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鋼琴演奏心理

時間:2022-06-30 03:01:33

導語:藝術教育鋼琴演奏心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教育鋼琴演奏心理

鋼琴演奏是以高度技術操作性為特征的表演藝術,因此,從鋼琴產生之日起至今的幾百年中,論述鋼琴彈奏技術的著作可謂汗牛充棟,對鋼琴彈奏技術動作的生理機制、訓練方法等等,研究已經相當廣泛、深入和系統。鋼琴演奏,俗稱彈鋼琴,這僅僅說明了用手彈之,而未揭示出鋼琴演奏過程中的內在涵義。也就是說,鋼琴演奏的技術練習不是“手指操”,鋼琴演奏技術的發展與音樂風格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若想成功地進行鋼琴演奏,教師和學生對鋼琴演奏心理的研究是不容忽視的。演奏心理是指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的心理活動。這種心理活動是在演奏實踐中發生的認識活動。比如,熱情、想象、控制,以及克服“雜念”,氣息的運用等等,我們經常會聽到對學生有這樣的評價:某某學生的手指條件不錯,技術也比較全面,但能力較差;而另外的學生,和他恰恰相反,在手的條件和技術較弱的情況下,能力很強。這里所提到的“能力”的形成存在于學習、練習的活動中,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究一下這種“能力”的形成。

一、正確的視譜習慣是培養健康的演奏心理的基礎

從開始視譜到整個練習過程,乃至最后的演奏,在鋼琴活動的各個環節上,“心理操作技能”始終是一個活躍的因素。在現實中,學生的演奏會碰到個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一首曲子,有的學生整曲下來不知斷了多少的地方,而有的學生能夠流暢的完成。前者不僅不能達到演奏的要求,完全不能表現音樂,更談不上去追求有創造性的表演。這就要求在學習和練習中運用科學的方法,不斷地訓練心理控制能力。在教學中,我們時常提到的“視譜時,腦子要走在音樂的前面”指的就是這個問題,當有干擾,音樂信息讀取不及時或者音樂信息的讀取和運用剛好同時即所謂的“彈到哪,想到哪”,這樣就會造成音樂的不流暢或中斷,久而久之的練習習慣,就會不經意的斷斷續續地彈奏,這種不良的演奏心理習慣一旦形成了,就很難改掉,就會成為演奏道路上的絆腳石。這里所提到的音樂信息不僅僅是音符,而是包括音符在內你的所有標記,比如休止符、強弱記號、音樂術語等等。事實上,演奏就像我們現實中說話一樣,說話時,腦子里要先想到內容,才能清楚流暢地表達,邏輯清晰。必須強調的就是休止符。不要以為看到休止符就以為是停頓幾拍子,不需要任何心理準備,正相反,休止符代表著一種無聲的音符出現在音樂當中,更加要求演奏者在心理上提前做好預期準備,充滿想象地完成。就像人在說話時,不能一句接一句的不停地說下去一樣,需要呼吸,需要思考,否則就會“上氣不接下氣”,音樂也是這個道理。休止符所包含的內容很多:一是表現短暫的沉默后力量的積蓄和更大熱情的迸發。比如,格林卡《夜鶯》的尾聲部分,幾處的帶延長記號的休止符的標記,這樣的尾聲,讓演奏者極具表現的欲望,做出輝煌、完美的效果。二是短暫的休止符對音樂表現有推動作用。比如,中國鋼琴曲《北風吹》的主題部分,喜兒的唱段,,中間有個小小的八分休止符,做哭腔處理,表現了喜兒哭訴著盼爹爹早早回家的悲切心情??梢哉f,休止符很重要,甚至比音符還要難做,需要演奏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其進行想象,對音樂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演奏者必須具備的心理條件

(一)具有強烈的演奏熱情和自信心演奏熱情和自信心是鋼琴演奏者能否獲得成功的演奏的關鍵。對從事表演專業的人來說,再沒有比演奏者在舞臺上反復出現“拋錨”這種事情更加悲慘的事情了,這甚至是一種致命的打擊,這種問題的出現實際上就是演奏者演奏心理的不正常狀態。首先,演奏前要有充分的準備,包括心理上對音樂的記憶,及讓身體達到適度的興奮點,這是達到演奏良好效果的前提。其二,無論是練習過程中還是真正表演之前都要充滿熱情,否則就會失去對演奏的欲望和自信心。第三,也許每次表演都不是最滿意的,但是,演奏結束后要及時地做好總結,找出演奏中問題,分析原因,定出努力的方向和改進的方法。為下次的演奏打好基礎,讓這種演奏的熱情和自信心良性地延續下去,最終達到最成功的表演效果。

(二)具有排除干擾及應變的能力生活當中與正常思維相違背的是“雜念”,鋼琴演奏中的“雜念”來自各方面的因素,要正確而積極地認識和對待。比如,學生在考試的時候注重分數,在比賽的時候注重名次等等,這些思想雜念常常會使演奏者對自己的演奏抱不實事求是的態度,影響正常的演奏效果。當然,這些想法都是人之常情,但是人的思維容量是有限度的,想音樂多些,“雜念”就會少些,反之,“雜念”過多,過分過高地要求自己,顧慮重重,頭腦中對音樂的處理就會大大降低,使演奏失去常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這些“雜念”的產生的原因,不要過多地強調結果,少些不恰當的責怪,多些音樂創作上的鼓勵,幫助學生產生和諧的演奏心理,順利自然地達到理想的演奏效果。另外,準備工作做得再充分,再仔細,彈奏過程中也會臨時出現意想不到的狀況,這就要求演奏者要有很好的應變能力。這種應變能力的改善需要豐富的演奏經驗,比如,演奏者演奏時忘記了某一段落,如果缺乏演奏經驗,很可能磕磕絆絆地完成演奏,以失敗告終,而此時演奏經驗豐富的人就會很巧妙的在演奏中進行彌補,不失去樂曲完整性,成功地完成演奏。

(三)要建立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鋼琴演奏雖然需要很好的樂感,但是不能單純地依靠感情來完成,還需要良好的邏輯思維去組織和控制自己的演奏,比如,有的學生練琴的時候不注意方法,彈奏速度超出自己的識譜能力范圍,總是斷斷續續,只要有不滿意的地方就停下來,缺乏完整性的練習,這樣的情況下應該學會慢練,理智地處理下一小節,下一段,連貫地練習演奏;還有的學生練琴時思想不集中,不專心,不思考,久而久之,形成慵懶的思維習慣,那么彈奏出的音樂自然是沒有任何思想內涵的。因此,尤其是對于專業的學生來講,要特別重視建立和諧演奏狀態的智力的重要性。

(四)學會克服心理障礙演奏者每次面對演奏時的心態是不同的,會因為不同的演出形式產生不同的心理狀態。比如,學生面對考試、選手面對比賽、演出面對哪些觀眾、這些考試和比賽的結果對于演奏者的重要程度及會產生哪些影響等等,都是對演奏者心理的考驗,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威脅。那么,當這種“威脅”來臨時,演奏者要抱以積極的態度,把“威脅”轉化為一種“挑戰”去面對:把被動變為主動,把失落感變為興奮感,把否定自己變為對自己的肯定,對自己充滿希望和信心而不是消極地對待,認為自己是可以控制一切的而不是被控制,這樣,當勝利時是富有成就感而不是解脫感。再者,面對威脅時是恐懼,面對挑戰時是興奮,恐懼與興奮在生理反應上雖然接近,但在性質上是完全不同的,恐懼是負面的,消極的,阻礙你的想象力,一旦遇到問題就會不知所措。興奮是正面的,積極地,會讓人產生美好的想法,形成一種能量,戰勝挑戰,達到成功的目的。因此,無論什么樣的情況下,只要演奏者克服心理障礙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都會“化險為夷”,到達成功的彼岸。

三、怎樣應對演奏中的失誤

在做學生時心里最懼怕發生的事情就是演奏時“彈錯”,由于演奏經驗少,缺乏演奏過程中的應變能力,時常因為小的失誤造成“大錯”。但是,經過多年的演奏、欣賞、交流的過程發現,每一位演奏者都會有失誤的發生,甚至一名職業的鋼琴演奏家在演奏中都會碰到或多或少的失誤,這是鋼琴演奏作為“時間藝術”的形式之一,必然存在是問題,因此,作為演奏者來說,要盡可能地在避免失誤的同時,學會分析和應對,化“大”為“小”,化“小”為“無”,使演奏盡善盡美。為此,關于應對演奏中的失誤的方法,歸納以下幾點:

1.在演奏過程中出現的失誤,是否影響到了作品的完整性,你自己意識到的失誤是否遠遠大于聽眾所感受到的,是否過分夸大了這個“失誤”的影響力,如果因為以上種種原因,那就沒有必要太過分地在意,以免因小失大。

2.在演奏中,如果出現失誤了也不要緊,不管是大失誤還是小失誤,都要發展地看問題,關注于“眼前”的演奏,注意力集中,即使你已經很生氣了,也要保持冷靜的心態,呈現給觀眾一首完整的作品,這是一種品質,也是一種修養。

3.演奏完畢之后,對自己的表現要做出評價。首先要總結失誤的原因,盡量避免類似失誤的再次發生,認識到是否是在練習當中就出現的問題還是演奏時出現的新問題,把錯誤記錄下來,再多做練習;其次要總結此次演奏中的長處,比如心態的調整、練習時的經驗、音樂的處理等等,對自己滿意的地方也要保持,為下一次的演奏積累經驗,讓自己在演奏生涯中“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在今天,剛剛起步的音樂家,往往會非常幼稚地認為,所有技術問題,不外乎諸如健全的肌肉運動機能、手指的熟練程度和強化的運動機能等。然而,一切都比他們想象得更復雜。在很多方面,一個人的成功還取決于他的心理因素。鋼琴演奏專業與其他專業一樣,需要演奏者有淵博的知識。鋼琴演奏是演奏者一切知識的最終結晶,演奏者的學問、修養都將凝聚在演奏中。那么,要演奏好一首音樂作品,除了高超的技術和全面的修養以外,演奏者必須了解鋼琴演奏心理,重視培養和諧的演奏狀態的重要性,為成為優秀的鋼琴演奏者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