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開發管理論文

時間:2022-11-17 10:46:00

導語:人力資源開發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力資源開發管理論文

摘要: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的優勢,將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成敗。從五個方面分析企業如何在用人時能夠堅持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各盡所能,人盡其才的原則。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以人為本;激勵機制

現代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受眾多因素影響和制約。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業的勞動者——人力資源,但是在實際操作中,許多企業更關心的可能是它的資金和市場問題,人力資源管理常常為其所忽視,然而恰恰是人力資源的瓶頸阻礙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現代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要求要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當成組織中最具活力、能動性和創造性的主要要素,這就要求我們為員工創造出能充分施展他們的才能的條件,為他們提供各種各樣的機會,使每一個人都能在一種和諧的環境中盡其所能,人們所強調的“科技以人為本”的思想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同,在這一管理思想的指導下,以人才測評、績效評估和薪資激勵制度為核心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得以確立。

我們都知道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一是能力性質、特點的差異;二是能力水平的差異。我們要做到“用人之長,避人之短”。我們要承認人與人之間能力水平上的差異,并且在用人時堅持能級層次原則: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各盡所能,人盡其才。

所以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把人力資源戰略同企業競爭戰略做到一致

企業在確定人力資源發展戰略時,首先必須清楚企業的遠景規劃和戰略目標,然后再確定人力資源發展戰略。人力資源戰略作為企業發展總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企業發展的總體戰略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2把員工培訓作為解決人才需求不足的方法

良好的培訓機制離不開科學的培訓規劃以及合理的控制制度。也就是說,員工培訓必須做到經常化、制度化。既要注重培訓的內容,又要注重培訓的層次。同時企業也應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制定多渠道、多形式的業內培訓,以提高員工業務技能和敬業精神。當前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這對企業和員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新員工必須接受教育培訓,而且在職員工也需要不斷接受培訓,以適應時代的發展,保證企業及員工自身的市場競爭力。教育培訓對于兩者都是必不可少的。企業要樹立長遠的教育培訓的戰略思想,形成一套科學長遠的教育培訓計劃,對職工的智能、技能開發、培訓、考核、監督、檢查等各個環節,都作出硬性規定。這些規定要與企業的勞動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直接掛鉤,鼓勵員工增長知識和技能。

3給予員工的福利與待遇、為員工提供優良的工作環境、為員工提供充分的發展空間和表現機會

在管理的過程中,福利,始終是現階段最主要的留人機制。同時我們可以通過改善員工管理來提高員工對精神待遇的滿意度。一個適宜、安全、和諧、愉快的工作環境,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也是促使員工積極工作的條件之一。不論薪金還是職位都有封頂的時候,一位總經理如果干的不錯,企業沒有合適的更高的職務再晉升他的時候,企業應該為他提供發展的空間和展示其才能的機會,比如鼓勵其下海,為他提供資金、技術及其他扶持,或是實行股份制,用股份的誘惑吸引員工,留住員工。

4制定真正有效的激勵機制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競爭日趨激烈,人類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通過激勵機制,吸引、開發和留住人才,激發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首先,要完善人才配置機制。按企業分工和適才適用相結合的原則,合理配置。其次,完善付酬機制。其主導原則是“按業績付酬”。采用固定工資和浮動工資相結合的分配辦法,浮動工資與本人業績、企業效益掛鉤。也可采用按比例提成、利潤分成及其他更為靈活的付酬辦法。如采用技術入股的激勵方式,可以刺激員工奮發努力。第三,重視精神激勵制度。激發員工主動性和創造性,僅僅靠物質激勵是不夠的,要重視精神激勵。應該深入員工的內心世界,通過構建符合人性的精神激勵機制來激發員工的創造力。當然,我們所說的精神激勵,不只是那種傳統的給予表揚或榮譽的精神激勵,而是一種新型的賦予更大的權力和責任,使被管理者——企業員工能夠意識到自己也是管理者中的一員,由此使他們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以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5熱愛、理解、關心員工

只有做到了讓職工們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具備了充足的自信之后,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企業才能發展。理解是人天生就具有的一種被認知的欲望,人一旦得到理解,就會感到莫大的欣慰,更會不惜付出各種代價。如果企業能真誠關心員工,便可以達到使員工愿為自己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效果。但是,關心員工也要有度。如某公司的總經理最近碰上一件心煩的事,因為有員工反映公司的管理過于僵化,對員工關心程度不夠,所以他決定在公司推行人性化管理,不料馬上出現了眾多的員工消極怠工,并且遲到早退的現象漸漸地多了起來,最近這位總經理苦惱地說,相比其他公司,我們公司對員工算是挺不錯的了,有了這么寬松的管理環境為何還不好好珍惜呢?再說,我們公司招聘的都是大學本科以上的人員,素質算高的了,而且有很多人員都是從大型企業出來的,最基本的制度不用說,大家都應該會遵守的,為何到了我們公司,人的行為都變了樣呢?這位總經理很明顯陷入了三個誤區:

(1)員工缺勤問題所折射的誤區。人性化管理≠寬松管理,從詞義上來看“人性化”是一個謂語,也就是說,要在做好管理的前提下,才能談人性化。在職能上,管理保證人力可滿足工作的基本要求,而人性化是一個幫助員工提升個人技能和工作時效的過程。比如,非人性化管理的公司是把人看成是流水線上的一部機器,不重視人員心理,只是要求員工干好公司要求的事情,這種公司的理念通常是三條腿的蛤蟆找不著,兩條腿的人有的是,好比卓別林演過的擰螺絲帽的工人,他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天天去擰機器上的螺帽,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可以發揮自己更多長處的地方,但是人性化管理的企業不同,它會考慮到這部機器的保養問題、升級問題,從公司和個人的立場共同考慮,在滿足公司大局的前提,充分尊重每一個人的理想,化群體管理為個體管理,讓員工在做完自己工作的同時,開發其更大的潛能。

(2)員工自定任務的誤區。管理的手法不論如何變,但是最終目的是為了企業利益而服務的,如果一昧地去追求人性化,而忽略了企業的利益,那就變成了本末倒置了,不劃出合理的目標值下限,就讓員工自行來完成,那人類的劣根性十有八九讓人們選擇較低工作量。

(3)表現好的人員去任何地方都會很出色。每個公司有每個公司的氛圍和非制度約束,也可以稱為是企業文化,人們在這種言傳身教的文化中,學會該做什么不做什么,相反,到了其他公司,失去了這種約束,人的行為就會隨著新企業的文化而改變,這種改變,與員工素質、出身都無太大的關聯,唯一稍有幫助的是,基本上大型企業在管理手法上都有相類似的東西,較高的素質和相似企業的工作經歷,可以在心理和生理上較容易地去接受規范化的管理,但是能否實施一套人性化管理,前提是企業先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善制度。

當前世界經濟呈現全球化趨勢,全球性企業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企業在國際范圍內競爭日趨激烈。但最終必然是人力資源能力的競爭,是人才數量和質量的競爭,也是人力資源開發水平和人才選用機制的競爭?!叭挚考夹g,七分靠管理”,面對二十一世紀激烈的競爭環境,我們企業應該要對人力資源的管理能力加以重視。因為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優勢,將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