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關系課程教學法淺析

時間:2022-01-21 09:17:35

導語:勞動關系課程教學法淺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勞動關系課程教學法淺析

一、多元化教學法在《勞動關系課程中的應用

多元化教學客觀上要求教師對知識融會貫通,掌握較多教學技巧。這就需要教師在課上、課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了突出人才培養的“應用性”目標,主講教師有必要根據課程特點和課時安排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重新編排。以程延園主編的《勞動關系》(2011年版)教材為例,將《勞動關系》課程主要內容劃分為“理論”和“實務”兩部分,課時各占一半。其中,理論部分主要包括勞動關系導論、勞動關系理論、勞動關系制度和勞動關系主體等內容。在理論部分著重以課堂講授的方法讓學生系統地掌握當前市場經濟國家勞動關系的基本制度和一般規律。實務部分主要包括勞動法、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勞動爭議處理等內容。在《勞動關系》教學設計中,關于勞動法、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等內容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以生動、形象的方式與學生共同掌握。為激發學生對案例的學習與研討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每個知識點來設計案例,案例盡可能挑選能反映我國現實問題的、最前沿的、最具代表性的真實素材。例如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同工同酬問題、女性權益保障問題、加班費問題、工會職責問題等。在案例分析過程中要注意以學生為主導,教師起引導和指導作用。在班容量允許的情況下,把學生分成3—5個小組,對案例結論持不同意見的,可以相互辯論。老師再對學生的討論發言及案例分析結果做出點評和總結。情景模擬主要用于勞動爭議處理和三方協商機制等內容的教學中。比如:模擬因勞動合同履行而發生了糾紛,可以讓學生充當當事人、調解員、仲裁員、法官等角色,充分參與到教學實踐中,培養他們判斷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同時對學生的考試方式也不再以死記硬背為主。

二、教學效果評價

在《勞動關系》課程中引入了多元化教學方法后,為了考察它的教學效果,進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評教活動。學生評教主要是針對內蒙古財經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4屆共168位授課學生進行了學生教學效果評價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5.6%的學生認為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88%的學生贊成這種教學方法,認為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而且與傳統方法相比,這種方法講授后所學到的知識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比較深刻。通過多年的從教實踐,筆者認為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最明顯的優勢是激發了所有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幾乎存在10%~15%的學生上課不聽講。但這種方法行之有效的前提是學生課前自學相關知識,對于沒有養成自學習慣的學生而言,這種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不明顯。

三、多元化教學法在實踐運用中的限制因素

多元化教學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內蒙古財經大學對專業教師發論文有獎勵政策,根據論文所刊登期刊的級別不同,每篇論文的獎金在2000元~8000元,主持課題有科研經費。在高校教師的專業技術職稱評定評審條件中,也把科研放在了頭等位置,而對教學的要求僅僅是完成工作量而已。(二)教學行為惰性多元化教學需要教師和學生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作為教師,多元化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與教學技巧,不僅要熟悉本專業的理論知識、而且要了解其實踐運用。但在現實中,有相當數量的教師教學內容陳舊、對本專業最新研究成果缺乏了解,對領域中存在的問題更是知之甚少。而學生都是“應試教育”的產品,早已習慣了“滿堂灌”的被動教學方法,而多元化教學要求學生有積極主動的學習行為和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而在教學實踐中經常會面臨學生諸如“不愿自學”、“懶于思考”等惰性表現。這種教學中存在的惰性嚴重影響了多元化教學的開展。(三)學校的硬性規定學校的硬性規定使得多元化考核學生的方式較難實施。傳統教學認為只有通過正式的期中期末考試,才是考核學生學習成績的最好方式,而且試卷題型必須按照學校統一的模板要求,比如必須包括選擇題、判斷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計算題、案例分析題等,每種題型的分值不能超出一定的比例,出題教師還得付標準答案。,早已習慣了“滿堂灌”的被動教學方法,而多元化教學要求學生有積極主動的學習行為和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而在教學實踐中經常會面臨學生諸如“不愿自學”、“懶于思考”等惰性表現。這種教學中存在的惰性嚴重影響了多元化教學的開展。

四、總結

多元化教學法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是我國當前教學方法改革的倡導方向。多元化教學法的應用不該是教師個人的行為,而是一個系統工程,教育部和人社部應改革目前高校專業教師職稱評審條件,地方教育部門和高校應該出臺鼓勵政策,學校教務處改變傳統的硬性要求,為多元化教學提供寬松的條件,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巧,學生加快適應多元化教學方法。只有多元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應用才有更廣闊的空間,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才能落到實處。

作者:段美枝單位: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