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電信構建戰略轉型

時間:2022-10-11 09:51:00

導語:和諧電信構建戰略轉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和諧電信構建戰略轉型

內容提要: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中國電信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肩負著社會信息化的歷史使命。電信企業在戰略轉型中如何把握內在要求,構建和諧企業,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從構建和諧機制、優化和諧環境、營造和諧氛圍、弘揚和諧風尚四個方面對這一課題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進行了系統研究和全面論述,對于中國電信構建和諧企業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文章目錄:

一、把加快實現戰略目標作為構建和諧企業的根本保證,努力形成面向市場、科學高效的和諧機制

1、管理思想要從以物為中心管理向以人為中心管理轉變。

2、管理模式要從生產型管理向經營性管理轉變。

3、管理組織要從剛性組織管理向柔性組織管理轉變。

二、把密切內部人際關系作為構建和諧企業的核心內容,不斷優化平等友愛、生動活潑的和諧環境

1、在相互尊重中建立人際關系。

2、在平等交往中鞏固人際關系。

3、在和諧共贏中升華人際關系。

三、把滿足員工內在需求作為構建和諧企業的應有之義,切實營造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和諧氛圍

1、要不斷滿足員工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2、要促進員工的全面發展。

3、要切實解決員工遇到的實際困難。

四、把完善員工道德體系作為構建和諧企業的重要環節,大力弘揚忠誠敬業、和衷共濟的和諧風尚

1、教育培訓。

2、典型示范。

3、人格感召。

4、自我修養。

5、行為實踐。

6、知識提升。

正文: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它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諧社會是一個全面發展的社會,它要求整個社會方方面面的協調,沒有企業的和諧,社會的和諧是不完整和不全面的。中國電信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肩負著社會信息化的歷史使命。電信企業在戰略轉型中如何把握內在要求,發揮積極作用,構建和諧企業,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把加快實現戰略目標作為構建和諧企業的根本保證,努力形成面向市場、科學高效的和諧機制

和諧,是相互聯系的諸要素配合默契、恰當和勻稱,由此形成一個平穩、互助和共生的互動態勢。和諧有助于諸要素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產生最大和最佳的整體效益。當前,中國電信實施的一項戰略決策就是企業轉型,其根本目的在于不斷完善企業的經營戰略和運行機制,實現企業從傳統基礎網絡運營商向現代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的轉變,不斷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益,促進企業的全面發展。由此可見,電信企業轉型的目標和構建和諧企業從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加快企業轉型,實現從傳統基礎網絡運營商向現代綜合服務提供商轉變,電信企業才能步入新的發展之路,企業的和諧才有根本保證。電信企業轉型涉及到觀念、架構、業務、服務、網絡、管理等方方面面,但當前我認為必須堅持以下幾點:

1、管理思想要從以物為中心管理向以人為中心管理轉變。信息技術革命的迅速發展,使世界經濟的增長方式、企業的經營方式、生產的管理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不僅導致知識經濟的到來,而且也使知識經濟的管理方式從工業社會的以物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轉變。這種轉變是由當今世界經濟出現的新變化決定的。這些年來,在發達國家,企業無形資產的投入大大高于有形資產的投入,人力資本在企業多種要素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明顯,企業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電信作為知識密集型企業,人才的作用顯得尤其重要。因此,要實現企業的戰略轉型,首先必須要在管理思想上實現從以物為中心管理向以人為中心管理的轉變,這樣更有利于調動占有智力資本的企業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對于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無疑會發揮巨大作用。

2、管理模式要從生產型管理向經營性管理轉變。企業由生產型管理轉變為經營型管理,這是企業管理思想的一次質的飛躍。生產型管理是以生產為導向的管理,企業更多的關心如何擴大生產規模和增加產品產量,與同類產品生產者展開競爭。經營性管理是以市場為導向的管理,從重視生產轉向重視推銷,進而從重視推銷轉向市場,重點考慮市場(顧客)的需求。但長期以來,電信企業一直賴以發展的模式就是投資——放號——增收——再投資的循環,要發展就要多放號,要放號就要多投資,這種模式很難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發展的需要。要改變這種狀況,在企業轉型中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效益為目標”,加快經營模式的創新。從通信和信息服務的角度,實現從網絡通信提供商向信息服務商的轉型;從網絡服務形態角度,實現從窄帶運營商向寬帶運營商轉型;從業務形態角度,實現從單業務運營向全業務運營的轉型;從商業模式的角度,實現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型;從企業的增長方式角度,實現從投資拉動向規模效益轉型。只有這樣,企業的戰略轉型才能落到實處,企業的和諧才有保證。

3、管理組織要從剛性組織管理向柔性組織管理轉變。企業的組織機構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東西,即它不應該是一個剛性的東西,而是一個柔性的有機體。這是因為僵硬的組織機構或傳統的組織機構已經不再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的變化。所謂柔性化,就是企業如何通過系統思考、改變心智模式、提高學習能力、實現自我超越等方法,以適應社會環境的發展與變化。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企業組織柔性化的創新過程。當前,電信市場競爭加劇,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根據“突出前端,優化后端,加強管控”的要求,打破原有的組織結構,根據市場的要求和變化對組織機構加以變革。并且要對企業內部成員的責、權、利關系加以重新構置,形成新的結構和新的人際關系,使各個機構的功能得到有效發揮,通過調整內部組織架構帶動企業完成從“面向生產”到“面向市場”、“面向客戶”的轉變。

二、把密切內部人際關系作為構建和諧企業的核心內容,不斷優化平等友愛、生動活潑的和諧環境

構建和諧企業必須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包括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這諸多的關系中,建設和諧的人際關系是至關重要的。從電信企業的情況看,內部人際關系總的來說是和諧的,但隨著企業轉型的深入,內部競爭的加劇,以及利益關系的調整,人際關系不和諧的因素將日益增加。因此,要構建和諧電信企業,在戰略轉型中必須把密切內部人際關系作為核心內容,擺到重要位置。

1、在相互尊重中建立人際關系。電信企業的員工來自五湖四海,相互之間在年齡、資歷、氣質、學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孔子說:“禮者,敬人也”,《禮記》中也說“禮者,自卑而尊人”。這說明從古至今,人們都把相互尊重放在人際關系和社會交往的首位。隨著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階段,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復雜深刻的變化,而尊重作為人的較高層次的社會需求,是社會中的人對自我評價和自我尊重以及社會評價和社會尊重的渴望。被別人尊重往往讓人感到快樂、有信心和充滿力量。反之,則容易使人產生悲傷、自卑和無能的消極情緒。因此,作為電信企業要密切內部人際關系,首先要教育各類員工學會相互尊重,從一點一滴,一舉一動做起,包括言談舉止,稱呼稱謂都應體現必要的禮節、禮貌、禮儀。員工只有懂得相互尊重,思想上才能有共識,感情上才能有共鳴,企業的轉型才能順利進行,和諧的人際關系才可能產生。

2、在平等交往中鞏固人際關系。平等交往就是不因為交往對象在年齡、性別、身份、地位或與己關系遠近親疏等方面不同而有所不同。平等交往是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基礎,構建和諧電信企業引導員工實現平等交往,一是要教育員工和睦相處。通過加強溝通了解,縮短心理距離,在和諧共事中開拓進取。上下級之間,要坦誠相待,相互尊重,尤其是各級領導要有相信員工,依靠員工的思想境界,這樣才能達到一種“兵識將意,將識兵情,投之而往,如手之使指”的效果。二是要教育員工學會寬容。要有容人容事的度量,能求大同存小異。多體諒他人,理解他人,自覺尊重不同的意見和習俗,這是寬容待人的重要體現,也是團結友善的重要基礎,更是和諧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三是教育員工學會換位思考。尤其是在企業轉型中遇到矛盾和困難的情況下,領導和員工都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注意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生活實踐證明,人們只有在人際交往中多利用心理換位法,才能更好的做到感同身受,心理溝通,達到相互理解,消除隔閡,增進友誼和團結的目的。

3、在和諧共贏中升華人際關系。“和諧共贏”是指在競爭中,一方的發展不以犧牲另一方的利益為前提,是一種規范有序,公平公正的競爭,能達到“雙贏、多贏”的目的。實現和諧共贏的前提是處理好合作與競爭的關系。當前,在電信企業內外部競爭加劇的情況下,不僅要教育員工強化積極合作的意識,而且要引導員工處理好合作與競爭的關系。要引導員工在和諧共贏中升華人際關系,一是要教育員工正確認識合作與競爭的關系。強調合作并不是提倡平均主義,而是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提倡合作,并不是否定競爭,而是要強調競爭中的規范有序。二是要形成公平競爭的機制。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三個公平,即:起點公平、機會公平、結果公平。起點公平就是大家都從零開始,不論過去背景、資歷如何,都從同一起跑線出發,競爭的規則是一樣的。機會公平就是能力相當,意愿相同的人,都能夠參加與其相匹配的活動,簡單地說,就是每個人都有公平參加競爭的機會。結果公平就是評判競爭者業績的標準是一致的,就是做到一把尺子量長短,按勞取酬,按績取酬。

三、把滿足員工內在需求作為構建和諧企業的應有之義,切實營造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和諧氛圍

需求是人的一種心理活動,是人的行為的原動力?,F代行為科學理論表明,人的需求是有層次的,不同層次、不同群體的需求不同,并且是不斷變化的。一般來說當人產生某種需求而又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產生一種不安和緊張心理,而當這種需求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一種動力,其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會大大激發出來。因此,要在戰略轉型中構建和諧電信企業必須研究員工的需求,滿足員工的需求,引導員工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不斷了解掌握員工思想和行為的變化規律,在企業內部營造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和諧氛圍。

1、要不斷滿足員工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馬克思說:“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相關?!蔽镔|利益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是人們進行其他社會活動的最基本的條件,無論什么人都不可能超越物質利益追求,也不能不受物質利益的制約。構建和諧電信企業,必須強調一切從人的需要出發,從員工的根本利益出發,不斷滿足員工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讓員工真正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當前,從電信企業的情況看,不少單位存在“重事輕人”的傾向,工作中要求員工干什么、怎么干的多,對員工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卻考慮較少,結果員工的情緒受到影響,工作任務也完成不好。因此,作為電信企業在轉型中一定要始終堅持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的原則,認真研究員工需求的新變化,新內容,把不斷滿足員工的物質文化需求作為構建和諧企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要促進員工的全面發展。滿足員工的內在需求,其根本目標就是要促進員工的全面發展。這幾年來,我們不少單位在創建學習型企業,培養知識型員工,提高員工素質方面傾注了很大精力,采取了有力措施,也收到了明顯成效。但從目前企業的情況看,人員素質偏低,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因此,作為電信企業在轉型中必須把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促進員工的全面發展,當作構建和諧企業的重要任務。要牢固樹立抓學習就是干事業,強素質就是促發展的觀念,把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融入到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貫穿到構建和諧企業的各個環節,使員工不斷提高素質,并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能力,轉化為促進企業發展的動力。

3、要切實解決員工遇到的實際困難。從目前電信企業的情況看,隨著改革的逐步深入,廣大員工在得到更多實惠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困難。尤其是轉型中內部競爭加劇,員工生存的壓力,成才的壓力,家庭的壓力越來越大,使企業內部存在大量不穩定因素,給思想政治工作和構建和諧企業帶來新的難度。另一方面,由于企業轉型中薪酬制度的改革,員工收入的差距將越來越大,使得不少人產生失衡心理,這種心理平衡危機如得不到有效排解,極易產生懷疑和抵觸情緒。因此,作為企業在轉型中一定要密切關注員工的喜怒哀樂,切實幫助員工解決工作、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做到經濟上解困,生活上解憂,思想上解扣,情緒上解悶。從員工最關心的具體問題抓起,真正把企業的溫暖送到員工的心坎上,使員工在實際問題得到解決的同時,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企業發展的各項工作中去。

四、把完善員工道德體系作為構建和諧企業的重要環節,大力弘揚忠誠敬業、和衷共濟的和諧風尚

道德是社會關系的產物,是人們經濟生活和其他社會生活要求的反映,是調節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需要處理各種關系,解決各種矛盾。在處理關系、解決矛盾時,離不開道德的規范和調節,都需要人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明是非、辯真假、分善惡、知美丑、曉榮辱。不久前,總書記提出了“八榮八恥”,精辟地概括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內容,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指明了方向。從電信企業的情況看,這些年來,各級對員工的思想道德建設十分重視,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企業內部逐步形成了忠誠敬業,和衷共濟的和諧風尚。但同時也感到目前企業在貫徹落實“八榮八恥”,提高員工道德素養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在轉型中如何教育員不斷提高道德水準顯得十分重要。為此,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1、教育培訓。以黨員、干部、骨干為重點,以普通員工為對象,有組織的開展針對性的教育活動,這是當前加強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教育培訓不僅包括脫產培訓、業余專訓等課堂教育形式,也包括舉辦專題報告會、學習交流會、班組學習會等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教育形式。事實證明,憑借單位組織的力量,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堅持不懈地正面灌輸與導向,依然是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2、典型示范。企業轉型時期道德教育的目標,不僅要促進員工在理性認識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促成其在行為實踐上的升華。因此,電信企業的道德教育要設立參造系,樹起坐標桿。通過挖掘和樹立大量體現時代特征,又顯示豐富個性特色的先進典型人物,用他們的成長軌跡、精神風貌、執著追求、無私奉獻來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示范人生價值的路標。同時,充分運用反面典型的教育作用,來對照人生、反省人生,為道德判別高懸起明凈的鏡子。

3、人格感召。道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作用點和作用力是多方面、多向性的,但其中最為關鍵的是人格感召的力量。在漫漫人生中,每個人都會與周圍的人群發生著關系,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聯系,常常在道德層面發生影響和作用。人的一生,在家庭中,受父母親友的影響最大,在工作崗位上,受領導同事的影響最廣。這些引路人的人格,無時無刻不起著積極或消極的作用。因此,作為企業的每個領導、黨員,都應發揮個體的人格力量,以身作則,模范行為,用實際行動去體驗和展示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為普通員工樹立榜樣,不斷提高企業道德教育的效果。

4、自我修養。道德教育有一個鮮明的特點:一靠教育,二靠覺悟。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依靠自身的內省。同志說過: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在道德觀的形成問題上,教育是外因,教育內容再好、力度再大、方式再優,這些都是變化的條件。創造好的條件自然重要,但無法取代內因的作用。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道德教育的過程,本質上是啟發人的覺悟、促使人的思想內化、改造人的主觀世界的過程。因此,電信企業在道德教育中,要重視引導員工通過思考、自省等自我修養的方法,把自我的點滴體驗提煉上升為做人的道理,轉化為追求積極人生的內在動力。

5、行為實踐。人的價值評判,既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這里反映的是內在本質和外在表象的辯證關系??匆粋€人是否具有正確的道德觀,歸根到底要看他的言行舉止,看他在日常生活以及關鍵時刻的道德準則和行為取舍.。在這個意義上,自我修養、思想內化最終必須進一步轉化為行動。因此,電信企業在道德教育中,一定要抓具體、講落實,要從工作、生活、學習的小節入手,以社會、崗位的行為規范為重點,通過行為實踐來落實員工的責任,規范員工的行為。

6、知識提升??茖W文化知識對員工的道德素養有很強的底墊和啟迪作用,積累的知識越多,員工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道德修養的水準就越高。因此,電信企業要在員工中廣泛開展讀書育人、讀書成才活動,尤其要把道德教育與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企業文化及科學知識結合起來,與創建學習型企業,知識型員工結合起來,在豐富知識的過程中,提高員工的道德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