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探析

時間:2022-08-27 11:14:43

導語:區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探析

區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協調發展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對我國經濟建設起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文章從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的現狀出發探討目前區域兩者協調發展的問題,為相關領域研究者提供研究材料,旨在互相學習。

一、區域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發展的事實現狀

自改革開放至今,黨中央與國務院正確領導各地貫徹科學發展觀,依從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進行城鄉與區域統籌,區域人力原理和社會保障協調由此得到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各地區的協調政策逐漸完善。從全國東西區域來看,東部區域的長三角、珠三角等通過簽署相關協議重點發展高級復合型人才;中部地區通過簽署《武漢宣言》消除區域之間的勞動力交流障礙,使得勞動力流動更加合理,并加強與東部區域的交流,全面提高區域人才素質;西北地區則通過引進東部地區人才和培訓高級人才兩個步驟來提高整個地區的人才資源的利用。社會保障政策逐漸健全。隨著人力資源政策不斷完善的同時,社會保障制度逐漸健全,群體覆蓋面逐年擴大,人才資源在社會保障制度下薪資待遇逐步提升,反饋到社會保障基金,平衡基金的收入與支出。

二、區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協調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兩者協調發展過程中仍存在各方面的問題,主要列舉如下: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尚未成熟。盡管國家在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方面已經宣布相關政策,但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政策落實出現問題,人力資源開發與流動的機制仍然尚未完善。各區域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溝通存在問題,例如宏觀上與微觀上人力資源的調控問題,再有跨區域的勞動力調配出現問題。人力資源構架不平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協調發展是保證區域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但從我國全面的人力資源構架看來,人力資源構建呈現不平衡狀態,即供大于求。依舊從東西地區來看,東部地區在傳統產業方面,勞動力資源顯著過剩,而在西部地區,嚴重緊缺高素質人才。社會保障公共產品屬性沒有完全體現出來。主要問題有:一是制度不公平。國家實行依據不同地區不同人群采取不同措施的政策,直接造成該不良結果。二是保險種類劃分存在差異。社會保障公共產品中保險屬于非常重要的一類。三是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社會保險關系轉移出現問題,不同地區的人力資源銜接從而出現差錯。

三、解決區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協調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措施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區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協調發展取得重要成就,為我國經濟全面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高有力保障,但在人力資源措施與社會保障政策不斷進步與完善的同時,出現以上提出的各種問題,現針對列舉的問題提出相應措施:完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消除勞動力資源分配與流動問題是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完善的重要標準,解決資源的流動與分配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區域和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各地區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加強國家關于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構建政策的實施,加強區域之間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的交流,協調宏觀與微觀上人力資源的合理調控,做到兩者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平衡人力資源架構。實行人力資源信息共享,促進人力資源合理調配,平衡區域內區域間勞動力資源的合理平衡,有效合理平衡人力資源的構架,促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協調發展。落實社會保障的公共產品屬性。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社會保障制度日益完善,體系與構架也逐漸確立,統籌各地區社會保障水平,國家財政方面加大對社會保障的支持力度,均衡各地區的社會保障制度,確保制度上公平。完善區域保險制度,包括企業的五險,要根據勞動力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靈活性與統一性相結合的保險制度,同時擴大城鄉養老保險以及醫療保險的覆蓋面積,同時應協調各區域的保險政策,保證人力資源調配與社會保障協調發展。

四、結束語

區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的協調發展關乎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努力完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協調力度,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王建華.完善“三個體系”推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跨越發展,山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13,6.

作者:劉鳳霞 單位:利津縣社會保險管理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