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道德的規范化建設探討論文

時間:2022-12-21 10:46:00

導語:武術道德的規范化建設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武術道德的規范化建設探討論文

【摘要】:當代武術道德規范體系的構建為豐富和發展武術文化的內灑,完善和充實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起到積極作用;為實現武術“源于中國、屬于世界”的發展目標和為服務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武術武術道德規范體系

鄧小平同志曾說過對于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存在的一些消極現象主要通過教育和法律兩個手段來解決。處于我國法律體系還不完善的社會轉型期,道德教育就是最佳的手段之一。武術具有特殊的格殺技術,對社會的穩定和繁榮有積極向上的一面,同時也有消極的一面。那么如何約束控制武術人的隱患性,唯一的方法就是通過武術道德來規范。傳統武術道德規范和內涵不能完全為現代武術界服務,必須構建新的符合時代特征的武術道德規范體系。

1.當代我國社會道德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市場經濟化、社會法制化和國人道德之間的矛盾沖突日益凸現出來。與之相對應,我國的道德規范體系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原有的一些社會基本道德框架逐步解體,傳統意義上的道德觀念不能夠完全適應今天的變革社會,而新的人際規范和道德規范體系又沒有重新構建出來,致使武術界的“道德失范”現象日漸突出,武術道德已“跌向歷史的邊緣”。一些帶有封建糟粕的消極思想有所抬頭,并有蔓延之勢,它像幽靈一樣悄無聲息地游蕩于武術的各個領域,潛移默化地腐蝕著習武者的思想與行為,并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現出來。

目前,在武術界,由于一些地方武術館校負責人的素質修養不高,對優秀武術傳統美德的具體內涵理解不透,故而在辦學過程中,雖然打起了繼承民族傳統文化的招牌,但向學生灌輸的卻是“江湖哥們義氣”、“以霸為榮”的民族糟粕文化。為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形成了武術教育單純技擊化,武術道德教育模糊化的畸型發展現狀。

2當前武術道德規范研究中所存在的問題

現有武術道德規范科研成果中,基礎研究相對較多。有關武術道德規范體系的研究成果尚待進一步檢索。表現在研究方法滯后、研究目的模糊、研究范圍偏窄、研究角度匾乏、研究內容明顯淺薄,不具有時代性、超前性和適應性。

面對目前國內外武術道德規范發展的現狀,武術界應該積極合理的吸收與武術道德規范體系構建相關的基礎理論與實踐資源,對于傳統武術道德規范內容,應進行挖掘整理,繼續深人研究,客觀合理的吸取國外武技道德的優點,為我國構建一個相對科學合理、完善可行的武術道德規范體系做好前期工作。

3當代武術道德規范體系概述

3.1武術道德規范的概念

武術道德規范是對武術人道德行為和道德關系的普遍反映和概括,是從一定社會或階級利益出發,用以調整武術社會中武術人自身及武術人與武術人之間、武術人與非武術人之間、武術人與自然之間的利益關系的行為準則,也是判斷、評價武術人行為善惡的標準。不同時代、不同階級有著不同的武術道德規范,武術道德規范一經形成,就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它作為一定武術社會或階級的普遍武術道德要求,積極地影響和調節人們的武術道德關系,直到支配習武人群的道德生活和道德行為。

3.2武術道德規范的社會功能

“教書育人”貫徹在武術教學之中,“未曾習武先崇禮,未曾習武先習德”,傳統武術道德教育始終把“德”列為習武的先決條件,武術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向重禮儀,講道德,“崇尚武術道德”,諸如尊師愛友,互助互學,以武會友,講究信用,見義勇為,不逞強欺弱等品質,是中華武術傳統道德的內容。在當代社會,武術道德非常有益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武術道德是社會道德的有效組成部分,社會道德在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武術道德也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武術道德講求熱愛祖國,尊老愛幼,懲惡揚善,誠實守信,謙虛禮貌等,其內容蘊涵著豐富的社會道德內容。中國武術道德文化是新時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寶貴財富,幾千年悠久的武術道德文化,對洗滌民族倫理文化中的污濁,升華其中的優秀成分,對于培養民族尚武、進取、團結、堅韌,增強民族和國家的凝聚力、自信心,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3.3武術道德的社會人文教育價值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是一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動教材,具有博大的精神力量、深刻的道德力量和巨大的感召力,特別是中華民族優秀武術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要求有新的中國文化精神和理念來推動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要抓住各種有利時機,在舉國開展武術進奧運的同時,宣傳武術道德文化,讓人們了解我國的武術道德發展史、武術道德文化史,了解武術道德是中國文化一個獨特的視角,揭示和展現著中華民族深刻而豐富的文化內涵。繼承和發揚世代相承的武術道德文化,不僅是一種美德,而且可以振奮民族精神,使社會道德具備更豐富的內涵。

4建構當代武術道德規范體系可行性的方法與途徑

4.1繼承傳統武術道德的原則

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特別是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時,我們有必要對武術道德繼承問題的正確理論和方法進行認真的探討。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無產階級對于本民族歷史上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傳統武術道德,應當采取一種既批判又繼承的態度,批判是為了更好地繼承,繼承中就包含著批判,批判不是完全否定,而是一種揚棄,繼承不是照搬,而是賦予新的意義。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要求,我們可以對武術道德的繼承間題,提出一個總的原則方法,即“批判繼承、棄糟取精、綜合創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4.2辮證吸取國外武技道德規范體系中的有益成分

“始于禮終于禮”的思想觀是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在日常練習和競賽過程中應重視對禮儀道德的遵守。韓國貽拳道中每次練習均“以禮始,以禮終”,培養人的忍耐、謙虛和堅忍不拔的精神,體現了一定的道德修養和人格品性。這些禮儀讓每位學生在學練貽拳道過程中達到一種謙虛忍讓、克己、恭敬、純樸、坦誠、服從的人格素養。對這些武技道德規范體系中的有益成分,要辨證吸取,以豐富和完善當代武術道德規范體系。公務員之家

4.3“尚武崇德”是當代武術道德規范體系構建的核心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尚武祟德的優良傳統,明確提出“尚武精神”一詞的是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1920年,上海精武體育會出版會刊—《精武本紀》時,孫中山先生應邀作序,親筆書寫“尚武精神”四個字,并將“尚武精神”歸納為“以振起從來體育之技擊術,為務于強種保國有莫大之關系”。隨著社會的發展,武術功能的不斷擴展?!吧形渚瘛钡膬群驳玫綐O大豐富,體現了習武者的一種強身健體的生存意識和民族性格,是尚武精神的一種境界。在當代武術道德規范體系構建中,要將“尚武祟德”精神發揚光大,以豐富武術道德規范的內容。

5結論和建議

5.1結論

武術道德體系由武術道德基礎理論、武術道德規范體系和武術道德的實踐方法三個部分。其中武術道德規范部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這個體系的核心和框架。中國武術道德文化屬于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儒、釋、道三家文化構成了中國文化的主體,武術道德規范自然而然受到三家文化的影響,對武術道德規范的發展和完善起到積極作用。武術道德規范屬于道德范疇,武術道德的功能發生嫂變,武術道德規范的內涵也將更加豐富。在當今對于習武者個人和社會,將發揮其更重要的作用與價值。也為促進武術學科領域自身的發展奠定理論基礎。

5.2建議

研究傳統武術道德規范是當今武術道德內涵與價值的基礎和母體。研究武術道德規范體系不可脫離其歷史的背景,不能割斷民族傳統文化。要把傳統武術道德置于歷史發展過程中,用發展的、辨證的觀點加以分析看待。武術道德規范體系必須與時展相適應。中華武術道德價值觀的研究應借鑒和吸收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為我所用,也需要后人不斷努力深人研究,構建完善的當代武術道德規范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