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區黨建機制創新論文
時間:2022-06-17 03:39:17
導語:城市社區黨建機制創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明確職責定位,強化服務功能,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
一要建立健全服務體系。社區黨組織要堅持把服務群眾作為社區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社區黨建工作的重要標準,更新管理觀念,創新服務方式,拓寬服務領域,強化服務功能,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自治組織以及社團、行業組織和社會中介組織在服務群眾、協調利益、化解矛盾、反映訴求等方面的作用,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要從社區群眾和駐區單位的實際需要出發,按照布局合理、內容周全、管理嚴格、服務規范的要求,抓好社區服務中心和社區服務站(點)的建設和管理,不斷建立健全服務網絡。二要開展契合居民需要的服務活動。著眼于滿足社區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特別是著眼于解決群眾最關心、最急需解決、通過努力又能夠解決的問題,開展面向貧困戶、老年人、兒童和優撫對象等弱勢群體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開展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服務,開展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務和面向駐區單位的社會化服務,努力構建“小社區、大服務”的工作格局。針對不同社區、不同社會群體的特點,按照無償服務和有償服務相結合,以無償、低償服務為主的原則,不斷提高社區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同時,按照市場需求,遵循經濟規律,引入市場運作機制,引導社區服務機構走向市場,扶持社區服務企業走專業化、產業化、規?;⑵放苹缆?,不斷做大做強社區服務產業,推動社區服務事業可持續發展。三要大力推進社區文化建設。街道、社區黨組織要切實承擔起領導社區文化建設的職責,組織居民群眾廣泛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體育活動,大力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區居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增強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為他們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深入開展“文明社區”“、文明樓院”、“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組織動員社區居民群眾和駐社區單位共創文明社區。四要努力做好維護社區穩定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抓好社區綜治隊伍建設和群防群治網絡建設,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規范和維護社區居民的生產生活秩序。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堅持開展群眾性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詢、民事調解工作,健全預防、化解各種矛盾和糾紛的機制,消除各種不穩定因素,保障社區群眾安居樂業。
完善運行機制、加大推動力度,實現社區黨建
適應基層工作日益繁重的需要隨著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環境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人的角色正在由“單位人”向“社會人”轉化,在我國城市管理工作中實行了多年的“條條”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需要,致使一些城市的社區黨組織建設與街道日益增多的繁重任務不相適應,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中的“空白點”日益增多。這對密切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系,加強和諧社會建設,保持社會穩定,提出了新的課題。一要加大社區黨建工作的宣傳力度。社區對執政黨來講,承擔著穩定社會和選舉代表兩方面重要作用,它是各種社會階層不同利益訴求的交匯點,在政治體制改革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黨放棄在社區的影響力,就意味著無法在今后的政治體制改革過程中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③?,F在,宣傳社區黨建重要性的工作還不夠深入,抓好社區黨建沒有真正放到重要的議事日程。因此,全黨全社會要大力宣傳社區黨建工作的重要性,要讓黨組織和黨員認識到參與社區黨建不是可有可無的,不是黨組織負責人或黨員想不想做的事,而是自已應盡的義務,是必須做的事。只有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的支持,社區黨組織才能更好地為群眾提供服務,才能增強黨在社區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社區黨組織在居民區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地位才能有效確立。二要完善區域化社區黨建新格局。完善區域化社區黨建運行機制,按照條塊結合、優勢互補的原則整合黨建資源,形成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網格黨支部為基礎、駐區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的黨建工作聯建共建協調機制,實現條塊聯動、組織聯建、黨員聯管、活動聯辦、資源聯用、服務聯做。健全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轄區內有關機關、企事業單位要明確1名負責人作為聯席會議成員,定期研究和討論黨建工作及社區建設的重要事務。建立健全黨員代表大會制度或黨員議事會制度,積極發揮黨員在居住社區的作用。充分整合利用社區各類資源,健全社區黨內激勵、關懷和幫扶機制,做好社區黨員群眾工作④。三要為社區黨組織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社區是自治組織,不是創收單位,要建立政府主導的社區經費保障機制⑤,將社區黨組織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由政府按照一定的條件,比如黨員數量等,定期劃入工作經費。要收繳黨員管理費。因為現在大多數轉入社區的黨員都是企事業單位退休黨員,建議由黨員轉出單位向轉入地社區黨組織一次性繳納黨員管理費。要確保社區黨務工作者報酬,使他們解決后顧之憂,全身心投入社區工作。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社區專職工作人員報酬問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籌解決,其標準原則上不低于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社區居委會成員和社區專職工作人員按國家有關規定參加基本養老、失業、基本醫療、生育、工傷保險,有條件的地方逐步落實住房公積金政策。⑥
搭建工作平臺、提高服務水平,開創為民便民服務工作的新局面
一要以多種形式,開展創建活動,打牢在群眾工作中的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如開展“黨員帶頭創業”“、黨員帶領創業”的雙帶活動,黨員為下崗失業人員“找工作”、“送信息”活動,激發黨員的工作熱情,較大范圍地解決了下崗失業職工再就業問題。在對弱勢群體的服務中,把老、幼、病、殘作為服務重點,開展“一幫一結對子”“、黨員責任區”“、黨員服務站”“、黨員承諾卡”等活動,通過摸得著、看得見的一件件小事,提高黨員在群眾中的影響力、親和力。在加強和諧社區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中開展創建活動,引領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如開展“平安創建我參與”“、文明小區我有責”活動,以及一些廣場文化活動、“鄰居節”、“納涼晚會”等活動,在居民中評選“遵紀守法戶”、“五好家庭戶”等活動,使群眾在參與中受到教育和影響,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二要以多種角度,提高黨組織的核心作用。針對群眾要求,開展“民情熱線”、設立“民情信箱”,發放居民“連心卡”等,廣泛延伸工作觸角,暢通民意需求渠道。努力實現大事不出街道、小事不出社區,化解矛盾在基層。在綜治宣傳和普法教育中開展“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圖片展,設“法律咨詢處”等,切實抓好群眾的思想教育,維護居民正當權利,增強居民依法辦事能力。打造人人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律環境。通過這些努力,使黨員真正成為群眾的主心骨。
廣泛收集民意,暢通信息傳遞,營造人人心情舒暢的和諧社區
隨著政府工作重心的下移,大量的社會管理、社會服務、社會保障的功能從政府和單位中不斷剝離出來,眾多城市管理活動都依賴于社區,需要社區來執行,需要社區來配合實施,社區成了功能齊全的“小社會”。因此,找到合適的工作平臺,建立覆蓋各方的組織網絡,對利用好社區自己的組織、資源優勢,快速、準確的把握社區居民的關注點,及時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全方位搞好社區的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從而推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意義重大。一要建立社情民意互動懇談會機制。加強社情民意互動工作,每月定期召開社情民意互動懇談會,向居民及時宣傳、解釋有關法律法規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通報區情和社區工作,征求意見和建議。采取不定期走訪、問詢、問卷調查和共駐共建聯誼會、社區事務議事會等多種形式,及時全方位了解掌握各類社會動態、收集梳理上報各類輿情信息。二要建立社區信息平臺。設立社區社情民意信息站,以樓(棟)、居民小區、企事業單位、建設工地等為單位,聘請樓(棟)長、居民小組長、企事業單位聯絡員以及離退休老黨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心社區建設的居民為信息員,形成多元化社區信息網絡。信息員通過不同形式收集、整理、處理上報社區各類信息。社區社情民意信息站要對信息員上報的信息進行歸類,及時上報有關單位或領導加以解決。
本文作者:姜小平工作單位:安徽省滁州市委黨校
- 上一篇:糖尿病膳食依從性調研
- 下一篇:中小城市依法管理建設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