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技能人才內部培養對策綜述
時間:2022-02-14 10:32:00
導語:地鐵技能人才內部培養對策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地鐵大線網的快速發展,怎樣才能為新線開通培養合格的技能人才成為地鐵公司關注的焦點,本文對目前地鐵技能人才培養的現狀以及面臨的問題加以分析,并針對初級技能員工、中級技能員工、高級技能員工的不同情況,分別提出了差異化培養策略。
【關鍵詞】大線網技能人才培養策略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同市民日常生活、工作、出行密切相關的城市軌道交通,也迎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投資和建設熱潮,越來越多城市爭先恐后地進入“地鐵時代”,尤其是北京、上海、廣州三個特大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已經初步形成。地鐵技能人才需求在10萬人以上,缺口相當巨大。如何對做好地鐵技能人才的培養,是迫不及待要解決的問題。
地鐵網絡化的發展和快速擴充,對技能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地鐵作為一個技術較為特殊,相對比較封閉的行業,長期以來,地鐵行業人員流動率非常低,基本不存在人才競爭。但是隨著地鐵建設的迅猛發展、地鐵相關人才需求的激增和新的地鐵公司的進入,各類具有豐富地鐵工作經驗的員工成為挖角的重點對象。與巨大的需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可憐的供給,特別是具備豐富經驗的地鐵技能人才更是稀缺。地鐵技能人才缺乏主要原因來自三個方面:首先,杭州、成都等新建地鐵的城市,原來在地鐵相關人才方面沒有儲備。其次,雖然北京、上海等地鐵的歷史比較悠久,有一些人員儲備,但是由于新的技術、車型的使用,比如自動檢票機、屏蔽門等,現有人員的知識和技能也有待提高,知識和經驗都需要更新。三是軌道交通是新行業,開展相關專業的大專院校較少。目前全國有交通運輸本科專業的院校有一百多所,但擁有與城市軌道交通相對應專業的高等院校不到十所,專業軌道交通人才出現緊缺現象在所難免。雖然企業和學?;蛘吲嘤枡C構共同組織一些培訓項目可以緩解人才的不足,但是,這種培訓周期較長,大多在半年到兩年左右。因此,地鐵技能人才的成長主要還是依靠企業內部培養。
2大線網發展下員工技術技能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員工專業技術深度不足
在大線網發展的背景下,往往涉及新線物資籌備、與施工單位溝通協調等非技術性工作,部分員工逐漸忽視了技術學習的重要性,停留在了解概況或基本掌握的程度,對專業問題理解不深入。專業知識的結構只有面,而沒有點和線的深入。部分技能員工感覺什么似乎都知道一點,但深入了解的不多,這種現象造成的結果就是小故障大家都能解決,但一旦涉及到某個非常專業或系統性的問題時,卻很少有人能夠解決。
2.2員工實踐經驗不足
由于地鐵技能人才供給的稀缺性,技能員工年輕化趨勢明顯,以新入司大中專生為主,新員工的工作時間短,很多人沒有經歷過新線開通,也沒有處理過較多大故障,導致實戰經驗有所欠缺。
2.3員工針對性專業技術培訓不足
多條線網的同時開通,有經驗、技術強的員工忙于奔赴各條新線陣地,忽視了技能員工的培訓,很多技能員工是一邊做一邊學,在實踐中自己摸索。
2.4存在理論不能有效聯系實際工作的情況
技能員工,特別是新入司的大中專生,有較豐富的理論知識基礎,但是往往理論無法應用到實際的專業工作,面對專業設備問題無法獨立解決。
3各級別技能員工內部培養策略
為適應地鐵大線網的技能人才保障需要,重點工作是加大對技能員工的培養、培訓,提高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及排除現場故障的能力,為新線開通做好人才保障;在此過程中,創新培訓方式,在技能崗位中推行“一專多能”培養形式,培養復合型人才,同時創新管理思路,在政策規定允許情況下,提供平臺讓廣大員工在技術、技能等工作方面得到更好的鍛煉和提高。
3.1初級技能員工的培養策略
初級工往往存在對地鐵專業系統的整體概況了解不足,對具體元器件認識不夠,對具備設備操作不熟悉,對設備故障信息認識不熟悉,對規范、專業用語不熟悉等等情況。對初級工的培養,一是抓好基礎培訓工作,如師徒帶教、設備原理講解、基本工器具使用培訓等工作,其次是面對設備,做好圖紙分析教育、常見故障情況辨別、日常巡視檢修要點等,首先培養他們的專業興趣,再逐步對設備的深入認識。最后,嚴格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和職業技能鑒定制度,在制度上實現育人和用人一體化。
3.2中級技能員工的培養策略
中級工對設備、系統有較好認識,但需進一步掌握設備內部原理的需求,在故障處理中,基本能判斷故障部件,但不清楚具體故障原因,能組織日常檢修工作但缺乏應變能力。因此,需要在培訓中運用設備原理圖紙等資料,結合設備實物,大力開展面向設備的各種培訓工作;另一方面定期組織理論課程學習,通過基礎學科、檢修工藝、應急預案等文本學習,烙進深刻印象。結合新線設備安裝的機會,對中級工進行新工藝操作及維修技術培訓,使他們盡快掌握新技能。另由于中級工普遍工作經驗達三年以上,學習的熱情有所下降,因此需要將培養與使用、激勵與約束相結合,建立培訓的動力機制。在培訓、考核、使用、待遇一體化中,與評先、晉升、入戶等直接掛鉤。
- 上一篇:機關單位元宵節聯歡會主持稿
- 下一篇:簡述櫸樹育苗培植技術方法
精品范文
5地鐵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