解決的,而只能采用調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來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因為先進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的決定性力量,先進文化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強有力的推動力量,而人民群眾又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者,因而,在這個意義上說,人民群眾又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梢?,主要矛盾的轉移和解決方法的不同就要求我國社會的各階層要團結起來、凝聚成一股繩,大力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而這一切又必須有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作為保障的,由此也可以得出,當前主要矛盾的轉移和解決方法與和諧、穩定的社會二者間是互為因果的。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當明確的幾個問題

(一)執政黨的執政能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我們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論文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方向、戰略步驟的制定者,又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帶領者和實踐者,黨的執政能力直接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興衰成敗,關系到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因此,我們黨要不斷地總結自身經驗和國外社會主義的經驗及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成果,并不斷地把執政經驗總結上升到執政理論,不斷深入地研究黨的執政規律,這樣,我們黨的執政能力才能不斷得到提高。同志最近提出,要加強黨的執政理論建設,加強對黨的執政理念、執政基礎、執政方略、執政方式、執政體制、執政環境、執政資源的研究。執政理論實質上是黨對執政規律的認識,我們黨及每一個黨員干部理論水平的提高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前提。

(二)執政黨的先進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我們黨能否代表先進生產力!能否代表先進文化是直接關系到我們黨的執政資格的問題。為什么呢?因為,先進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的決定性力量,先進文化也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先進文化也是一種生產力。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決定中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即“文化生產力”,提出要“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這一重要思想,這一思想的提出從根本上確立了先進文化的重要地位,發展了黨的建設的基本理論。正是因為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有這樣的歷史地位,因而,我們黨只有代表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才能始終保持執政的資格。從我們黨和其他黨的歷史來看,其興是代表了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其亡是沒有代表當時的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可見,我們黨要長期執政、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始終保持先進性。

(三)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我們黨與資產階級政黨的一個根本區別是,我們黨代表的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資產階級政黨代表的是某個階級的根本利益,當然,各資產階級政黨的代表在競選時也打著代表人民的利益或者代表國家的利益的旗號,但是,在客觀上他們不能代表也無法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共產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而人民的利益就是我們黨的最高利益,這是任何其它黨都沒有的優勢,這也是我們黨能夠長期執政的內在根據之一。但是,僅僅這一條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能否執好政,能否代表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才是我們黨能否長期執政的現實根據,才是人民群眾是否擁護我們的重要原因。怎樣才能執好政,一方面要不斷提高黨自身的執政能力,另一方面必須要依靠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密切聯系群眾,走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不斷汲取智慧和發展的源泉,這是我們黨永葆生命力、永葆創造力的源泉所在,也是我們黨能夠長期執政的根本所在。

(四)穩定的社會環境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保障當前,我國的經濟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各種深層次的矛盾都凸現出來,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政治體制還不能完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面臨新形勢新任務,黨的領導方式、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還不能完全適應;一些領導干部和領導班子思想理論水平不高、依法執政能力不強、解決復雜矛盾本領不大,素質與能力同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不適應;一些黨員干部事業心和責任感不強、思想作風不端正、工作作風不扎實、脫離群眾等問題比較突出;一些黨的基層組織軟弱渙散,一些黨員不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腐敗現象在一些地方、部門和單位還比較嚴重?!敝袊丝诙?,底子薄,生產力發展不平衡,群眾急于致富和要求民主的心理過強等等,這些都可能是引發不穩定的因素,但是,我們要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又必須要有穩定的環境作保證,因此,我們要始終把穩定放在重要位置。

(五)科學合理的分配機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改革開放以來,大家都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認識到科學技術對經濟社會的強大推動作用,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尊重知識的社會氛圍已初步形成。但是,改革開放以來,部分致富的人不是靠誠實勞動、不是靠創造而富裕起來的,有的甚至是靠投機、腐敗等不正當手段而富裕起來的,這就引起了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另一方面,改革開放才二十多年,我國的貧富差距已非常嚴重,據中國社科院的一項調查報告表明,我國的基尼系數已超過"#$,這一數據表明,我國的貧富差距的矛盾已比較突出,而貧富的突出就會影響社會穩定。正是因為如此,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要擴大中等收入者階層。這就要求必須建立一個令人心悅誠服的科學合理的分配機制,讓靠知識、靠勞動、靠創造富裕起來的人光榮。

(六)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法寶德治和法治各自獨特的地位和功能使二者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依法治國是外在的力量,以強制的手段來規范人的行為;以德治國是從人的內心、從人的素質上要求人們自覺地遵循這些規范。法治強調的是他律"道德強調的是自律,二者都是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不能互相代替。我們認為,和諧社會存在的一個重要前提是人們有比較高的素質,有比較高的自律意識,能夠自覺地遵守法律法規。當前,我國社會的諸多矛盾主要還是人民內部矛盾,針對這些人民內部矛盾不能通過暴力的手段去解決,而主要通過提高人的素質的方式和法律的方式去解決,不斷健全和完善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各種工作機制。對于犯罪分子和“三股勢力”即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要堅決依法打擊,不能姑息,不能手軟,徹底根除社會不穩定的毒瘤,維護社會和諧。構建和諧社會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不僅僅包含以上的六個因素,還包括很多其它的因素,因此,構建和諧社會是一項復雜的、難度極大的系統工程。和諧社會不是看不到矛盾,不是去淡化矛盾,而是去正視矛盾,根據矛盾性質的不同很好地處理矛盾。和諧社會是衡量我們黨執政能力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和諧社會也是執政者的執政目標,更是人民群眾的理想追求,因此,要抓好系統工程的每一個方面,最終實現社會的和諧和社會的進步。

論文關鍵詞:和諧社會構建社會主義

論文摘要:構建和諧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執政黨的執政能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執政黨的先進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