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關系法律保障探析

時間:2022-12-24 02:36:40

導語:勞動關系法律保障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勞動關系法律保障探析

摘要:在經濟轉型時期,勞動關系受經濟基礎影響,日益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但是相對應的法律卻落后于發展需要,在保障非正規就業者方面缺乏明確規定,極大地阻礙了經濟發展?;诖饲闆r,本文提出相關建議,旨在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借鑒。

關鍵詞:勞動關系非正規就業法律措施

一、當前我國勞動關系特點

(一)勞動關系多元化。勞動關系多元化主要呈現在宏觀與微觀層面。從宏觀角度來看,推動勞動關系多元化的主要因子是國家在二十世紀中后期采取的針對計劃體制的政策。為了打破從前“鐵飯碗”的買斷制度,國家開始在市場中推行合同用工關系。從微觀角度來看,社會發展推動了新的需求,除了一般的雇傭關系之外,還有各種方式的勞動關系,如外包等等。這些形式的出現,既滿足了供方,也就是雇主的人力需求;也滿足了求方,也就是雇員的經濟需求。(二)勞動關系緊張化。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追求盈利是不少企業的主要目標之一,這使得雇員與雇主的天平逐漸傾向雇主,由于不對等性,雇員面臨著失去工作機會或是被剝削的危機。二者之間的矛盾問題越來越需要國家出臺制度予以保障。如今雇主惡意拖薪欠薪,甚至卷款而逃的事情比比皆是,可見勞動關系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十分緊張的關頭。(三)勞動關系法治化。我國勞動關系的立法款項已經較為完善,能較為有效的保證勞動雙方的利益?!吨腥A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第四十一條規定對保障正式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做出了明確規定,雖然《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已規范了勞動關系,但是對于非正式勞動者的保護,法律還不夠完善。首先,其判定標準不夠明確。其次,對其保護的措施也不夠完善。雖然這些年來非正規勞務人員的境遇有所改善,但其法定權益還未被法律法規較為全面的覆蓋。

二、當前我國勞動關系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國有企業改制、富余人員分流。以及職工置換身份時的經濟補償等問題國有企業改制之前,存在著編制冗雜、分工不明晰等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了其龐大的開支卻沒有較高的效率。企業中各種人員薪酬差異大,導致了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分流富余人員是指通過重新分配的方式,給予各雇員更加公平的勞動關系。身份置換金是指員工從事的職業發生改變后企業對員工做出的經濟補償,其一般發生于大型國企的改革之后,原部門的取消帶來了被解雇或待業人員。(二)弱勢群體的權益保護問題。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平等的勞動關系也普遍存在。其中最典型的當屬農民工群體,其文化知識由于相對薄弱,在勞動關系中往往面臨著不公平的待遇,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三)非全日制等從業人員的勞動關系不規范問題。勞動關系多元化的發展,造就了大批就業崗位的出現,同時也產生眾多新型勞動規范問題。這些非正式工作者,大多都集中在容易被替代的崗位上。在這些崗位的從業者多數連正式的勞動合約都未簽署,這是勞動關系不規范的表現,不僅有損與勞動者的利益,而且違背了用工制度。(四)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過度的利益要求與職工合法權益受侵害同時并存在“低成本,高回報”的思維下,國企領導為了提高公司效益,增強公司的營運盈利能力,就只有在成本和工作效率上做文章。然而,過度的利益必然侵害了員工的合法權益,導致了業績不斷下滑。這種追求短期利益的方式往往是搬石砸腳,事倍功半。

三、現階段勞動關系的變革

現階段,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時期,勞動關系也正在發生著激烈的變革,勞動關系不斷向多樣化、動態化和復雜化方向發展。(一)更加多樣化。勞動關系多樣化即勞動雙方主體之間的關系正在呈現多樣化的特征。在新時期,一個勞動關系往往可能存在于多個勞動情景中,在不同的勞動情景中和不同的其他勞動主體建立不同的勞動關系。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之間的概念漸漸被淡化,在定義方面產生相互交織,導致勞動關系的多樣化。隨著新型用工形式下產生的職業崗位不斷增多,在界定勞動關系時受用工方式、勞動形式等的不同,使得勞動主體之間的勞動關系更難以界定,勞動關系正日益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二)更加動態化。勞動關系動態化即勞動關系受工作內容、工作形式、工作時間、工作地點等的不同呈現動態化的發展。受社會進步的影響,可能前一天存在的勞動關系在后一天就發生了變化。非正規就業者由于沒有勞動合同原因,在權益受到侵犯時,往往受不到法律保護。3.更加復雜化勞動關系的復雜化表現在實際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復雜化不僅體現在勞動主體的復雜化,與之相關的工作方式、報酬方式、合同形式等也在隨著勞動關系的復雜化變得更加復雜。本質上,勞動關系的復雜化是由實踐中經濟形式的復雜化決定的。經濟的轉型發展決定了勞動關系的復雜化,尤其是新興行業的出現,使得勞動關系的復雜化更為明顯。

四、建立完善非正規就業模式的對策

(一)規范和引導非正規就業的發展。非正規就業是時展的產物,經濟轉型的發展造就出大批的就業崗位,在大批就業崗位中非正規就業崗位的發展尤其迅速。非正規就業者由于處在法律保護的薄弱地帶,其勞動關系的確立往往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使得發生問題時法律在保護非正規就業者時存在缺陷。因此,國家應該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與時俱進,對法律中與時展不相適應的部分進行改革,使得能夠真正保護非正規就業者,規范和引導非正規就業的發展。(二)加大對非正規就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在保護非正規就業者就業的同時,也應該保障他們獲得報酬的權利。目前,在簽訂勞動合同時,非正規就業者往往只依靠口頭協議,沒有明確的書面條文,導致在發生問題時,其利益往往得不到保障。國家應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進行勞動合同簽訂時,對與非正規就業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企業給予補貼和稅務優惠,逐步在社會上形成簽訂勞動合同的優良風氣,促進非正規就業行業的發展。(三)給予非正規就業人員基本的社會保障。非正規就業人員往往文化程度較低,維權知識缺乏。國家應該給予非正規就業人員基本的社會保障,增強對其就業保護。

五、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非正規就業者的保障問題越來越迫切,國家應該加強此類勞動關系相關法律法規建設,保障非正規就業者的勞動權利,使得勞動關系在經濟轉型時期充分適應時展。

參考文獻:

[1]王健.勞動關系多元化趨勢下非正規就業者的法律保障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1).

[2]田思路.勞動關系多元化與農民工非典型勞動者的法律保障[C].中國法學家論壇.2007.

[3]閆鑫.非正規就業勞動關系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3.

[4]江立瑾.非標準趨勢下勞動關系法律調整的新思路[J].貴州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1,23(1).

作者:江凌 單位:武夷山市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