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抵制低俗文化的辯證思考論文
時間:2022-09-17 10:23:00
導語:廣電抵制低俗文化的辯證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抵制低俗之風是我國廣播電視根本性質的必然要求。本文從三個方面對廣電新聞節目抵制低俗文化進行了辯證思考,即要準確把握低俗的概念,抵制低俗廣電節目的策略,治理低俗文化要防止擴大化。
[關鍵詞]新聞節目低俗文化抵制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體學習時,總書記再次強調,要精心打造中華民族的文化品牌,堅決抵制文化上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風。這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指導意義。我們要充分認識抵制低俗之風是我國廣播電視根本性質的必然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促進和諧文化建設、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確保廣播電視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要準確把握低俗的概念
文化對社會的責任承擔,主要表現在對民族精神的傳揚,對時代精神構建和對人的靈魂的塑造與道德提升。文化的宗旨和作用,說到底是“化人”。被社會整體認可和接受的主流文化,是經過數千年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傳承積淀而成的,合乎社會發展規律,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它旨在傳播愛心、正義感、積極向上的精神,在提升個人精神境界的同時,也促進了社會總體道德水平的提高。低俗文化有違公序良俗,放棄社會責任,制造淺薄而不深刻、浮躁而不沉穩、油滑而不幽默、媚俗而不崇高的“快餐”文化、泡沫文化乃至垃圾文化。任其放縱,只會降低人的道德情操,帶來人格卑俗化、公德心萎縮,損毀社會賴以不斷進步發展的基礎。低俗文化的危害,絕不可等閑視之。這股低俗之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文藝娛樂節目主持人的素質良莠不齊;其次是文藝娛樂節目的策劃定位出現偏差;此外各地廣播電視臺站對于怎樣處理媒體社會責任和收視率、收聽率等經濟效益的問題把握不一。文藝娛樂節目主持人時有發生的媚俗、低俗行為是當前廣播電視節目調整發展中出現的令人擔憂的問題之一,而一些廣播電視媒體忽視社會責任,片面追求收視率、收聽率等短期經濟利益是目前文藝娛樂節目媚俗、低俗之風的根源。公務員之家
二、抵制低俗廣電節目的策略
我們正在努力建設的小康社會,它的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就是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而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要前提,是整個社會充滿健康向上的文化風氣。?這就需要廣電工作者運用各種形式,把真、善、美的東西表達出來,傳遞到廣大受眾的心中,達到塑造美好心靈、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目的。而只有先進文化,才擁有這樣的深刻內涵;也只有先進文化,才能夠承擔這樣的神圣使命。
廣電節目如何抵制低俗文化呢?
要不斷加強對綜藝類、情感類、談話類等節目的管理,堅決杜絕不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電視節目的制作播出。在播音員和主持人著裝、發型、語言及整體風格方面提出了嚴格要求,不存在任何低俗、媚俗現象。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引進節目的管理力度,引進了一大批內容健康向上、題材新穎、藝術質量水平高的電視節目。減少或杜絕設置益智類節目短信參與吸費等低俗內容的欄目。在電視劇播出中,嚴格控制涉案劇的播出,杜絕任何不宜于未成年人觀看的影視劇、動畫片和紀實電視專題片。在廣告播出中,嚴把廣告播出質量關,杜絕違法違規播出的性病治療、性藥品廣告和不適合未成年人的成人語言廣告以及創意低俗、畫面刺激的廣告。為履行媒體職責,還可以策劃、制作、播出了一大批公益廣告宣傳片,對青少年進行文明公德教育。總的來說,就是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牢牢把握文化發展主動權。通俗決不是低俗,擁抱市場也并非意味著放棄原則。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是追求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擔當的和諧發展。文化產業的從業人員,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除了收視率、點擊率與發行量,還背負著弘揚先進文化,引領社會道德,示范精神文明的責任,不要唯利是圖,要固守道德底線。要堅持媒體的高品位、高格調,是新聞媒體應具有的社會品格和社會責任,是樹立新聞媒體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徑。要通過持續不斷地提供更多健康向上、輕松活潑、引人入勝的文化產品,滿足公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將社會公眾引導到追求真理、歌頌美好、崇尚科學的主流意識上來。
三、治理低俗文化要防止擴大化
嚴格意義上講,低俗主要指的是淫穢、色情、恐怖、暴力和特別令人不能容忍的文化,但我們要防止擴大化的傾向,不能簡單地將通俗文化列入低俗。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柳斌杰署長指出:對于節目、文化,應該把通俗和低俗區別開來。通俗是大家容易接受、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低俗是另外一種含義。低俗主要指的是淫穢、色情、恐怖、暴力,還有賭博這樣一類影響未成年人成長的文化垃圾,我們要堅決把這些低俗的東西掃掉。要講低俗就是說它在精神文化方面,給社會或者是給青少年帶來消極影響,不利于他健康成長的這類東西應該看成是低俗。至于文化的樣式、表現的方式、語言使用的程度這應該叫做通俗,只要不是影響到文化內容的健康,中國人口多、地域大,受教育的程度又不完全一樣,既要有高雅的文化,也要有通俗的文化,所以,我們的文化應該是民族的、人民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這幾十年都在堅持這樣的一個方針,所以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所喜歡的,通俗化的文化樣式、表演的方式、語境,應該都在保護之內,不能把通俗的當成低俗的把它掃掉。許多專家對國內主持人表現出的“俗文化”,表現出一種寬容的態度。袁方博士認為,我們說的俗,應該是與雅相對。電視節目是給老百姓看的,老百姓需要高雅藝術,但更需要“俗文化”?!八孜幕笔且粋€大趨勢,真正的“陽春白雪”只會越來越少,也正因為少,才稱得上是“陽春白雪”。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俗文化”本身就在百姓中存在,展示出來沒有什么不妥,而且正是“俗文化”造就了電視熒屏的豐富?!袄习傩招枰哐诺摹端囆g人生》,但也需要像《非常6+1》、《幸運52》這樣比較通俗的節目。如果沒有這些不同的節目,電視的熒屏還會這么好看嗎?觀眾需要的是‘百花齊放’的熒屏?!眳^分低俗和高雅也要持慎重的態度,在治理低俗的過程中要防止矯枉過正,防止片面化、簡單化。
參考文獻:
[1]抵制三俗之風.湖南日報,2010年8月6日.
[2]廣播影視要履行教育人民職責.重慶晚報,2010年7月8日.
- 上一篇:企業施工過程中成本管理論文
- 下一篇:酒店成本管理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