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幼兒創造力培養問題分析
時間:2022-04-04 09:42:19
導語:藝術教育幼兒創造力培養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首先,從大腦功能分析來看,左半球是科學腦或理性腦,主要負責語言和抽象邏輯思維,右半球是藝術腦或創造腦主要負責形象思維,它具有創造性。人類創造之魂在右腦,藝術教育是開發右腦的最好的手段,尤其是在幼兒時期。比如學鋼琴,左右手的快速靈活訓練會大大促進右腦腦細胞的增長。幼兒期尤其是五歲左右是腦細胞增長最快的時期,所以應抓住這個創造力開發的關鍵期,用藝術教育最大限度的挖掘其潛能[1]。其次,藝術教育是一種形象思維教育,能夠培養幼兒的直覺思維能力[2]。科學創造靈感很多情況下來源于直覺和想象力,藝術教育比智育更有利于培養直覺和想象力,因為藝術不像科學知識那樣嚴謹,兒童可自由自在地想象,產生更多、更奇妙的創作靈感。
2幼兒學校藝術教育的現實問題及不足
2.1重結果,輕過程[3]
在藝術教育活動中,只關注活動結束時,幼兒是否學會了老師教給的東西,忽視了教育過程中幼兒的審美體驗和感受,不注意他們的點滴進步。這種教育不利于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培養他們的情感態度,開發他們的創造意識。
2.2重模仿,輕創造
在幼兒學校藝術教育中,通常是教師直接向兒童灌輸藝術理論知識和技能,評價標準也是以知識技能的掌握為主,如畫得像不像,唱得對不對等[3]。這種教學方法削弱了幼兒與生俱來的創造性,使創造變成了模仿,導致孩子們在藝術活動中表現出呆板、僵化、千篇一律。
2.3重老師,輕幼兒
在幼兒園,為了維持秩序,教師經常板著臉訓斥孩子,禁止多于許可。在這種專制的環境中,幼兒都被培養成了“聽話懂事”的“好孩子”,在藝術活動中畏首畏尾,不敢想,不敢做,創造的靈感和天賦被抹殺。
3在學校藝術教育中促進幼兒創造力發展的策略
3.1培養創造興趣
大多數靈感的閃現都是以興趣為前提的,濃厚的興趣能夠激發人們的創造欲望。在教學中,教師應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如語言描述、幻燈、生活體驗、肢體動作等,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激發幼兒的創造靈感。如在教《小小豬胖乎乎》歌曲時,老師邊唱邊舞,使幼兒從教師的示范中感受到小小豬的可愛,充分調動學習興趣。其次,學校藝術教育應走出課堂,讓幼兒學會在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觀察美、發現美、感受美,充分調動其動作、言語、想象、思維等各種感官的參與[4],為藝術表現和創造積累多種多樣的感性材料。如春暖花開之際,帶領幼兒去公園認識各種動植物;在戶外吹泡泡,讓幼兒觀察泡泡的不同形狀、大小、顏色等。
3.2關注創造過程
教師要不僅要認真觀察幼兒的創造過程,還要主動傾聽幼兒獨特的想法,善于與幼兒溝通,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表現自己的創意,用微笑的態度認可、接納其創造性活動[3]。如幼兒一次畫了三個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太陽,老師問他為什么,他說這是太陽一家,爸爸媽媽寶寶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這樣我們就會看到五顏六色的陽光了。老師及時夸獎了他:“你畫的太陽真好看,給我們帶來了五彩斑斕的世界,真棒!”老師不僅沒有批評幼兒不合實際的畫法,反而鼓勵他的大膽想象,保護了其創造意識和興趣。
3.3訓練創造思維
首先,實施啟發教學,鼓勵幼兒自己探索,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幼兒。如學畫小白兔時,讓幼兒學會觀察事物:從側面看小白兔是什么樣子的?你看到了幾條腿?它的尾巴是什么樣的?從正面看,小白兔有幾個耳朵?眼睛是什么顏色的?嘴巴是什么形狀的?根據觀察畫出小白兔。這比直接教給幼兒小白兔的畫法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其次,善于運用各種方法訓練幼兒的創造性思維[4],包括批判思維和發散思維。批判思維訓練可以選擇貼近幼兒生活,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如“你覺得奧特曼是英雄嗎?”“吃糖好不好?”等。幼兒的發散思維訓練可以通過一些專門的藝術創作游戲,如讓幼兒利用積木擺出各種造型,并編一個完整的故事;請幼兒盡可能多地說出同一形狀的物體,如圓形的東西有哪些,正方形的東西有哪些等。
3.4營造創造環境
在藝術教育中,教師不可頻繁地干涉幼兒的活動,不應該提出過多的限制與命令[3]。同時應提供豐富多彩的藝術材料、玩具,如設置涂鴉墻,讓孩子自行想象,自主創作;讓幼兒在多種材料,如布、花生、雞蛋皮、沙子上進行創作等,使孩子們能在自編自演、自彈自唱中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傊?,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學校藝術教育在促進幼兒創造力發展方面的重要價值,在學校藝術教育中尊重、保護、培養兒童的創造活動,使幼兒獲得創造的動力與活力[5]。
作者:崔孝艷工作單位:天津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 上一篇:青少年藝術學業自我發展思路
- 下一篇:黨的群眾路線宣傳工作方案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