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科學發展觀與黨性建設
時間:2022-05-24 03:37:09
導語:淺析科學發展觀與黨性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發展全局,全面推進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實現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進步和社會的和諧發展,是黨堅持實現馬克思主義最高價值理想的先進性的具體體現和最高體現,對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具有決定性意義??茖W發展觀進一步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價值理想,它以以人為本為基點,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發展的基本目標,指明了如何實現共產主義的現實道路。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全面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堅持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科學發展觀強調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這對黨的先進性特別是執政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促進黨的執政能力全面提高;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科學發展觀把黨的歷史使命、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以及人類社會發展的崇高理想結合起來,使“三大規律”得到了有效統一,豐富了黨的先進性內容,使黨的思想和行動更加符合時代與發展的需要。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是推動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動態過程,這個過程不僅拓展了黨的先進性建設的思路、內容和視野,還對黨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首先,黨的先進性建設要圍繞科學發展觀的內容來進行;其次,要體現與時俱進,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擴展;再次,黨的先進性建設要圍繞科學發展觀的價值坐標進行。科學發展觀就中國“為什么發展”“靠誰發展”“怎樣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作了進一步的闡述,特別強調了自然、經濟與社會客觀規律的協同遵守和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進步,是新時期黨的先進性建設的科學的價值導向。
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必須把其作為我們黨執政興國、執政為民的重大戰略任務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的先進性建設要緊緊圍繞這一重大戰略任務,并從多方面為其提供強有力的保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是一項長遠的戰略任務,艱巨且復雜,不僅要求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必須具備很強的戰斗力、創造力和凝聚力,還需要黨的先進性建設為其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障。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積極創新理論成果武裝全黨,團結黨組織和黨員同志,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也是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教育和引導黨員干部深刻認識和把握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內在要求、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堅持統籌兼顧的科學方法,并努力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轉化為謀求發展的長遠規劃、政策措施和實際能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主要體現為其優良的作風。因此,在全黨樹立和弘揚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良好作風尤為重要。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認真貫徹“兩個務必”和“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真正做到任何事情以是否符合科學發展觀為基準,對于符合科學發展觀和促進社會進步的全力以赴,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堅決改正。在黨員隊伍中積極倡導與時俱進、無私奉獻、科學發展、大膽創新等優良作風。堅持從嚴治黨,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以良好的黨風政風把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同時,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不斷把科學發展觀所蘊涵的精神和所體現的文化轉化為黨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組織作風。作為執政黨,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機制保障,是我黨先進性建設的重要任務。在制定、改革和完善制度機制中,融入科學發展觀中包含的以人為本理念和科學、民主、法治精神,以促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的落實,確保黨員干部在決策實施過程中,真正做到以長遠眼光謀劃發展,以全局意識統籌發展,以科學態度抓好發展,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等。同時,在各項評價體系中做到全面、科學,公平、公正,予以正確的引導。隨著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已營造出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良好輿論環境,廣大黨員,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進一步統一了思想上、深化了認識,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意識在各地逐步形成。落實科學發展觀已成為各地各部門的自覺意識和自覺行動,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并帶來很多嶄新的變化。這充分證明了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所帶來的效果。先進性建設是我黨在基本實現小康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偉大工程。把科學發展觀化為自覺行動,積極應對當前我國面臨的各項挑戰,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各種矛盾和沖突。
本文作者:陳紅竹工作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 上一篇:淺議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背景及構建
- 下一篇:淺議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及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