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戰略

時間:2022-04-02 08:59:43

導語:和諧社會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戰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和諧社會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戰略

摘要:對和諧視閾下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戰略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分析我國城鄉群眾體育發展現狀、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工作存在的問題、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的可行性、和諧社會背景下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路徑,為促進社會公共體育事業的均衡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和諧社會;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

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五個統籌”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工作任務,城鄉統籌發展成為社會建設的重要工作內容?!笆濉逼陂g,城鎮化發展建設工作的持續推進,是城鄉統籌發展取得階段性發展成果,“十三五”需要在階段性成果基礎之上,鞏固工作成果,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根本目標,進一步縮小城鄉社會生活差異,為完成和諧社會工作目標奠定基礎。體育發展是社會發展建設的重要工作內容,體育文化也是社會文化的基本組成,當前城鄉社會差異不僅在生產生活方式方面存在差異,體育資源的配置不均,導致城鄉的體育事業發展也存在較大差距。和諧社會建設背景下,對城鄉群眾體育工作進行科學統籌,是促進社會體育事業發展的有效途徑,針對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的戰略問題進行探討,對于實現“五個統籌”的工作要求具有現實意義。

1我國城鄉群眾體育發展現狀

1.1城鄉群眾體育組織管理工作現狀。開展有效的群眾體育工作,是促進社會公共體育事業發展的有效途徑,為保證群眾體育工作的有序開展和進行,需要以完善的組織管理體系為依托,保證相關工作決策能夠有效落實與基層群眾工作中[1]。根據當前社會公共體育發展情況來看,我國城市群眾體育工作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組織管理工作系統,以街道辦事處、社區為載體,以地區體育行政部門、地方行政管理部門等機構共同參與,形成完整的組織結構體系。其中領導體系包括:市體委——區體委——街道辦事處(社區)文教科室——群眾委員會;協調體系包括:市體育總會——區體育總會——街道社區體育協會——社區文體委員會;操作體系包括:市單項體育運動協會——區單項體育運動協會——街道單項體育運動協會、社區文體中心、單項文體俱樂部體育項目活動點——體育活動場所、文體中心、體育項目輔導機構等。領導體系負責對群眾體育工作的開展進行管理決策,協調體系負責通過組織協調將領導體系的管理決策落實到實際工作中,操作體系則主要負責對相關決策的執行,通過三方組織管理工作職能的實現,使城市群眾體育工作能夠有序開展和進行。反觀鄉村群眾體育組織管理工作的進展情況,卻不難發現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由于我國當前的行政管理體制限制,政府針對社會公共體育的組織管理工作僅延伸至縣級單位,而縣級以下的鄉鎮及農村地區則無人專門負責群眾體育工作,群眾體育工作缺乏專人組織和管理,因而導致很多鄉村地區的群眾體育工作長期處于停滯狀態,諸多地區都是有鄉鎮級主管領導虛掛閑職,而群眾相關組織機構也在鄉文化站處于掛靠形式,并沒有切實的組織和開展鄉村群眾體育工作。近年來伴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很多鄉村地區的社會生活水平發生本質性改變,鄉村群眾對于社會文化生活的重視和關注程度逐步提升,群眾體育活動逐漸增多,但是這些群體性活動多屬于群眾自發行為,地方行政管理機構并未有效體現其組織管理協調作用[2]。由此能夠體現城鄉群眾體育的組織管理工作還存在較大差距,城市群眾體育相關工作已形成相對完整的組織管理體系,而農村群眾體育組織管理體系還存在諸多空白,城鄉群眾體育統籌需要重視組織管理工作向鄉村地區延伸。1.2城鄉群眾體育經費投入現狀。群眾體育工作的開展以及群眾體育活動組織都需要有經費支持,經費是保證城鄉體育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針對城市群眾體育經費投入情況進行分析,我國對群眾體育的經費投入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參與城鄉群眾體育的資金來源渠道有四個方面:政府投入、社會資本投入、體育彩票公益以及居民自行購買,其中政府投入和體育彩票公益金占據主要部分。而由于行政管理體制、社會公共體育事業工作理念等諸多條件的限制,使具有資金支配能力的行政機構,將城市群眾體育工作作為關注重點,因而對于城市群眾體育工作的經費投入也相對較多。鄉村地區由于缺乏行政管理組織進行資金籌措、調配,且社會民眾對于公共體育的認知和需求程度也相對弱化,因而對于鄉村群眾體育工作的經費投入也相對較少,城鄉群眾體育經費投入存在較大差距[3]。

2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工作存在的問題

2.1城鄉社會結構影響群眾體育統籌工作的發展。傳統社會發展體制下,形成城鄉二元結構建設和發展模式,導致城市與鄉村建設發展的側重點存在差異,不利于群眾體育工作的協同發展。“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城鎮化建設作為社會發展站戰略目標,城鄉結構逐漸形成一體化發展模式,但是由于傳統城鄉二元結構已經在社會層面形成廣泛影響,城市群眾體育工作開展具有發展基礎,而鄉村地區群眾體育工作的開展卻存在諸多現實問題,進行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存在資源配置不均衡、鄉村地區群眾對于公共體育缺乏認知等因素,城鎮化發展建設雖然能夠帶動社會文化內容的多元,將公共體育文化融合到鄉村社會文化中,但是城鎮化建設是持續的發展過程,社會民眾對于群眾體育的認知也會逐漸發展,當前城鎮化建設雖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民眾思維認知方式、生活形式的改變,還需要經歷一定發展時期,才能夠實現城鄉居民關于社會公共體育事業的統一認知標準,當前城鎮化發展進程中,城鄉社會結構的差異,也會制約城鄉群眾體育統籌工作的協同發展[4]。2.2文體工作機制不利于城鄉群眾體育統籌工作的發展。城鄉群眾體育統籌工作的發展,需要城市和鄉村能夠基于社會公共體育事業的發展需要,形成統一的文體工作機制。由于受到當前我國社會管理體制的影響,文體工作機制并沒有延伸至鄉村行政管理層面,因而導致鄉村的群眾體育工作缺乏有效的領導力,城市與鄉村難以在行政層面形成共建和共同發展的工作目標,同時在群眾體育統籌工作發展過程中需要開展的相關工作,也缺乏有效的領導力和執行力。當前鄉村公共體育事業的發展存在諸多不足之處,需要進行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投入,需要對整體的工作格局進行統一規劃,而缺乏行政領導和管理,則會導致鄉村群眾體育工作的開展難以有序進行,城鄉群眾體育工作也無法構建統籌發展模式。2.3城鄉經濟基礎存在的差異限制城鄉體育資源的均衡發展。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需要以堅實的物質條件為發展基礎,由于城市與鄉村在經濟基礎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在群眾體育工作中的經濟投入也會存在較大差距,雖然在“五個統籌”等相關政策的引導下,資源配置存在傾向鄉村的扶持政策,積極促進城鄉體育資源的協調和均衡。但是由于城鄉經濟基礎存在的差距,使社會民眾對于的體育活動認知和體育消費水平都會存在不同,城鄉群眾體育缺乏均衡的發展基礎[5]。

3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的可行性分析

3.1國家戰略布局為城鄉群眾體育統籌提供發展契機。黨的勝利召開,未來時期城鄉社會經濟發展的一體化發展格局,是引導社會發展建設的重要方向和思路,通過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制訂,有利于解決鄉村地區的“三農問題”,與社會建設有關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具有利好性,鄉村地區發展的社會公共體育事業提供良好機遇,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也迎來重要發展契機。3.2城鎮化建設為城鄉群眾統籌發展提供基礎條件。繼續深化城鎮化建設是當前社會治理和社會建設的重要工作任務,為促進工作目標的試下,國家加強對于鄉村地區的資源傾斜,積極開展農村公共文化建設,農村公共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會在短時間起內得到明顯改善,同時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帶動下,也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城鄉群眾體育的統籌發展具備基礎條件。

4和諧社會背景下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路徑

4.1科學合理規劃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工作。為保證相關工作的有序開展,需要行政主管機構發揮其行政管理職能,建立城鄉一體化發展機制,將鄉村地區發展融入到城鎮發展結構中,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也會隨之拓展,形成對于治理結構的廣泛覆蓋,開展建設和發展工作都需要以行政管理作為依據。行政主管單位需要以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作為工作目標,對相關工作內容進行統一規劃,制訂具有前瞻性和發展性的統籌發展工作規劃,滿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要求,契合民眾對于公共體育的實際需求,根據不同地區城鄉共同建設和發展目標,蔣鄉村地區的社會公共體育工作納入到統籌發展體制內,結合地區社會文化、民俗文化特色,使地區的體育文化發展能夠具有鮮明地方特色[6]。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活動內容能夠使鄉村地區的群眾感受到親切感,拉近群眾與體育運動之間的情感距離,從而促進鄉村地區群眾參與體育運動鍛煉積極性的提高,提升整體統籌發展工作的有效性。4.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是保證群眾體育活動開展的必要條件,進行城鎮化發展建設,使鄉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逐漸增多,為滿足群眾體育活動和工作的發展需要,需要行政機構在進行鄉村地方建設時,能夠突破體育運動發展的基礎設施瓶頸,強化鄉村地區體育事業發展的資源配置,保證城鄉群眾體育的協同發展?;A設施匱乏會對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也會產生影響,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實現新建設施和舊設施的綜合應用,根據地區的人口規模、生活行為特點、體育活動特點等因素,完善資源配置,實現城市地區與鄉村地區的公共體育資源的協同性。無論在體育資源數量,還是在資源質量層面,都需要滿足民眾的實際應用需求。面對當前農村體育基礎設施嚴重滯后的問題,體育統籌規劃需要加強對于鄉村地區的經濟投入,特別對于經濟發展程度相對落后的中西部農村地區而言,更需要地方財政能夠加大對于鄉村地區文體工作的關注,增加基礎設施的種類,利用資源整合促進群眾體育統籌工作的發展。4.3規范城鄉體育統籌的組織管理工作。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需要應用有效的組織管理工作機制,指導相關工作的有序進行,當前組織管理結構具有局限性,在城鄉一體化的帶動下,需要將行政組織向農村地區延伸,在鄉村地區建立農民和工人相結合的工作組織,并將工作組織與行政組織相銜接,建立不同類型的協會組織,發揮組織對于鄉村地區開展群眾體育工作的領導和管理作用,使鄉村群眾體育活動能夠有序開展和進行。農村地區民眾的自發性體育運動和鍛煉行為較為松散,建立組織機構對群眾體育活動行為進行指導,能夠大幅提升鄉村地區群眾體育活動的科學性。同時通過強化組織管理作用,可以形成城市群眾體育活動與鄉村群眾體育活動之間的互動,雙方在互動交流中借鑒工作和發展經驗,廣泛普及城鄉群眾體育活動,形成組織管理對于體育統籌發展的促進作用。4.4加強專業體育人才培養和配置。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需要大量專業人才能夠深入到基層開展相關工作,而由于傳統社會發展理念中鄉村地區對于體育工作的漠視態度,導致鄉村體育工作專業人才資源匱乏,體育活動的開展和推廣都需要進行合理的專業人才配置[7]。為促進鄉村地區公共體育事業的發展,以及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目標的實現,需要加強優質專業體育人才的培養,通過在崗培訓、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等途徑,是更多的優質體育人才能夠加入到城鄉群眾體育事業工作隊伍中。同時不同地區需要根據自身的體育活動發展需要,重視專業人才配置,能夠做到人盡其才,推動城鄉群眾體育工作的持續發展。4.5打破忽視鄉村體育事業發展的工作格局。傳統體育工作機制重視城市體育事業發展,忽視農村體育事業發展,進行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需要打破傳統工作格局,將鄉村群眾體育工作納入到地方行政組織的考核機制中,保證鄉村地區的體育事業能夠得到大力發展,將群眾體育切實落實到農村社會生活中。4.6深入拓展民間力量促進城鄉體育事業發展建設。城鄉群眾體育工作的共同推進,需要進行大量的資源投入,單純依靠行政力量的投入存在一定的局限,為保證城鄉群眾體育工作的持續推進,地方政府應當積極倡導民間力量融入地方體育事業發展建設工作中,實現體育事業發展資源的高效應用[8]。民間的物力資源和人力資源在體育事業發展方面具有優勢力量,進行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可以將民間專業體育人才納入到相關部門的工作體制中,還能夠積極應用物力資源進行體育場館建設、組織體育活動賽事,拓展群眾體育活動的廣泛性和參與性,發揮民間優質力量對于城鄉體育事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5結束語

和諧社會背景下城鄉群眾對于社會公共服務具有平等應用權利,城鄉公共體育資源的均衡分配是保證城鄉群眾平等地位的關鍵,通過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進行體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目標的實現。當前社會發展背景下,鄉村地區體育事業發展具有一定弊端,城市和鄉村難以形成公共體育事業的協同發展機制,進行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有利于社會公共體育事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邢進閣,張甲.和諧社會構建中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的思考[J].青春歲月,2015(10):536.

[2]覃盛棟,王獻升.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評《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理論與實證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5(15):13.

[3]孟兵林.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的對策探索[J].體育時空,2016(18):27.

[4]張甲.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的理論依據與現實條件[J].青春歲月,2015(10):533.

[5]邢進閣.我國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的機理與途徑[J].青春歲月,2015(10):546.

[6]任常勝,陳林會.統籌城鄉視角下群眾體育公共品供給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6(4):91-94.

[7]陽國誠,胡昕.江西省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協同發展研究[J].新余學院學報,2015(4):58-62.

[8]高中玲."健康中國"背景下農村體育文化活動的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4):193-194.

作者:潘柏安 單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