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伊尹關于德的思想
時間:2022-04-28 10:40:00
導語:透析伊尹關于德的思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伊尹認為德主要有美善和勤儉兩層含義:善與惡相斥,勤與儉相成。德的維修在于追求“一德”。德的意義在于維持家國天下以達到和諧的治世。
關鍵詞:含義;維修;意義
湯臣大賢惟有伊尹!《孟子》云:“伯夷圣人之清者也,伊尹圣人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人之和者也,孔子圣人之時者也?!笨梢娨烈c孔子齊名。伊尹位重權極。其治國思想值得分析和研究。伊尹的治國之道,實質上是中央集權地建立及維護。其治道的核心是德。所謂“德惟治,否德亂”。[1]
伊尹認為德有其特定的含義,具體可概括為以下兩層意思:一,美善,“言當敬身,念祖德。圣謨洋洋,嘉言孔彰”。[2]洋洋即為美善之意?!按藝@圣人之謨洋洋美善者,謂上湯作官刑,所言三風十愆,令受下之諫,是善言甚明可法也?!盵3]由此可見,此“美善”與“官刑”可謂相輔相成,“官刑”對于邦君下士,行“三風十愆”者無疑是惡的。但這種惡卻反襯著“圣人”的美善。然而“臣下不匡,其刑墨”,[4]則說明對于為人君者,這種美善的保障需要為人臣者的匡正,就連圣人也不例外?!拔┥系鄄怀?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爾惟德罔小,萬邦惟慶。爾惟不德罔大,墜厥宗?!盵5]“爾惟德”,謂修德以善也,“爾惟不德”,謂不修德為惡也。有引文分析可知善德無大小,小善都值得萬邦慶賀。為惡無小,小惡都可墜失宗廟??梢?小善就是大善。小惡就是大惡。這句話語里其實隱含著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辯證發展的過程。我們能從中看出成就善德的至高要求,即有惡的存在就完全否定了主體的善德,就是說主體絲毫不能有小惡。伊尹思想中的善德為至善,對惡有絕對的排斥性和不可兼容性?!暗聼o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協于克一”,[6]善為德的主要內容,單個人的善不是至善,因為“善無常主”。善只有“合而能一為常德”[7]方為至善。然何謂“合而能一”?筆者認為達到“七世之廟,可以觀德;萬夫之長,可以觀政?!盵8]的現實效果,即是“合而能一”;“俾萬姓咸曰:‘大哉!王言?!衷?‘一哉!王心。’”[9]——百姓的口碑,百姓的認同即是“合而能一”。二,儉德?!吧髂藘€德,惟懷永圖?!盵10]伊尹認為為政者應當勤儉節約才可實現長世之謀。并且這種勤儉在于平常日夜不輟地躬行,才可達到永圖?!叭粲輽C張,往省括于度,則釋”[11]。這正是對“敢有恒舞于宮,酣歌于室,時謂巫風。”[12]和“敢有殉于貨色,恒于游畋,時謂淫風”[13]得回應。也是應對這種“巫風”,“淫風”等諸如此類的不正之風必備的一種德。只有儉德這種具有長期的抵制力與免疫力的德行才能將各種名利的誘惑拒之門外,只有儉德樸素的德行方能使得物欲的貪婪沒有滋生的土壤。為政者只有具備這種儉德,才能保持一種清廉的作風。這可以說是伊尹對廉政建設理性的思索。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伊尹的儉德是在勤政中實踐的?!跋韧趺了э@,坐以待旦。旁求俊彥,啟迪后人,旁非一方。無越厥命以自覆?!盵14]伊尹從先王的勤政作風引導出對太甲的規誡:“慎乃儉德,惟懷永圖?!笨梢妰€德與勤政是相互促成的。
伊尹在《伊訓》中談到先王的功業時說:“嗚呼!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災”,[15]在這里伊尹是將德看做一種神奇的力量,桀之以上的先王皆是因為有德的存在,所以才沒有天災。甚至于“山川鬼神,亦莫不寧,暨鳥獸魚鱉咸若”。[16]桀不循其祖道,導致“皇天降災,假手于我有命。”[17]我們可以從這些話語中看出,伊尹首先是從王朝的興衰成敗來看德的價值與意義?!拔┪疑掏?布昭圣武,代虐以寬,兆民允懷?!盵18]在這里德是一種寬政,與之相對應的是桀的虐政。寬政的意義是使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皆信仰商王,擁護商王。這種德是王朝之基,立政之本。應該將其擺在先知先覺的高度上與王朝的興衰成敗聯系在一起,即“今王嗣厥德敗,罔不在初。”[19]這種德為何物?這種德是“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始于家邦,終于四?!薄20]它的核心是親親。其推衍有一個由小及大,由近及遠,由微觀到宏觀的方向性——它是維系家國天下的一條主線。然而它不能自發地起作用,它要得以保障,得以推行,就必須制度化,法律化。需“修人紀”,“制官刑,儆于有位?!盵21]并且這種德要得以彰明和光大,就必須“從諫弗咈?!盵22]只有這樣,為人君者,為人臣者,方能“居上克明”,[23]才能以理恕物,照察下情。在主觀上,這種德要得以維系與保持,須心常危懼,動而無過,正如商湯所操持的“茲惟艱哉。”[24]必須做到持有“‘敢有恒舞于宮,酣歌于室,時謂巫風。’”[25]的自制力。做到持有“敢有殉于貨色,恒于游畋,時謂淫風”[26]的免疫力,做到持有“敢有侮圣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時謂亂風”[27]的明察力。否則“卿士有一于身,家必喪;有一過則德義廢;邦君有一于身,國必亡?!盵28]只有“修厥身,允德協于下,惟明后,”[29]普天之下,黎民百姓,才能“為下克忠,事上竭誠。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使人必器之。常如不及,恐有過?!盵30]這樣統治者的仁德與被統治者的忠誠就可以有機地統一起來。在這種有機的統一中,德仁與忠誠就會出現一種良性的互動。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德的價值與意義才能真正地得以體現。伊尹曾作有《咸有一德》一文。那么咸有一德究竟為何意思?“‘德’者,得也,內得於心,行得其理,既得其理,執之必固,不為邪見更致差貳,是之謂‘一德’也?!盵31]德是一種主觀與客觀的踐履。從主觀上講,德是一種內心的維修,這種內心的維修見之客觀即是行。只有在行的過程中遵循德的要求,躬行實踐,持之以恒。自覺地排斥各種異端邪說地干擾,不二三其德,即做到了修持,也就是所謂“一德”。此一德,即為常其德,“人能常其德,則安其位?!盵32]然而此一德不是墨守成規?!敖K始惟一,時乃日新?!盵33]看起來似乎此德的“日新”僅僅是德的“終始惟一”,誠然,修德要一如繼往的堅持,不能“今日勤而明日惰,昨日是而今日非?!盵34]必須要認識到修德的長期性,修德的過程也具有復雜性和艱巨性。但實際上面對新的情況,新的局面。德也就應該有新的內函,新的意義。“終始所行,惟常如一,無有衰殺之時”[35]這種“無有衰殺”,實質上是一種新陳代謝的外部表現。拋棄舊的過時的東西,采納新的合時宜的內容,讓德得以延續和光大。這實質上也是為有“一德”的態度。維持一德既是帝王之事。也是為臣之事。為人王者“任官惟賢材,左右惟其人”,[36]官賢才而任之,非賢材不可任。選左右,必忠良,這是帝王為德的一個最佳體現。選用賢才德才,為我王所用,實際上就可以使帝王的德得以散布,得以彰顯,得以發揚光大。帝王就可德澤萬民,恩被四野。對于人臣而言,“臣為上為德,為下為民”。[37]稟受帝王的恩德,將此恩德布施天下黎民百姓。但是作為為人臣者,面對大大小小的事務,面對紛繁復雜的矛盾。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具備慎重應對各種各樣事物和現象的能力。當然更重要的是群臣和順、共秉一心、群策群力。即所謂“其難其慎,惟和惟一”。[38]君到臣,臣到民;民到臣,臣到君。君臣民上下相承,上下相維,貫之以德。不難看出伊尹是試圖以德為線索,構建出一個天下和洽的治世藍圖。這既是一種統治者內部的和諧,同時也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和諧。這種和諧的核心就是君王。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只有天下達到了這種和諧的境地,修德才真正達到了至上的境界。伊尹關于德的重要性,不僅在于治世,而且也在于亂世,在討論商之所以戰勝夏的原因時,他明確地指出,“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歸于一德。”[39]修德要有榜樣,伊尹把祖德視為修德的榜樣,此所謂“王懋乃德,視乃厥祖。”[40]修德要有端正的態度,這種態度就是“奉先思孝,接下思恭。”[41]修德要有遠大的目光,明覺的洞察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即所謂“視遠惟明,聽德惟聰。[42]修德要有明確的目標,此目標就是“修厥身,允德協于下?!盵43]
綜合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伊尹關于德的思想即是力圖通過個人的明德與修德,達到家國天下的“一德”,從而獲得和諧的治世。
參考文獻
[1](漢)孔安國.尚書正義.卷八.太甲下第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2]-[5](漢)孔安國.尚書正義.卷八.伊訓第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6]-[9](漢)孔安國.尚書正義.卷八.咸有一德第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10]-[11](漢)孔安國.尚書正義.卷八.太甲上第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12]-[13](漢)孔安國.尚書正義.卷八.太甲中第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14](漢)孔安國.尚書正義.卷八.太甲上第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15](漢)孔安國.尚書正義.卷八.伊訓第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16]-[29](漢)孔安國.尚書正義.卷八.太甲中第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30](漢)孔安國.尚書正義.卷八.伊訓第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31]-[39](漢)孔安國.尚書正義.卷八.咸有一德第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40]-[43](漢)孔安國.尚書正義.卷八.太甲中第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 上一篇:報社社會實踐匯報材料
- 下一篇:綠色環保社會見習匯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