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陶瓷藝術論文
時間:2022-12-18 03:39:11
導語:當代陶瓷藝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但是很少有人去刨根問底:這些被人懷疑其價值甚至最后被拋棄的東西究竟是不是藝術?其實在真正的畫家眼里,藝術和非藝術一直存在著明顯的界限。所謂當代藝術的危機實際上是假藝術的危機,甚至只是廣告和畫廊的危機。”這位畫家明確指出,這些所謂的藝術,實際上是假藝術,非藝術。他還舉了一個生動的事例:“有一個在全世界巡展的藝術家,他展出的是四塊鵝卵石,上面撒點灰塵,這即是所謂的觀念藝術。有人從旁走過,驚嘆道:‘妙極了!’同樣是這些人,當他們在沙灘上看到同樣的東西時,卻視而不見。我認為這很荒唐,令我想起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衣’。一個藝術家,如果拿來了一堆垃圾,他說,這是好藝術、新藝術,只有審美能力低下、僵化守舊的人才看不見。于是人們說,那是多么美妙的藝術??!我想說,這是一個度的把握問題,創新不是搞所謂的觀念藝術,不是把平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放在射燈下就叫藝術。這是藝術家應該掌握平衡的地方,怎么在既不拘泥于傳統的同時又不誤入超前的觀念藝術的歧途。這種現象在陶瓷藝術領域也屢見不鮮。現如今,形形色色的藝術陶瓷充斥著陶瓷市場,種類繁多,每個藝術家的風格也迥然不同,而這都被統稱為當代藝術陶瓷。當代藝術陶瓷融合了許多中國的藝術元素,反映了傳統文化和時代特征,作為一種藝術結晶,它時尚、前衛,符合當代人的審美需求,反映了當代中國的精神風貌,成為了這個時代的符號。但對于相對傳統的作品有精華同時也有糟粕,我們不可能全盤吸收或否定,但越來越多的題材陳舊,技法落后的作品盡管帶有大師頭銜,卻被湮沒在茫茫市場中。當然,一些所謂的觀念性的作品也是得不到市場認可的,非藝術和皇帝的新衣都是忽悠不了懂行的買家的。藝術的創新已成為藝術家和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因為人們都強烈地認識到,一個沒有創新意識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一件沒有創意的作品是沒有生命力,是不值得收藏的。市場是殘酷的,絕大多數收藏者是理智且具有預見性的,他們在考察藝術家獨特風格的同時也在考察能否在藝術史上占有地位。藏家需要的是藝術含量高、繪畫技法新穎、文化內涵深厚、個人風格獨特、陶瓷裝飾語言豐富,并且符合當代人審美情趣的作品,而不是一味摹古的傳統作品。而這些正是現代陶瓷市場發展所要求我們陶瓷藝術家的,不然必定會被市場淘汰,被歷史的車輪碾滅在時間的軌跡里。
藝術貴在創新,無論是當代藝術還是傳統藝術,都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我們既不要固步自封,也不要盲目接納。還要有一個改變吸收的過程,食古不化和一味崇洋都不可取,吸收和繼承不等于照搬套用,借鑒不能代替自我創造。在藝術的創新和發展中應該規避簡單化,克服片面性。值得欣喜的是,現在出現了許多敢于探索,勇于實踐的藝術家,我們也看到了許多創新的優秀作品。然而,也出現了一些我們不愿看到的現象。有些人把“創新”當成了一種時髦的詞匯,成為一種口頭禪,他們把“創新”作為一幀標簽,成為新、奇、怪的護身符;有的將陶瓷器型任意扭曲、殘損,美其名曰:“創新”;有的把油畫、國畫、版畫、水彩畫等畫種的表現手段硬往瓷上套,青花雖越畫越精細,發色卻越來越浮淺;噴槍越用越靈活,畫面越來越陳化;海綿越用越自如,形式卻越來越呆板。這種全然不顧陶瓷自身語言特征的表現方式,也說是在“創新”。還有的使出渾身解數,洋洋灑灑在瓷上做戲作秀,遺憾的是,這并不是我們所想所要的創新。創新不是怪誕、荒謬、做作的代名詞。在藝術的發展過程中,任何一種創新的藝術表現形式都是在很長時間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產生的,還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和歷史的洗禮,才可能被社會所認可。我們客觀地回頭看看,我們能有多少所謂“創新”的作品經得起這些考驗?大多是過眼煙云,稍縱即逝。創新的源動力來自藝術家的理念,“新”有深刻的涵義。什么是新?最核心的是,要有新的理念,有了新理念才會有新的思想,才可能創作出新精神、新形式、新面貌的作品。作品是藝術家思想、閱歷和修養的集中體現。如果思想僵化、知識陳舊、手段老式,何來創新?只有觀念新,才會有作品的立意新,才會有新的形式美感。還需要注意的是,創新也應從藝術各自的材料工藝出發,應與所處時代的社會生產力相適應。陶瓷藝術屬工藝美術,想要創新,材質、工藝、裝飾材料等工藝手段首先也要有創新才行。所謂的創新,是相對于舊而言的新。新是舊的發展延續,舊是新的根莖基礎。好比一棵大樹,新枝葉是老枝葉發出的新生命,只有枝繁葉茂生命力旺盛的參天大樹,才會年年有新綠。藝術的創造力體現在藝術家淵博的知識,扎實的功底和思想的境界上。藝術規律和自然規律一樣,如果沒有新生命的延續,離衰亡就不遠了。所以說,創新是藝術家的本能,也是藝術發展的必然。然而創新意識的形成是個奇妙的過程,有人說需要靈感。把靈感說得神玄不已。認為成功藝術家之所以創造能力很強,是他們的“靈感”很豐富,他們只要幾杯杜康下肚,靈感就會如泉涌。其實,靈感是什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語見的,他說:“靈感是知識、經驗、追求、思索與智慧綜合在一起而升華了的產物?!膘`感的內涵如此之豐富,它要求我們要做到如上幾點靈感才會產生。但是,知識的掌握,經驗的積累,方向的把握,思維的活力以及智慧的培養決非短期能達成的,更何況還存在著個體的差異?;谒囆g而言,不管是傳統或者當代,也不管是具體還是抽象,這些都不重要,它只是一種表現形式。當今社會是個兼容的社會,包羅萬象,重要是作品要體現作者的真實情感。形式風格沒有優劣,主要看重的是不是最適合的,除此以外,就是舍本求末。藝術是傳遞情感的符號,當你傾注真情,娓娓道來你的故事的時候,一定能讓觀者為之動容。梵高用他粗重的筆觸傳遞他已經失控的情緒;八大那翻著白眼的獨角鳥傾訴著他欲哭無淚的哀情;而徐渭的斑斑墨跡,讓人分不清是血還是淚……人們的心被震撼,被征服,這就是真情實感的力量所在,創新的力量所在,藝術的力量所在。
總之,創新是一個漫長的探索之路。只有堅持下去,或許某一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敝链?,我們應該了解了作為一個藝術家應該所具備的素質,這不是某個藝術家、某些藝術家、而是一切藝術家都具有的、與藝術創作相關的素質。一是為藝術而獻身,二是創新精神。除了這個共性以外,同一時期同一地方的藝術家面對相同的社會生活而創作出不同的作品,就涉及到藝術家的個性了。藝術家必須具有某些素質才能成為藝術家。這個道理也是對的,某個藝術家特別優秀,創造了特殊的藝術風格,這就是藝術家的個性所在。最后希望所有的陶瓷藝術家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利用陶瓷這個豐富特別的載體創作出更多符合當代主題并能夠充分表達自己內心的好作品,讓世界看到當代瓷都藝術家的風貌。
作者:李珺娜
- 上一篇:和諧社會旅游產業論文
- 下一篇:高等院校社會藝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