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管人才培養論文

時間:2022-06-10 05:33:00

導語:高校信管人才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信管人才培養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信管專業的發展;我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信管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之策略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信管專業全稱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涉及信息學、計算機科學和管理科學領域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以下簡稱信管專業)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教育部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盡管有具體規定、對自身培養人才的目標定位就是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專門人才、重專業、輕人文、重理論輕實踐、重管理輕計算機應用、重必修輕選修、高校信管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著眼于社會的需要、培養目標定位、課程設置定位、教學教師定位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本文由信管專業的發展史為訖點,引出目前高校信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現狀,并以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信管專業為例,進而提出解決之對策,為信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起到拋磚引玉之效果。

關鍵詞:信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信管專業全稱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涉及信息學、計算機科學和管理科學領域,屬于交叉綜合型學科,是隸屬于管理學門類下的管理科學與工程二級學科,由原管理信息系統專業、經濟信息管理專業、科技信息管理專業等發展合并而來。信管專業的學生要求具備較強的綜合實力和比較優勢,在社會實踐中要“與學管理的比計算機,與學計算機的比管理”,隨著我國信息產業化和產業信息化的發展,信管專業的就業渠道日漸豐富起來,通常的就業方向應該是各類政府、企業、經濟實體、金融機構、IT及有關管理部門。因此,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為滿足社會上述大類人才的培養需求,信管專業建立以管理領域應用信息技術為目標的屬于管理學門類的信管專業人才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信管專業的發展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以下簡稱信管專業)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目前在發達國家幾乎所有高校都開設有此專業。我國是1978年率先由人民大學開辦了對應的經濟信息管理專業,其后其他高校陸續開設了“管理信息系統”專業,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1998年教育部將相關的5個背景專業整合而成的一個新專業。

經過20年的發展,目前我國信管專業已建有博士后流動站、博士、碩士、本科等多種辦學層次。教育部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盡管有具體規定,但也準許各高校根據自身辦學資源和辦學定位的不同情況確定自己的培養目標。

我院作為浙江省獨立學院之一,對自身培養人才的目標定位就是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專門人才。辦學十年來,該專業在我院一直側重于管理與信息技術相結合,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本研究將以為本專業課程教學體系改革為研究原型,探討信管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希望起到拋磚引玉作用,共同辦好該專業。

二、我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我院于2000年開始招收信管專業第一屆本科生,但學生的就業情況卻不容樂觀。學生畢業后真正能夠專業對口、學以致用的人數不到10%。辦學十年來期間也數度停招該專業。雖然我院在國家教育部相關文件基礎上,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對培養方案進行了修訂,但到目前為止仍有一些問題存在,這主要表現在:

(1)重專業、輕人文。專業課占的比重過大,人文素質課占的比重太小,存在明顯的重專業教育,輕人文素質教育的現象。

(2)重理論輕實踐。純理論的課程占的比重過大,實踐課程占的比重太小。開設的實踐課程與企事業單位中實際運用相差甚遠,課程周期短,課時量明顯不足;加之學生動手能力不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差,導致實踐課程開設成效不大。

(3)重管理輕計算機應用。由于信管專業是一個交叉學科,集系統科學、管理科學、計算機技術于一體,具有單個學科所不具有的優勢,但也有可能形成“拼盤”的可能性。一般高校都把信管專業劃入管理學院(系),以致經濟學和管理學課程開設比重過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課程占的比重相對少,使得管理類的課程幾乎都開設了,以至于不少學生誤認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就是純管理學科類專業。

(4)重必修輕選修。必修課程比重過大,選修課程比重過小,學生無法根據自己的個性和愛好選擇課程,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利于對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由于所修的兩類課程重復率較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從而出現部分選修課的缺課率較高。

三、信管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之策略

高校對信管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著眼于社會的需要,以滿足社會、企業信息化建設和管理的需求。因此,各高校應重新審視信管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正確定位培養目標。

(1)培養目標定位

信管專業處于經濟學、管理學、計算機等學科的邊緣,它綜合應用了這些學科的思想方法而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要準備處理好與相關學科的關系,面向社會需求,結合區域特點,培養出既具有專業知識又具有綜合運用能力,既懂管理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2)課程設置定位

本專業教學內容的設置首先應考慮分析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理順脈絡,科學地制定教學大綱,保證教學的系統性,避免內容的交叉重復與遺漏。

其次是要與時俱進,借鑒國外教學經驗,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增加實踐性強的內容。改變過去重理論,輕實踐的舊教學模式,加強實踐、實習環節。高??筛鶕W校情況給學生提供計算機軟硬件、信息資源管理、系統分析設計及電子商務等試驗環境,使學生在實驗的環節中驗證、理解、消化理論課程中所學習的知識。

另外可通過建立虛擬企業實驗室,充實社會實踐環節。我院地處“紡織之都”——紹興,有柯橋輕紡城這個巨大的人才需求市場。因此,下設的經濟管理系根據這一區域優勢,建立了相關實驗室,讓學生進入虛擬企業實驗室,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進行企業經營仿真訓練,使學生了解企業真實的管理過程。在感悟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的同時,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找自身知識體系構建的不完善之處,以便及時彌補。

(3)教學教師定位

由于信管專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融合、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需要教師要同時具備勝任理論教學和指導學生實踐教學的素質。全面掌握企業實踐案例,注重知識的實用性。最顯著的特征是能夠把專業理論與生產實踐結合起來,高效率地指導好學生??赏ㄟ^校企聯合方式,教師努力接觸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才能教學與研究并重,同時重視或強化實踐能力,使其自身具有更強的實踐應用素質,以此來帶動學生的相應素質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陳延壽,關于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J].情報雜志,處2006(8).

[2]殷曉永,優化信管專業課程設置促進創新人才培養[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1).

[3]倪曉建,大學信息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思考[J].中國圖書館學報,1998,24(3):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