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電工職業化管理思考

時間:2022-09-25 05:51:00

導語:農電工職業化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電工職業化管理思考

山東省臨朐縣供電公司現有18個供電所,36個專業組,542名農電工。今年以來,圍繞服務新農村建設,積極研究探討農電工管理的新機制、新思路,因地制宜整合電工組設置,形成了農電工職業化管理、專業化工作的管理模式,保持了農電工隊伍的和諧穩定,形成了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合力,探索出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農電工隊伍管理的新路子。

一、實施農電工職業化管理的動因

在農電體制改革初期,電工組管理模式在農村用電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形勢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日益推進,農電工管理在諸多方面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其一,電工組以臺區為單位管理,農電工集營銷、服務、檢修、維護等業務于一身,業務通而不精、專業懂而不強,工作效率不高。管理職責交叉,工作隨意性大,計劃性差,監督和管理乏力,安全問題突出,遠遠不能適應農電專業化管理的要求。其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電工服務村級用電的范圍不斷擴大,內容不斷增加,標準不斷提高,原來由電工組綜合管理村級用電的方式,已不能滿足農電管理工作越來越高的要求。其三,從農電體制改革的初期,就把企業員工和農電工劃分為兩個不同的范疇,農電工的身份和性質似乎決定了他不是專業管理者,農電工上班是電工,回家是農民,他們在完成其承擔的電工任務以后,仍然可以從事田間勞作和其它事務,這樣無法把他們與企業員工劃在同一條線上,從而使得農電工的管理無論怎樣改革,都無法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因此,要適應新時期農村電力事業的發展需要,農電工隊伍管理迫切需要創建一種符合實際、便于操作的新模式,在這樣的背景下,實行農電工專業化、職業化管理勢在必行。

二、實施農電工隊伍職業化管理

**年,臨朐縣供電公司在東城供電所進行試點,將原來農電工一職多崗、分線包片的管理模式,改革為供電所對農電工實施職業化管理、專業化工作,將原電工組農電工分為配電組、營業組,修訂完善各專業的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明確各專業組和各崗位的職責,設立以客戶服務室為樞紐,以配電組、營業組為主體的“一室兩組”專業化管理。全縣成立專業組36個,辦公地點設在供電所,新建和擴建高標準客戶服務室18處??蛻舴帐抑饕撠熆蛻粲秒娮稍?,受理客戶業擴報裝、緊急搶修、投訴舉報、電費管理,供電所日常內務等工作;配電組主要負責供電所所轄設備與線路的運行、維護、巡視、檢修、緊急搶修等服務,業擴報裝的勘查、施工,電費收取等工作;營業組主要負責業擴裝表接電、營業普查、計量管理、用戶抄表等工作。對供電服務半徑大的專業組,在原電工組處設立了急修服務點,每個服務點設2到3名農電工,服務點值班人員24小時值班。實施職業化管理、專業化工作后,公司系統農電工形成了知識結構合理、政治素質可靠、營銷技能全面、適應市場開發、主動引導消費、善于經營管理、匹配農電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為服務新農村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實施農電工職業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實行農電工職業化管理、專業化工作后,公司建立與之相配套的培養、激勵、約束“三大機制”,全面規范農電工管理。

1、建立培養機制。根據各供電所人員狀況和定員、定崗需要,每年制訂農電工需求計劃,從社會、職業學校及本公司職工子女中招聘后備農電工。人力資源部為新招聘農電工建立個人檔案,與教培、生技、營銷、安監等相關部門配合,對新聘農電工和上崗農電工分別進行培訓。后備農電工,由人力資源部制定培訓計劃,培訓中心建立培訓檔案。培訓內容主要是電氣理論及電力系統運行知識,電業安全與作業技能,電力安裝、檢修工藝標準,電力法規及職業道德等。培訓形式采取封閉式,培訓老師由公司相關專業的專工擔任,培訓不少于300學時。培訓結束,經理論和技能操作考試合格后,根據各供電所的需求情況,將他們分配到供電所進行實習鍛煉,實習期滿(半年),經過進網作業培訓考試合格,持有《農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證》后正式上崗;在崗農電工,統一納入公司年度培訓計劃中組織培訓,每個農電工每年參加崗位培訓的時間不少于40學時,每年舉辦三至四期農電工脫產培訓班,每兩年將農電工全面輪訓一次。對工作責任心強、業務技術進步快、有培養前途的農電工,根據崗位需求,選派參加省、市公司及高等院校的專業培訓學習,進一步提高其理論知識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改善其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對在技術比武中成績突出的農電工,公司予以表彰獎勵。

在進行系統培訓的基礎上,公司建立由專業組、供電所、鄉村電管部、人力資源部共同參與、共同管理的農電工人才發現和培養網絡,成立優秀農電工人才庫。人力資源部對納入人才庫的農電工實施動態管理,定期進行考察,根據表現和工作實績決定去留。同時,根據工作需要,組織農電工管理崗位競爭上崗,采取業務考試、現場問答、群眾評議等形式,將業務能力特別突出、組織協調能力強的優秀農電工選拔到副所長或所長等領導崗位。

2、建立激勵機制。一是典型激勵。公司每年組織一次優秀農電工評選活動,對愛崗敬業、成績突出的農電工,給予表彰獎勵,適時樹立優秀農電工典型,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充分發揮農電工的榜樣示范和典型引路作用。二是競爭激勵。農電工每年進行一次競爭上崗,由高到低排列名次,按實有農電工人數的5%確定淘汰數額。三是目標激勵。將安全管理、生產經營、優質服務等各項指標層層分解落實,由各供電所逐月對農電工進行考核,完成任務目標的進行獎勵。四是物質激勵。按照職業化的管理與職業化的收入緊密配套的原則,與每個農電工的工作量、質直接掛鉤,制定實際合理的工資結構。同時,落實農電工勞動保護待遇,設立專項獎勵基金,每年對做出突出貢獻的農電工給予一次性重獎;對選拔到所長崗位的農電工,準許其享受與在冊職工相同的分房待遇;對在公司及省、市以上技術比武中取得優異成績者,按照公司有關規定給予獎勵;選聘到所長崗位的農電工,其工資按所在供電所上一年農電工年平均工資40%的比例發放,享受崗位補貼和在冊職工相同崗位的崗位工資及各種獎勵;選聘到一般農電管理崗位的農電工,其工資按所在供電所上一年農電工年平均工資40%比例發放,享受崗位補貼。五是參與激勵。賦予農電工參與企業管理、參與工作決策的民主權利,廣泛征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并讓他們與在冊職工一樣享受合理化建議獎。六是愛心激勵。公司加強對農電工工作和生活上的關心,建立農電工生日檔案,發放由經理或書記簽發的員工生日賀卡并贈送禮品;工會建立農電工弱勢群體檔案,定期走訪困難家庭;對受到突發性災難的農電工,由愛心基金會和公司給予救助。

3、建立監督約束機制。公司制定完善了農電工崗位職責、工作標準和標準化作業、專業化管理流程圖,先后制定了各類管理制度28種,并及時印制下發,使廣大農電工能夠學習領會和全面掌握標準化作業和專業化管理的知識和業務技能。鄉村電管部根據供電所專業化管理標準及公司下達的供電所生產、經營、管理及應急工作等任務的要求,按照安全及設備管理、資料管理、營業管理、日常管理幾大部分制定了詳細的考核內容與考評標準。每季度末進行考核,并對考核情況予以公布,考核結果與農電工獎酬掛鉤。供電所對各專業組和客戶室的考核,內容包括勞動紀律、文明生產、經營情況、優質服務、安全生產、設備管理、技術管理等方面??己私Y果認真記入經濟責任制考核記錄,并與農電工的工資獎金掛鉤。各專業組將臺區設備及線路的維護、線損管理、電費回收等責任落實到人,并與農電工的工資獎金掛鉤。農電工聘用上崗后必須按照勞動合同履行職責,農電工提出解除或終止合同,應當提前30天書面通知供電所,否則將按合同追究法律責任。因生產經營或技術條件等原因發生變化,需與農電工解除勞動合同,公司提前30天書面通知農電工,經雙方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如因公司自身經營原因或農電工年齡原因解聘農電工,按有關規定辦理手續。

四、實施農電工職業化管理的效果

實施農電工職業化管理后,實現了對各項專業管理工作的過程控制,農電管理由專業化逐步向規范化、標準化邁進。專業組對組內每項專業工作都實施了從計劃、實施、總結、考核等環節的全過程控制和精細化管理。如對臺區配電變壓器、配電室(箱)的巡視和漏電保護器的測試,不僅按規范化管理的要求在專業組設立了專門記錄,而且在配電室內還設立了巡視、測試登記簿,強化了對農電工工作過程的有效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

有效提高了人力資源利用率,降低了農電管理成本。通過合理配置資源、設置專業化機構,提高了整體工作效率,農電工人均管理戶數現達到700戶以上,平原區域有的達到1000多戶。“三大機制”的出臺,從農電工的選拔、培養、考核激勵及監督約束等方面進行了細化、量化和規范,針對性強,農電工隊伍的年齡和文化結構進一步優化,在隊伍總體素質和農電管理水平明顯提高的情況下,管理成本大大降低,實現了減人增效。

增強了農電工的責任意識,農電工專業特長得到發揮。過去實行農電工分片管理,電工集抄表、收費、維護、報修、管理等工作于一身,工作勞動強度大,樣樣難干好。實行職業化管理后,農電工靠能力和業績展開公平競爭,工資待遇拉開了差距,極大的調動了農電工的工作積極性,做到了人盡其才,各盡所能,有效提高了管理水平。

增強了農電工對企業的歸屬感,農電優質服務水平大幅度提升。根據省、市公司要求,500名農電工全部加入了社會養老等四種保險,使農電工老有所養,徹底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極大的穩定了農電工隊伍。公司通過實施“三大機制”,打破身份界限,不拘一格用人,不斷將有能力、素質高、業務強的農電工推舉到管理崗位,激發了他們的工作熱情,涌現出了全國優秀服務標兵王運福和優秀農電工所長馮恩亮等一大批先進農電工典型。目前,公司已有2名農電工擔任了供電所長,5名農電工走上了副所長崗位,有23名農電工從事農電“三員”管理崗位,有15名農電工從事變電運行管理崗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