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實踐性效果研究

時間:2022-02-28 10:42:44

導語: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實踐性效果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實踐性效果研究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一直以來都是學前教育專業中的重要內容,其教學質量能夠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水平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加強對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實踐性效果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為此,本文主要對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強化教學實踐性的方式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實踐性;學前教育專業

加強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今后適應工作崗位,同時也是時展給學前專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我國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并以就業為導向,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同時,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的重視,并將其對學生的指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進而切實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讓他們今后能夠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但是就我國目前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現狀來看,在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教學中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嚴重制約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對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教學實踐性研究已經迫在眉睫,接下來,我們就此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一、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實踐性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混亂。就目前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的教學現狀來看,普遍存在實踐性較弱的問題,究其原因為教學內容比較混亂。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專業在開展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時都會采取以下兩種教學模式:第一,教師會對課程內容進行劃分,但是所劃分的各個部分卻相互分離,銜接性不夠。由于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內容對于提升學前教育學生的專業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會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課程教學內容上,而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第二,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內容相互使用[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對強化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實踐性有著非常顯著的效果,同時對提升學生今后的工作能力也大有裨益。不過,就目前教學現狀來看,很多教師設置的實踐教學內容和理論知識存在嚴重不符的現象,這不僅不利于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實踐性的強化,同時對于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不利的。2.教學方式單一。在我國目前的學前兒童社會教育中,教師會對教材內容進行詳細的講解,并且也會通過案例解析來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強化理解,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后,學生還是會將所學內容逐漸淡忘。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在開展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時所采取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2]。雖然很多教師都會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輔助教學,但是卻流于形式,并沒有將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還有的教師會采取案例教學法,但是卻沒有要求學生對案例進行詳細分析,進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二、強化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教學實踐性的策略

1.選擇合適的實踐性教學內容。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的實施能夠幫助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明確學前教育研究和實踐這二者相互結合的重要性。但是在該課程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對學生社會活動設計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對于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研究能力的培養,從而導致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能很好地通過教學研究來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合理調整,從而無法很好地適應學前兒童思想觀念和發展需求[3]。針對這樣的現象,學前教育專業在開展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實踐課程時,應當要將教學研究和實踐相結合,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并通過實踐設計、實踐研究以及理論基礎等內容來使教學變得更加全面,進而在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教育研究能力的不斷提升。2.加強對社會實踐活動設計的指導。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內容更新迭代的速度也在不斷提升,而只有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才能使他們今后更好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學前教育形勢。因此,在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社會認知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但是在目前學前專業教學中,學生的活動范圍僅局限于校園,很少有機會進行社會實踐,深入地接觸社會,導致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普遍偏低。針對這樣的現象,在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實踐活動設計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傳授學生基礎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幫助學生對社會現實進行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對社會實踐活動進行設計。在具體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社會問題,并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找到解決方法,在此基礎上,利用這些社會問題來進行社會實踐活動設計,以此來強化學生的活動設計能力。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提升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實踐性的關鍵。因此,在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多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并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質疑,通過師生協作的方式共同探索問題解決方案。在這種教學模式中,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非常有利。比如,在社會實踐活動設計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共同參與其中,并讓學生將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說出來,與老師、同學共同探討,通過師生相互協作,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從而使學生實踐活動設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4.構建實訓模塊。構建實訓模塊是提升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實踐性的重要途徑,在具體教學中,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將實訓分為以下幾個模塊:第一,感知體驗獲取。教師為學生播放相關的教學視頻,讓學生對視頻中的教學目標、教學環節等內容進行觀察和學習,并將視頻當中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式以及話術等進行記錄,便于今后學習和工作中學習和借鑒[4]。第二,案例辨析。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針對教學內容搜集相關的實踐教學案例,并引導學生對這些案例進行分析和評價,以此來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第三,實踐練習。教師可以將教學活動的范圍延伸到校外,帶領學生走進社會,開展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并將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記錄和分析,以此來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四,豐富工作經驗。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到幼兒園進行實踐體驗,讓學生對幼兒教育工作有著更加直觀的認識和了解,以此來豐富學生的工作經驗。

三、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教學實踐性,不僅能夠幫助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更好對學前兒童的行為習慣、思想方式以及發展規律等進行了解,進而有效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和今后工作水平,同時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顯著的作用。因此,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應當清楚地意識到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的重要性,并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積極有效的改進措施,以此來將該課程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從而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今后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學前教育教學形勢不斷發展變化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劉婷.增強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實踐性效果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8,393(51):270-271.

[2]劉陽.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考[J].中國民族博覽,2017,(11):78-79.

[3]孟慶艷.師范院校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實踐性教學的反思與探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5):233-234.

[4]張仕華.開放教育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87(2):12-16+110.

作者:余丹 單位:畢節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