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下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

時間:2022-03-17 08:40:00

導語:現代化下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化下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

[摘要]現代化的核心在于人的現代化。心理素質是人的現代化的主要內涵,高等教育應改革大學生心理有關課程,增強心理行為訓練,并與社會實踐充分結合,以全面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尤其是創造性思維、社會適應性,促進情感成熟,最終達到人的全面現代化目的。

[關鍵詞]人的現代化;心理素質;高等教育

現代化的核心在于人的現代化。人是現代化活動的主體。人的心理需求、心理成長、人的主體能動性發揮,既受到人所在的社會環境影響,也在無形中推動社會發展,包括社會現代化進程。所以說,人的現代化是社會現代化的前提和必要條件,只有實現人的現代化,才能實現社會的現代化。當然,社會的現代化環境也進一步促進人的全面現代化發展?!叭说慕ㄔO”與“物的建設”構成現代化社會建設的兩極,二者缺一不可,“人的建設”與“物的建設”一旦失去平衡,必然帶來巨大的危害與禍患。因此,從最終意義上講,人的現代化與社會現代化是互為前提、不可分割的同一過程。社會的現代化必然是建立在人的現代化基礎之上,而人的現代化也必然在建設現代化社會的進程中去得到實踐、養成和進一步提升。

一人的現代化所要求的心理素質

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思考人的現代化,其實質就是人的素質現代化。一般來說,人的素質能力主要包括品質、體質、智能和潛能等。而心理素質是最為重要的素質之一,只有心理素質得到充分提高,才能稱之為實現人的現代化,也才能實現社會的全面現代化。所謂心理素質,是“以生理條件為基礎,將外在獲得的刺激內化成穩定的、基本的、內隱的,具有基礎、衍生、發展和自組織功能,并與人的適應-發展-創造性密切聯系的心理品質”[1]。與人的現代化密切相關的心理素質主要體現在思維方式、適應性以及由此形成的成熟情感。1思維方式的現代化。思維方式就是思維得以實現的形式,指個體在運用概念、判斷、推理認識客體時的角度、方式和方法,是思維諸要素之間相對固定的作用模式。思維方式的現代化就是要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努力突破原有的思維模式,達到創造性思維的高度。創造性思維是現代社會的典型思維形式,是最具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是以綜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為特征的思維活動,是通過一系列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等手段,在前人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水平基礎之上的創新、突破,是創造活動最主要的思維活動,也是人的現代化最主要的心理特點。思維方式的現代化就是要求思維具有創造性,即不僅僅停留于對于前人基礎知識的學習掌握,而是能夠在此基礎之上產生創造性的、具有社會價值的思維成果。創造性思維是思維的高級心理活動,也是人的現代化的客觀要求,是現代化的人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傊季S方式的現代化過程實質上就是發展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過程。社會整體現代化是人自由自覺的創造性實踐的客觀歷史過程。2社會適應能力。適應指機體對環境的順應性。社會適應能力表現為適應實際工作的能力、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和良好的人際關系。社會適應能力包括心理承受能力、工作應變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競爭意識等等?,F代化的人能夠主動積極進入現代化社會角色,不僅很快主動適應環境,而且能積極改造環境,以積極的心態融入社會,對現代社會有著清晰的認識,符合主流的社會價值觀,順應社會進步的潮流,通過社會適應達到個人的自我實現和對社會奉獻的協調統一。社會適應能力是判斷一個人心理行為異常與否的重要指標,現代化的人必定是符合現代化的新社會常模,也就是說,現代化的人必須具有適應現代化社會的各種能力,否則就會影響身心健康和個性的形成完善。3現代化的人應該是情感成熟的人。情感指適應、創造過程中對客體是不是符合自身需要而產生的體驗。主要是指和社會性需要相聯系的愛國主義情感、責任感、義務感、美感、理智感等。情感成熟的人具有愛國主義情懷而不是拘泥于個人狹隘的感情世界,情感成熟的人是具有強烈責任感的人,勇于為自己的行為與選擇負責,而不是推諉、回避、否認。情感成熟的人更懂得在情感上并不只關注自己的期望和要求,而是會考慮他人,能夠對他人感同身受。情感成熟的人不僅能夠敏銳地洞察環境,而且能夠根據環境的變化,及時、適當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能夠使緊張的情緒化解到無害的方面,而不是把自己的負面情緒盲目地投射到他人身上。現代化的人是創新的和適應的人,對新世界的適應與對舊世界的創新,在新舊撞擊中持續著一種自控的、積極的或呈積極傾向的社會情感。反過來,情感成熟又能使人更好地適應社會,更有效地從事創造。

二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路徑

心理素質是人的現代化的主要內涵,目前在高校開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普遍注重心理健康層面,缺乏針對人的現代化的心理素質教育。無論從教學內容還是教學形式而言都亟待改革。1改革大學生心理素質課教學內容。當前大學生心理課程普遍關注于知情意行等心理學基礎知識、增強大學生心理保健意識、提升大學生心理調適能力等教學,解決教學對象學習、工作、生活、疾病、康復等方面出現的心理問題,避免心理危機的發生,教學內容無法滿足人的現代化教育要求。因此,大學生心理課程教材的編寫應該滲透現代化意識。具體而言,增加與人的現代化教育相適應的創造性思維培養、社會適應性和情感成熟訓練。創造性思維培養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增強創新意識、優化創新人格、形成創新環境以及創新成果展示和創新人物示范。學習掌握創造性思維方法如聯想思維、輻射思維、對立思維、反向思維、原點思維、連動思維、多向思維、轉向思維等,特別是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對于創造性活動而言,集中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都是必需的,二者相輔相成,相互結合才能完成創造性活動,但在傳統的教育中,相對于發散性思維,集中性思維更受到重視,不利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符合現代社會的人格健全發展,因此在人的現代化教育中,需要更加重視發散性思維訓練。具體而言,要通過自由聯想訓練培養思維的流暢性,通過迅速反應訓練培養思維的靈活性,通過創新點子培養思維的獨創性,通過細節描述訓練培養思維的精致性。社會適應性教育就是要增加個人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基本勞動能力訓練、職業傾向訓練、適應新環境訓練、社會交往訓練、自我保護訓練、新文化環境的理解和融入能力訓練等等,能夠進入社會,在與社會互動中達到自我發展、適應社會的能力提高。情感成熟教育而不僅僅是情緒控制,而是要學習尊重現實,會用尊重、公正的態度面對他人,學習靈活地面對變化與差異、學習為自己負責、學習考慮他人的需求。概而言之,情感成熟意味著心理成熟,它要求每一位即將或已經成人的大學生告別對于父母的依賴、對于學校的依賴、對于長輩的依賴、對于社會的依賴心理,學習進入社會適應現代社會的能力和心理準備,能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學會自我管理,獨當一面,同時也要學會管理他人如組織建立并管理家庭。2開展心理行為訓練。通過改革教學方式,增加心理行為訓練,達到塑造現代化人格的目的。廣泛開展適應性訓練,在實地進行,也可進行模擬訓練。例如通過模擬社會環境,開展社會適應性訓練。如可以通過模擬現代化社區,提供相關方面的指導和教育,使學生盡快適應未來現代化城市社會,承擔社會角色。比如創建心理行為訓練中心,開設各種職場興趣小組,模擬現代化城市的社會動態和職業特性,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多方面能力,增強學生適應現代化社會的能力。再比如可以結合新生軍訓,通過體質鍛煉、生活訓練、適應訓練,從而促進心理素質的全面提高,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情感能力。可以通過心理訓練、創造性游戲,結合創新創意訓練、結合創業培養創造性思維。3到社會實踐中去。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改造世界的工具。實踐是認識的目的,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在人的現代化過程中,關鍵因素是個人接受現代教育的程度,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應力圖使這種教育達到全開放的程度,即與社會實踐充分結合。

馬克思在《資本論》里曾舉例說,一名法國工人初到加利福尼亞,發現在這個冒險世界里換手藝比換襯衫更容易。他被迫去適應環境,前后更換很多職業,掌握了不少手藝,最終體會“因為有了適應做任何工作的經驗,就覺得自己不再像一個軟體動物,而是更像一個人了”[2]。這說明,全面發展的心理素質是不斷變化的社會的必然要求,在實踐中錘煉出來的人才能適應不斷變動的勞動需求。與社會實踐充分結合,既用理論指導實踐又用實踐促進認知,如心理咨詢、職前職后教育、考核、生產經營管理等過程中要充分運用心理學原理與成果,同時讓實踐檢驗理論。只有讓現代化的心理素質培養貫穿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現代化的社會氛圍之中,通過耳濡目染和自我養成,無論是思維方式的現代化,還是情感成熟、社會適應能力,才能得以完美實現。

參考文獻:

[1]張大均,等.大學生心理素質全國常模的建立[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95.

[2]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08.

作者:鄭荔 單位:福建警察學院偵查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