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從儒家思想看怎樣做人力資源管理
時間:2022-04-21 02:37:00
導語:深究從儒家思想看怎樣做人力資源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儒家思想雖然沒有提過人力資源管理,但是卻提過很多治人的辦法,其中治就是指管理。本文就是盡力總結出如何用儒家思想的精髓來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注重實現人的自我管理,注重人的自我約束、自身的修身養性,通過高度的自律適應自然,這是儒家思想治人的本質所在。
關鍵詞:儒家思想;以人為本;中庸之道;無為而治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學派的思想,中國文明經歷了夏、商、周的幾千年之后,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鬃觿摿⒌娜寮覍W說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儒家十分重視人在管理過程中的地位,可以說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論的核心。有了人才有管理,這種觀點和儒家的哲學是分不開的,儒家有一句話很能反映這個哲學——“天地之性人為貴”,所以貴人的思想是儒家的一個根本觀念。在儒家看來,天地之間只有人是最寶貴的,是萬物之靈。在儒家看來,一切的管理活動都是圍繞著治人而展開的。
大家都認為現代的人力資源管理起源于西方,但事實它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儒家思想卻早就闡述了“以人為本”的觀點,而儒家思想雖然沒有提過人力資源管理,但是卻提過很多治人的辦法,其中治就是指管理。本文就是盡力總結出如何用儒家思想的精髓來進行人力資源管理。
最重要的就是“人為貴”: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修己以安人”、“人能弘道”、“仁者愛人”、“和為貴”等無不體現出對人的關注。儒家主張“天生萬物,維人為貴”,“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治理國家應“以富民為本”,“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其意思同樣是指人民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穩固了,國家才能安寧。當前黨中央倡導的建立和諧社會,也在如此。而作為一個單位,和這個道理也是相近的,只有人才是根本,人才穩定了,單位才能發展。作為人事干部首先要對人力資源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所有的人事管理都是圍繞人展開的,一個單位主要是人支撐的,所以要重視人才,管理人才,做到使人盡其才,這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
管理人才的時候要使用中庸之道,何謂中庸之道:孔子言:“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币簿褪钦f不偏不依就是中,不改變事物的本質(或者定理)即為庸。既“隨心所欲”,又“不逾矩”。此乃“中庸”之精髓所在。我們在人事管理的過程當中做到不偏不倚,體現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做到應用已掌握的國家有關人事政策,為民辦事時,做到“中庸”。同時做到,對事不對人,根據人才的自身特點對其加以管理,人崗匹配,并做出正確的引導,使人才不斷的進步,中庸之道要貫穿人力資源管理始終,從招聘、調配到聘任、績效考核,薪酬管理等工作,都要不偏不倚。
1對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資治通鑒》中講到:“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盡亡;謂之愚人;德勝之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茍不得圣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則?愚人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臂之乳狗,雖欲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速其間,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其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大哉!”也就是說,一等人才德才兼備,二等人才有德無才,三等人才無德無才,四等人才有才無德。因此,必須用人之長,避人之短。
2用人要德才互助
儒家首推“以德為先”,兼顧才能,人力資源管理也應該做到這點,任何一個人若光有能力,而沒有德行,沒有道德約束,這樣的人雖然也可以被單位所用,但是卻絕對不能首推,沒有德之人就如上文說“德勝才者謂之小人”。一個單位做到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以德為先”,只有具有德才兼備的人,才可能做到讓他對單位鞠躬盡瘁,才能兩者和諧發展。
3吸取古代“德主刑輔”經驗,重視情、義、利結合的情感激勵
人的心理是由“知、情、意”按不同比例組合而成的結構,幾千年的積淀使得中國人形成了以情感主體的心理特點,情感在維系中國倫理社會的和諧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設計激勵辦法時必須注重情感激勵。古代“德主刑輔”的思想在當今企業中仍然適用,只不過需要創造性轉化。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為了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使用的各項激勵政策要融情于理,“誠心誠意”,而且言行一致,要在“誠”字上下功夫。為了使人才充分發揮作用,就必須做到讓人才深刻體會到單位的激勵政策。
4掌握和而不同的溝通策略
正是完成任務履行職責必備的能力,合作需要溝通,處理矛盾需要溝通,各方面都離不開溝通。中庸哲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它強調“貴和”。和而不同是一種可以選擇的藝術化的溝通策略,和而不同意味著求同存異,意味著要取長補短,意味著時時處處持寬容的態度。在合作時采取共贏而不是抑此揚彼的主張。
其一是浩然正氣,誠信為本。這是對人事干部自身素質本身的要求,只有人事干部自身本身思想品德高尚、堅守職業道德,時時處處體現清清白白為人、勤勤懇懇做事,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規定,真正做到一塵不染,兩袖清風,潔身自好,清政廉明。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才能做到以德服人,才能影響其它職工。人事部門是招聘的主管部門,職工進入單位的門檻,故此人事干部代表了一個單位的初始形象,人以類聚,一個浩然正氣的人事干部可以吸引更多的德才兼備的人才,從而做到正氣聚集,故而做到單位的正氣長存,這樣單位才能生生不息,持續發展。
其二是“修身”和“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先是“修身”這是管理的起點和基礎。沒有“修身”,“齊家”和“治國平天下”就無從談起。這里主要是指個人的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修養。同時這也是對人力資源管理的要求,是對職工的要求,人事部門要求職工要往這些方面不利,才能達到職工和單位的共贏局面。此外,結合“三綱”和孔孟等儒家大師這方面的有關論述,“修身”實際上包含三層意思:
(1)強調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性?!洞髮W》規定:“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傲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其大意:之所以說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養自身,是因為人們對于自己親愛的人會有偏愛;對于自己厭惡的人會有偏恨;對于自己敬畏的人會有偏向;對于自己同情的人會有偏心;對于自己輕視的人會有偏見。因此,很少有人能喜愛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點,厭惡某人又看到那人的優點,其實也就是心理學上的暈輪效用,這樣就是在做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要避免一些心理定勢,不能用自己的一些心理原因而影響招聘、考核等工作的結果。
(2)是“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修身”所要達到的目的?!洞髮W》視家為國之本,認為家庭道德是國家安治和社會道德風尚的根本。它明確規定:“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又說:孝、悌、慈“其為父子兄弟是法,而后民法之也”,所以“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其大意:對父母的孝順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對兄長的恭敬可以用侍奉長官;對子女的慈愛可以用于統治民眾。一家仁愛,一國也會興起仁愛;一家禮讓,一國也會興起禮讓。這就是“齊家而后國治”。從此處得出人力資源管理要注重以家庭為基石,現在很多單位兼設幼兒園,道理就是只有當人們沒有家庭的后顧之憂了,才能更好的為單位作貢獻,單位做一個組織同樣需要仁愛,要尊老愛幼,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人和家庭的發展,也是為了組織的發展。
(3)團隊意識。西方強調個人的自身價值,強調個性和自由。而儒家一方面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個人、家、國、天下四者統一起來,在社會整體中確立個人的價值,強調培養個人對社會、對國家的使命感,以天下為己任,“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皣遗d亡,匹夫有責”,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的人生價值的追求。另一方面主張“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倡導團隊中的團結與協作。人力資源管理更需要強調團隊意思,人力資源管理是通過對個人管理來達到組織績效的提升,這樣更需要團隊意識。
其三是無為而治,儒家倡導積極入世,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價值觀,以道德倫理為核心思想,提倡以德治天下,以德服人,孔子認為古代圣王舜就是無為而治的典范:“無為而治,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币缘滦刑煜卤旧砭头从沉巳寮摇盁o為而治”的思想。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是指有意識地清楚不去做什么方能做什么。當我們越多地摒棄壞的行為,我們就越接近成功的目標。從1962年由美國馬丁公司首創的“無缺點管理”到現在很多公司沿襲的“零缺陷管理”其實說到底就是為了達到無為而治而產生的一種管理理念。而海爾從OEC管理到SUB(創新的戰略單位),其實也是從數字管理向無為而治的過渡。
儒家思想更加強調人力資源管理應該注重實現人的自我管理,注重人的自我約束、自身的修身養性,通過高度的自律適應自然,這是儒家思想治人的本質所在?,F代人力資源管理已經進入大人才的發展觀,也就是摒棄了專業等外在條件的制約,社會共同開發和利用人力資源,這個時候對人的管理更仰仗人才本身的自我管理。在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更需要管理人們的精神思想,儒家文化無疑是可利用的深厚的資源。通過對儒家思想的深入探討,我們將會得到更多的人力資源管理的精髓。
- 上一篇:深究SMART原則在員工培訓中的運用
- 下一篇:小議貧困地區人才工作機制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