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開發知識扶貧論文

時間:2022-06-29 08:56:00

導語:西部大開發知識扶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西部大開發知識扶貧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知識需求與馬斯洛需求五層次的關系,提出解決知識貧困問題是當前社會工作當務之急,闡述了如何利用圖書館更好地對知識貧困者服務,從而消除巨大的知識貧富差距。

關鍵詞:圖書館;知識貧困;社會工作

按馬斯洛的理論,個體成長發展的內在力量是動機。而動機是由多種不同性質的需要所組成,各種需要之間,有先后順序與高低層次之分;每一層次的需要與滿足,將決定個體人格發展的境界或程度。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要是分層次的,由高到低。它們是:自我實現、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當今社會是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直接依賴于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傳播和使用。因而筆者認為,人們對知識的需求涵蓋了以上五方面的需要層次,主要體現在自我實現的需求上,并能夠全方位為以上五個層次的需求提供支持。知識豐富者,基本能滿足馬斯洛需求層次中每一層次的需求。相反,知識貧困者,各需求層次滿足度就非常低,特別是自我實現的需求實現的可能性較小。因此,如何將知識貧困群體轉化為知識富裕者,是社會工作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知識主要由三種方式儲存,人類的大腦、紙質、數字。第一種方式體現在知識的人為傳授上。后面兩種方式體現在自學上。在當今知識爆炸年代,如果僅僅通過人為傳授的方法獲取知識,即等知識,要知識是不行的,社會大眾還必須通過主動學習才能夠更快更好的提升社會群體平均知識水平。而圖書館是以紙質和數字的方式存儲了大量信息中有用的、結構化了的知識,更利于人們學習。但是面對知識貧困者,我們做的還不夠。因為知識貧困者往往缺乏的不僅僅是知識,而是學習知識的自覺性,以及學習知識的能力。

圖書館要做好知識貧困者學習知識的引導。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知識服務:

一、加強宣傳

宣傳的內容:1)資源宣傳。全面系統介紹圖書館館藏資源及可獲取的資源;及時介紹新書、新的數據資源;輔導和培訓大眾上機上網,消除數字鴻溝;推薦優秀讀物。2)服務宣傳。包括圖書館的服務項目、服務范圍、服務時間、服務手段等的宣傳。3)知識的組織與推廣。圍繞書籍、文化、科普知識等開展文化服務活動。

宣傳的方式:1)傳統宣傳方式。參考咨詢臺、館內宣傳欄、告示欄仍然是基本的和不可缺少的宣傳工具。傳統的方式主要有:口頭宣傳推介方式,如個別交流、集中指導等;書面宣傳推介方式,如墻報、板報、新書通報、專題書目、索引、動態、快報;直觀宣傳方式,如書刊展覽、宣傳櫥窗及音像宣傳。2)公共圖書館網站。應以數字信息資源為基礎,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加強重點和特色開發,加強資源整合和共享,積極開展個性化服務,建設互動的多元化信息網絡社區,使之成為面向大眾進行圖書館自我宣傳的重要陣地?;鶎訄D書館網站要朝著貼近市民、貼近生活的方向發展,注重通俗性。3)專題文化服務活動。閱讀推廣活動,公益講座,文化展覽,專題文化服務和信息服務活動,社會教育活動。

二、合理的知識導航

1)提供個性化圖書館界面,根據用戶選擇來集成有關的資源和服務。2)按主題建立虛擬圖書館。按照不同的用戶類別、分門別類,甚至根據具體或動態的主題事件靈活地選擇和組織資源來構成特定的專門圖館,這些實際上是按照不同要求對圖書館內外的重組,但往往具有自己的符合特定用戶或特定主題要求的門戶架構、分類瀏覽體系、檢索方式和表現形態等。3)提供數字參考咨詢。利用電子郵件、實時討論軟件、網絡會議系統、客戶呼叫系統等開展的咨詢服務。讀者可以和在線館員進行交流,隨時解答;還建立學習中心,放入一些數據庫供讀者學習。4)網絡資源導航。將網絡資源的搜尋、組織、檢索作為資源建設的組成部分和“采訪”工作流程的有機環節。進一步的發展是將這些資源與圖書館目錄、文摘索引數據庫、全文數據、知識管理機制,乃至一般網絡搜索引擎鏈接起來,提供集成服務。

三、合理的知識服務人際網絡機制

運用知識動態傳播模型。將知識傳播看作是擁有某項知識的人員通過一定的方式傳授給不擁有這項知識的人員,因此在傳播過程中就存在有兩方,一方是傳授知識的知識擁有者,另一方是學習知識的非知識擁有者,知識傳播過程就是不斷傳授與學習的過程,假如社會大眾都向圖書館尋求知識服務,則圖書館可以引導民眾之間的相互知識傳播。在知識擁有者向非知識擁有者自由地傳播知識的情況下,可以想象,社會中知識擁有者所占的比例越大,說明知識擁有者的數量相對越多,從而知識擁有者的傳授次數就會增加,因此知識擁有者所占的比例越大,則該比例的增加速率也會越快;另外,當社會中的非知識擁有者的比例越大時,則發生的學習次數就會越多,從而非知識擁有者轉化為知識擁有者的人數和比例都會增加,因此非知識擁有者所占比例越大,知識擁有者比例的增加速率也越快。

四、良好的知識管理體系

1)營造一個知識管理的文化氛圍,建立和造就一個能夠促進學習、交流、積累、創造和應用的環境。2)了解圖書館對于社會大眾各層次知識需求,提高知識的開發能力,改善圖書館知識結構。3)定期檢測、評價這些知識的優劣以及冗余,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完善知識體系結構。4)在知識服務過程中,不斷創造新知識,包括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為實現知識管理過程中的知識生產、傳遞、應用、創新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促進相互間的合作與協調,為讀者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

應用圖書館為知識貧困群體服務應當是一項長期開展的工作。中國人口的知識狀況存在著明顯的地區差異,我國許多地方不僅存在著經濟貧困的問題,同時也存在著“知識貧困”的問題,西部地區是我國“知識貧困”的重災區,當地人口知識能力嚴重不足。在國家進行西部大開發之際,知識扶貧是首要關鍵。

參考文獻

[1]譚映奇.論地方高校圖書館如何為建設新農村服務.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27).

[2]蘇金妹.農村知識貧困與縣級圖書館的應對策略.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9(1).

[3]王子舟.圖書館如何對基層農民實施知識援助.圖書與情報,2008(6).

[4]林輝.試析圖書館對弱勢群體的信息援助.現代情報,2008(11)

[4]游湄.高校圖書館參與農村弱勢群體援助的思考.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