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舞臺構造空間所產生的離奇效果
時間:2022-05-09 04:38:00
導語:論舞臺構造空間所產生的離奇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
在本文中,我將解釋我所理解的構建空間,劃清構建空間與非構建空間之間的界線。定義舞臺構建空間,并闡述構建空間及離奇效果在舞臺設計領域的重要性。研究構建式的離奇效果舞臺所適應的戲劇風格。并舉例詳細說明,思考構建空間可能對離奇產生的各種效果,以及構建空間所產生的離奇效果可能給戲劇帶來的實際意義。
關鍵詞:陌生化效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戲劇表演體系第四堵墻理論
一
(一)、現在的我們,到底是生活在一個什么樣的世界?此為一弱智問題。你來到這個世界這么久了,還不清楚自己身處一個什么樣的世界?眾所周知,這世界滿街科技,遍地人才,地上跑的,天上飛的,做秀的,叫囂的……一應俱全,應有盡有。故該沉默,否則輕者受人嘲笑辱罵,重者被囚當作異人類研究。因為這一切都早已被人習以為常,除了無趣,還是無趣,沒有討論的價值。那到底什么東西是有趣的呢?個人覺得,在自己已經適應了的環境里面,很難找到。這時,如果突然出現一古人,此人長須青杉,蓬頭垢面,所言之乎者也。關于他怎么出現的,先不加討論,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個普通的世界在他眼里一定是變得離奇的不能再離奇了。男人不留長辮,女人露腿亮臍,說話也不用作楫,路上跑的非馬非驢,天上竟還有不用揮動翅膀一樣能飛的大鳥呼嘯而去。那么除了打獵問題較大,導致無以填饑以外,一切都是有趣極了。物理學有道是力的作用乃相互的,也就是說,這個古人同樣也可以給現代人帶來快樂。試想一日天氣不錯,出去玩上一玩,結果遇見一人,兩手一合,低頭含笑上來搭話:“公子,請問此乃何朝何代?為誰所統?”這簡直要讓人快樂的發了瘋,以至于答話之人不知從何說起。我們可以這樣去猜想他們當時的所見所感:我考,假的吧?虛構的?太離奇了吧。但是無所謂感想如何,虛構的東西是可以給人帶來興奮和快樂。不過,娛樂界早已有人發現了這個好玩的東西,并加以琢磨去愉悅別人。張藝謀早期拍攝的《古今大戰秦俑秦》,就是給大家制造了這么個時間錯亂的空間,劇情曲折離奇,票房叫好叫座,落個流芳百世。但我覺得,還只是組合了兩個空間,并沒有達到去構建一個世界的境界。手冢治蟲,日本動畫界的鼻祖,其超常的想象力令人嘆為觀止,曾留有《人的記憶》動畫一部,對人類的將來做了大膽而調侃的想象:人類將滅亡于核戰爭,世界面目全非,然后出現了新的生物統治地球,這種東西一般一條腿好多手,屁股長在眼睛上面,嘴巴的位置卻生出了兩個抽屜,說話時一出一進,算是物種進化了。但關鍵不在于將來的世界是怎樣的,而是進化了的“人”對我們現在世界的猜想,方法類似于考古學家們拿著恐龍留下來的骨頭化石去還原恐龍的相貌一樣。但不幸的是動畫中的歷史給未來人們留下的只有抽水馬桶……于是在他們眼里現代人的世界就被構建了出來,內容荒誕離奇。人類是一種高度依賴抽水馬桶的高級動物,他們住的是抽水馬桶,乘坐抽水馬桶上下班,天上也有飛行抽水馬桶來回穿梭……小未來人們聽老未來人講述這些,神情個個恍惚,鼻前垂涕,欲掉沒掉,充滿遐想。這種癡呆的表現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們的主觀態度。我們就像那些小未來人,對老者講的這些東西充滿興趣,極度的幻想人類究竟是如何在抽水馬桶中生活的。會不會在家里一扣扳手,就直接被水沖到辦公室里……從中得到了解未知事物的快感。得到的結論便是,滿足人的好奇心可以使人得到快樂,而離奇的東西可以激發人的好奇心,最后去構建一個空間可以是制造離奇事物的一種手段。
(二)、構建空間便是這里要討論的重點。當然,構建空間是一個暫定名稱,閱歷淺薄,不知道是不是還有別的什么專有名詞,過去曾見過有個“陌生化效果”,好像也有點這么個意思。字面上來解釋,陌生化就是讓我們覺得不陌生的事物通過改變組合,變得似曾相識,陌生起來。對此布萊西特有這樣的解釋,①迄今我們遇到的由演員未采用共鳴表演方法表演的虛構人物,和我們在大街上或房間里碰到的實際生活中的人沒有多大區別。我對這種虛構人物的了解也不比在對實際生活的人更多;我并不是用這種虛構人物的目光而是以鄰居的目光來觀察這種虛構人物;這不是我,這是另外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我的評論是相當自由的,我也希望這樣的自由。但是現在還得承認,這里描述了一種演劇方法。僅僅像迄今所描寫的那樣去處理,也就是說僅僅放棄一些舊戲劇所用的演劇方法,演員還不可能駕馭一個虛構人物。演員和這個虛構人物的關系是十分淡漠的,缺少對這個虛構人物的熱情,對他沒有興趣。表演的是一個陌生的男人或女人,他對他們不比對街道上任何一個行人了解的更多。為了對這個虛構人物產生興趣,演員還必須采取一些措施。他必須把這個虛構人物演的不同于街道上任何一個行人。我們稱這種演劇方法為:使用陌生化效果。
同樣,我們也可以將舞臺空間設計得不同于街道上的任何一處景觀。當然,布萊西特先生并沒有把陌生化效果也定義在舞臺設計之中。但我覺得不矛盾,因為所謂構建,就是用元素去搭建一個東西,元素可以是我們虛構的,也可以是為我們所熟悉的。為此只要目的相同,無傷大雅。由此可見,構建空間可以是陌生化效果的一部分。
不過會牽扯到一些問題,會有人質疑,隨便怎么構建都是可以的么?比如古代戲不依據過去的客觀事實來,也行么?我以為,因戲而異。應該看戲的風格來定??赡軙m合于一些非寫實類的戲劇,往往這類導演希望能帶觀眾造成一些離奇的效果,激發興趣,使戲劇更有娛樂性??梢赃@樣理解這意圖:①觀眾到劇院來看戲,那就應該理解他們要置身于這個王國里的意義。我們要把劇院當成一種娛樂場所,這在美學里面是理所當然的,是值得探討的,比如什么樣的娛樂才適合我們。布萊希特曾說過,“‘戲劇’就是要生動的反映人與人之間流傳的或者想象的事件,其目的是為了娛樂。使人獲得娛樂,從來就是戲劇的使命,像一切其他藝術一樣。它所需要的不外乎是娛樂,自然是無條件的娛樂。如果把劇院當成出售道德的市場,絕對不會提高戲劇的地位?!边@后面所提的道德出售問題,不多說了。但從娛樂的角度上來說,為達目的,構建的空間還是很大的。其實在我們想要構建一個空間的時候,意在創造一種環境。在這個環境里面有值得我們去發現的東西,有值得我們挖掘思考的東西。是一種有別于我們生活習慣的世界。
(三)、不難發現,我們身邊不會缺少那些上班的一族,平日為了生計努力的干活,像一切勤苦的勞動人民一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幸得上天恩賜雙休日兩天,擇日購上戲票兩張,歡天喜地攜所愛之人去豪華劇院體驗生活,暫時逃開那些婆婆媽媽老板經理破瓶爛罐積灰老屋油鹽柴米醬醋糖。但是帷幕一開,發現上演的竟也是如此婆婆媽媽老板經理破瓶爛罐積灰老屋油鹽柴米醬醋糖。險些沒有摔倒。莫名的惶恐。或許已經厭倦了這無數被人灌輸的真理:世界,就是這個樣子的。然而,世界憑什么非得是這個樣子呢?②中國古人對世界的看法是:天圓地方,人在中間,堂堂正正,這是天經地義。誰要懷疑此說,便是妖孽之類。因為地上全是四四方方的耕地,天上則是圓圓的穹隆蓋,睜眼一看,正是天圓地方。不過此說漏洞百出,隨便哪個木匠都能看出來,一個圓,一個方,放在一起不合榫。其實哪有什么天經地義,只有些四方的地界,方塊好畫呀。人自己把它畫出來,卻又把自己陷在里面了。當然現在對世界的認識要進了一層了,但我們依舊對所認知的世界麻木,厭倦,或者說又把自己陷了進去。我們需要一些新的東西。好比孩子總是很期待魔術師的帽子里面接下來會出現什么。這么說來,作為一個舞臺設計者,就該承擔起這個魔術師的職責,來為大家變幾個戲法。劇場里四方八正的舞臺,就是魔術師手里神秘的黑禮帽。不管從里面抓出一只兔子也好,兩只兔子也好,總得給我們一個驚喜。轉言之,與其上演一出大家司空見慣的生活,不如勾勒一道世外桃源的美景。
①俄國導演和演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創建了一個完整的戲劇表演體系。他所提倡的表演方法能循序漸進地使觀眾產生共鳴。在這成功的體系中有這樣一個暴露本質的術語:
演出應具有“創造性”。創造者即上帝。
藝術是“神圣的”。演員應該“服務”。為誰服務?為藝術服務。
演員“進行轉化”,就好像在做彌撒時把面包轉化到肚子里一樣。
在舞臺上發生的一切都必須“有根有據”,就好像在末日審判時地球上的一切都將得到解釋一樣。
集中就是神秘教徒的“自行消失”
第四堵墻讓演員“單獨”存在,同他的上帝——藝術在一起。
關鍵是“真實”,真實則通過正確的感覺得以產生,但可以通過練習達到這一點。
觀眾必須“緊張地”凝視著舞臺。
“靈魂”。
我們只看第一句,點明了這里的關鍵。他認為導演是上帝,演員是上帝??晌枧_工作者也應該是上帝。所以,為了能讓觀眾“緊張地”凝視著舞臺,去創造吧,去構建離奇的舞臺空間吧,為什么不呢。
二
(一)、接觸戲劇,其實是進入大學以后。短短的幾年工夫,并不使我對戲劇有過非常深刻的認識,但卻聽到許多新鮮的名詞,諸如殘酷戲劇、環境戲劇、實驗戲劇、肢體戲劇、本體探索劇、多媒體戲劇等等。這些還沒深入研究過,可我敢肯定,不管此劇所屬何幫何派,景是十有八九少不了的。因為它劃分舞臺空間,提供支點,制造變化。不過也出現一個問題:景都是在劇場或者所謂劇場的地方搭建出來的,想要在有限的空間內復制一個與原物完全相等的東西,實屬不易。再想要寫實,也都多少帶有一點虛構的成分,好像胡妙勝老師所做戲劇《雷雨》的布景,可謂寫實景的典范。不過比起生活中我們所了解的房屋來,再怎么看,也都少一堵墻。我們也許可以用萊特大師的建筑語匯來解釋這個怪屋:表現光感,強調空間聯系,增加空氣通透性。但此說會招來不少閑言雜語,無外乎是脫了褲子放屁,多此一舉!不少一堵墻,觀眾看什么?其實上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已經說過,有墻的,演員要在這屋子里,同他的上帝——藝術呆在一起。但是究竟什么才算是舞臺構建空間,什么不算是舞臺構建空間?
從廣義上來講,舞臺上出現的應該都算構建空間,因為多少都進行過藝術加工,不過這么說就又沒有討論的價值了,只好再回到狹義的層面上研究。個人認為,創造才是構建的本質,想要離奇,就只好去猜測未知的事物,然后再把它根據需要制造出來,手法不限。這樣的過程,就好像卡夫卡的小說,奇妙的構思勾勒出夸張和荒誕的畫面,把現實與非現實,合理與駁理,常人與非人并列在一起,把妄想的離奇荒誕現象與現實的本質真實有機的結合起來,才屬于一種構建的創造。相信觀眾也會沉迷于這美輪美奐的舞臺之下,暗慶銀子沒有白花。
(二)、在今年的畢業大戲《該誰負責》的舞臺設計當中,我們班的同學也都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出了不少有用的想法,使得本劇非常成功的上演。其實《該誰負責》是個非常具有可看性的劇本,就劇情而言,非常離奇,和充滿喜劇色彩。一般來說,我們很難想象一個著名導演受到看了自己導的影片而去模仿殺人并且還闖進自家大門青年的攻擊和尋求辯解這樣的一個情節,是很有想象力,并引人入勝的。但同時也給我們的設計帶來了一些問題,就這樣一個離奇搞笑的戲劇,它的舞臺究竟應該是什么樣子的?應該是大導演得拉米特瑞的豪華住所,還是著名的柯達劇院的頒獎臺?或者別的……也許我們應該做一個大圓盤,從當中一分為二,前面放豪宅,后面閣劇院,轉著來。但總覺得少些什么,我覺得可能是沒了些離奇古怪的感覺。幸好最后我們定下了一個同樣具有可看性的場景,還是導演的豪宅,但卻使用了超現代主義的家具,在繪有圖案的墻壁后面還隱藏了大量的機關——是一些正面是奧斯卡金人,反面為象征暴力人物的道具模特。我覺得這非常有構建的感覺。本身都不會是一個場景里面能同時出現的東西,卻給安排到了一起。這樣讓觀眾更有了從舞臺里去發現和讀解的樂趣。這不正是我們要做的么。
三
總之,縱觀國語劇壇,是百花齊放、萬鳥爭鳴,各式各樣的演出把上海的劇場整得紅紅火火。封閉的,露天的,演員包圍觀眾的,觀眾包圍演員的,風格迥異,形式多變。不過大多為小劇場小投資,規模不比百老匯,胡同里踢球,玩不大。討論舞臺構建空間所造成離奇效果的意圖,其實是在思考這樣一些問題,比如技術究竟是不是制約戲劇發展的主要因素;虛構,是不是只能出現在劇情之中呢;或者說只有虛擬空間才能創造出離奇的效果嗎。小的演出,只需要去創造,一樣也可以大家玩得很開心。最后,是不是還該說說,關于構建,具體怎么個流程?怎么選材,分為哪幾個大流派?我想了很久,覺得還是不討論的好。設計本身就是個創造的過程。免得又畫出了那些四方的格子,把自己再陷在里面了。
參考文獻
①《布萊希特論戲劇》——布萊希特著
②《我的精神家園》——王小波著
- 上一篇:關于擔保借款合同樣本參考范例
- 下一篇:小議產業政策對大冶鋼鐵行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