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成本下團隊管理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5 04:58:00

導語:人力成本下團隊管理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力成本下團隊管理研究論文

摘要:團隊合作是組織提高運行效率的可行方式,在多變的環境中,團隊組織比傳統的部門結構或其他形式的穩定性群體更靈活、反應更迅速。在對團隊概念及團隊合作定義進行闡述的基礎上,分析人力資本視角下的團隊合作,以期為企業的團隊建設提供好的建議。

關鍵詞:團隊合作;效率;人力資本

一、團隊的定義

一般來說,團隊就是“聯合在一起共同行動的一個群體”。美國管理大師德魯克認為,團隊是一些才能互補并為共同的目標而奉獻的若干人員的集合。他認為,團隊的核心是共同奉獻,成功的團隊將團隊的共同目標分解成具體的工作要求,并且具體目標和整體目標有著相互的聯系。在此基礎上,本文對團隊概念進行新的定義:團隊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人組成、由少數有互補技能、愿意為共同的目的、業績目標和方法而相互承擔責任的人組成的群體,為了實現其共同的目標,群體的成員之間相互依賴和配合,緊密協調他們的活動。隨著團隊形式的不斷應用和實踐,團隊的概念也不斷延伸高效團隊的特征包括:⑴目標。團隊應該有一個既定的目標,為團隊成員導航,知道要向何處去,沒有目標這個團隊就沒有存在的價值。⑵人(People)。人是構成團隊最核心的力量。⑶團隊的定位(Place)。團隊的定位包含兩層意思:其一,團隊的定位,團隊在企業中處于什么位置,由誰選擇和決定團隊的成員,團隊最終應對誰負責,團隊采取什么方式激勵下屬?其二,個體的定位,作為成員在團隊中扮演什么角色?是訂計劃還是具體實施或評估?⑷權限(Power)。團隊當中領導人的權利大小跟團隊的發展階段相關,一般來說,團隊越成熟領導者所擁有的權利相應越小,在團隊發展的初期階段領導權是相對比較集中。⑸計劃。計劃的兩層面含義:其一,目標最終的實現,需要一系列具體的行動方案,可以把計劃理解成目標的具體工作的程序。其二提前按計劃進行可以保證團隊的順利進度。只有在計劃的操作下團隊才會一步一步地貼近目標,從而最終實現目標。

二、團隊合作的定義

1994年,組織行為學權威、美國圣迭戈大學的管理學教授斯蒂芬?羅賓斯首次提出了“團隊”的概念:為了實現某一目標而由相互協作的個體所組成的正式群體,在隨后的十年里,關于“團隊合作”的理念風靡全球。筆者認為,團隊合作是一種為達到既定目標所顯現出來的自愿合作和協同努力的精神。它可以調動團隊成員的所有資源和才智,并且會自動地驅除所有不和諧和不公正現象,同時會給予那些誠心、大公無私的奉獻者適當的回報。如果團隊合作是出于自覺自愿時,它必將會產生一股強大而且持久的力量。

三、團隊合作的意義

21世紀是一個充滿著技術進步和劇烈國際競爭的知識經濟時代。隨著市場競爭強度日趨激烈,組織中各項工作的復雜性和綜合程度越來越高,解決問題的難度不斷加大,組織必須不斷尋求適合的組織結構,采用更為靈活、面向問題和任務的組織形式,以更好地適應組織戰略環境的改變,團隊的運作方式便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世界各地的企業越來越關心產品、顧客和地理環境,在管理中越來越多地運用團隊,更多的決策和行動由團隊來完成。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管理方法和經驗逐漸引入到我國企業的管理實踐當中。近年來,許多國內的企業也嘗試實施團隊管理運作方式,追求“高效團隊”成了許多企業組織的口號和理想。然而,在現實中,低績效團隊或者團隊運作失敗的例子不在少數。團隊變成了“集體不負責”的借口;“搭便車”的現象普遍存在;成員之間缺少合作;這些現象使團隊的優點難于充分發揮。

四、企業人力資本管理視角下的團隊合作

團隊合作的培養就是對人的重新優化組合和精神能量的開發,與企業人力資本管理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20世紀50年代心理學家利克特提出:只有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個或多個能夠有效履行職能并且每個人都具有高度集體忠誠感的工作團隊中的一員時,管理層才有可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力資本潛力。該理論為企業進行團隊建設提供了依據。20世紀80年代威廉大內出版了劃時代的管理名著《Z理論》,進一步提出員工要相互平等、多專多能、自我管理,企業要消除單調工作、樹立整體觀念、開發人的潛能。這就為團隊管理模式提供了更加直接的理論基礎。公務員之家

首先,從組織和運籌的角度看,團隊能發揮組織整體功能和合作精神。當今社會處于知識經濟時代,企事業管理層和員工所面臨的情況和環境極其復雜,此時單靠個人能力往往很難處理。這就要求組織成員充分發揮團隊精神,在相互依賴關系中加強協調與合作。隨著國際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商業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的規模也愈來愈大,單一追求理性與規范、僵化的組織形態難以適應環境變化的要求,迫切要求企業以更加靈活的姿態運作以適應環境變化,團隊作為適應這一組織結構變遷的主要形式,以其獨特的優勢越來越被企業所推崇并使用。其優勢主要體現在內外兩個方面,對外能快速反應客戶與市場的需求,對內能凝聚智慧,通過團隊成員的信息交流與知識、經驗共享,充分發揮集體思維的創造性,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實現其共同的目標。

其次,企業中的絕大多數人在從事著事務性、程序性的工作,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創新活動則主要是由少數精英分子直接完成的。但是,現代科學技術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的發展趨勢,使得僅僅依靠個人的力量完成重大的發明創造幾乎是不可能的,聯合攻關成為現代科學研究的必然趨勢。而且組織成員長期在一起工作,對許多問題的處理和信息傳遞、相互配合和協作過程產生了默契。人們之間可能會建立獨特的交流信息的方式。

最后,在企業內部,自然形成的或者由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選拔配備的、由具有各自專業優勢的精英分子組成的團隊,具有分散管理、各自為政的科研人員無可比擬的創新優勢。

參考文獻:

[1]李建民.人力資本通論[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9:11-12.

[2]Fr1edriehList,TheNationalSystemofPolitiealEeonomy(lstEditionin1885),NewYork,1922

[3]陳則孚.知識資本[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75.

[4]顧琴軒.國企經營者人力資本價值與收入分配[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