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學藝術論文
時間:2022-03-25 10:49:22
導語:思想政治教學藝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明確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相信每位政治課教師都有干好本職工作的滿腔熱忱,但僅憑滿腔熱忱又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目前而言,幼專學校的辦學宗旨是,一切課程均要為學生就業需要而開設,學校通常貫徹的是,教師要教學生有用的知識,學生要學自己所需的知識。在這一大環境下,多數學生認為“政治課既空洞又無用,絕對是務虛”的一門學科,學好專業課才是必須的。但是幼專學生是未來的幼兒園教師,承擔著培養祖國花朵的重任,承擔著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任,需要有堅強的政治覺悟作后盾。學好政治課既是充實自己知識體系的需要,又是就業的需要。任課教師必須密切關注學生的實際,積極從學生實際出發,掌握學生思想上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的解決學生思想上的誤區,這樣才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再通過教師的因勢利導,學生必然會激發學習興趣,自然產生學習動機,學生上政治課就會便被動為主動,進而真正感受到思想政治課的重要價值。前面我們提到思想政治教學與學生現實需要嚴重脫節也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作為職業院校的幼專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總的教學任務是,以能夠使未來的幼教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方面達到“能力、知識、行為、覺悟”四位統一為總原則,學校最終對這門課程的總體評價也要依據這四項原則。當前對幼專思想政治課教學來說,老師在傳授知識與學生在接受知識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地重“知識”、輕“覺悟”的現象。學生為了應付期末評價,政治考試的成績普遍較高,能夠很牢固的掌握課本上的所謂“知識點”,有些學生能夠很熟練的背出知識點,但是她們并非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更無從談起信仰和真正接受這些理論;當然還有部分同學甚至懷疑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對今天的社會現實還能否適用。當然作為政治課教學活動,理論聯系實際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一原則也是將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處理問題的能力的關鍵所在。在幼專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一旦理論與實際相脫節,學生就僅僅學到一些空洞的、抽象的理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僅了解些只言片語,根本不可能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神實質,更不可能把學到的這么一點理論知識形成為自己的立場、觀點和處理問題的方法,更談不上用以指導自己的行為,也不可能把這些知識、原理落實到自己的工作實際中。所以,只有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才能真正實現學生樂學善學政治課。
二、創造成就感,激發學生興趣
心理學家阿特金森曾提出觀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否獲得一定效果或能否達到一定目標的“期望的強度”,決定了學生反應傾向的強度。換句話說,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層次和接受能力,即教學目標對學生來說要有吸引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相應的目標任務,這樣學生才能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學生自然會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前面我們曾討論過,幼專生的生源質量逐年下降,思想政治課教師就不能再沿用傳統的教育方法制定教育目標。在課堂進度、課堂提問、作業布置、期末考評等諸方面都應采用分層教學,化整為零法,逐步分解目標。對程度較差的同學要多些包容、多些鼓勵,當她們完成一定的目標任務后再鼓勵她們向高一點的層次邁進,從而激發她們的求知欲,為她們樹立自信提供動力。
三、發散知識,培養廣泛興趣
一次我在上毛概課時,發現班里唯一的一名男生在看唯物辯證法,詢問時,他如實回答:我對毛概不感興趣,但很喜歡唯物辯證法。據此我想,教師的責任應該利用學生對某一點知識的興趣,發展他們對相關學科乃至多學科產生更廣泛的興趣,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目的。心理學家稱:學生的認知能發生遷移,興趣也能發生遷移。政治教師在講解枯燥的政治觀點、原理時完全可以突破學科的孤立狀態,積極進行學科間的滲透;我們還應當鼓勵政治課教師去聽其他課程教師的課甚或是數學老師的課,從而了解、掌握其他學科的特點,探索知識間的聯系借以取長補短,利用多學科的兼容性對知識點進行發散處理,達到培養學生廣泛的學習興趣。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我們對某件事情產生足夠強烈的興趣,就能夠產生足夠大的能量和智慧,并能將其在實踐中加以體現,形成更加明確的目的性。按照這一觀點進行分析,一旦學生對掌握的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學生的潛能就很容易被激發出來。學生的潛能被激發后所產生的教學效果是不言而明的。所以,在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調整思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興趣去引領學生迸發出思想的火花,從而積極進行探索、思考和創造。
四、巧用多媒體技術,營造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的普及為教師提供更廣闊的施教空間。政治課教師也應該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視聽效果,將晦澀難懂、枯燥無味的政治課堂變成輕松愉快的課堂,從而打破死氣沉沉的純理論講授。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手段,采用寓教于樂的授課形式為學生營造樂學的氛圍,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便于激發學生提高思維品質。如:在講解“實踐是認知的來源”這一知識點時,我們不妨選擇《春天的故事》這一多媒體素材,借優美的旋律,展示改革開放我國取得的巨大成果是來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理論,從而水到渠成的引入學習書本知識的重要性,繼而強調未來的幼兒教師掌握一定的政治理論知識對就業的重要性。多媒體技術的正確運用不僅能打破沉悶的課堂,也融洽了師生的感情,同時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學生掌握知識、培養技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通過上面的例子可以提醒我們的思想政治課教師,應該學會把握處于幼專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愛動、愛唱、愛跳的天性。應該聯系教材內容多選取一些緊扣教材內容的多媒體素材,通過活躍課堂氣氛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記得在講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節內容時,我們教研室的一位老師曾經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作為開場歌曲,選取《黨啊,親愛的媽媽》這首歌作為結束曲,她巧妙地利用感情真摯的歌詞,優美動聽的旋律感染學生,既讓學生精神振奮,又讓他們受到極大的鼓舞,讓她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黨的溫暖。像我們在講授“培養真摯的友誼”這一節內容時,完全可以選取《朋友》這首歌作為開場曲,選取《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作為結束曲,讓同學們借助歌聲體會真正的友誼才能夠地久天長。講述《國家制度》這一部分內容時,對于“國體”、“政體”這些概念學生理解起來是比較困難的,要想真正弄懂“人民民主專政”的真正內涵也是不太容易的。學生也會背誦“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但是,為什么一定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學生往往不會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解釋。實際上為了把這些原理講授明白,我們不妨從一些影視作品中剪輯一些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視頻畫面,視頻欣賞結束后再把《國歌》播放一邊。利用《國歌》雄壯的旋律,讓學生在形、光、聲、色等凝成的多媒體氛圍中,整個心靈都受到震撼,從多個角度把愛國的激情定格在學生心靈深處,學生的情感體驗瞬時被推向高潮,強烈的愛國心油然而生。多媒體技術恰到好處的應用,為學生營造廣泛的學習興趣,從而會收到意想不到課堂教學效果。
五、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證實:自身參與形成的觀點,要比被動接受得到的觀點容易掌握得多。政治課教師要經常把難懂的理論與實際現象相結合,教會學生用所學理論解釋身邊發生的現象。還要鼓勵學生利用見、實的機會多走向社會,多了解身邊發生的事兒,既開闊了視野,又能夠把所學的知識消化與現實生活中。同時還應及時把社會上的不同觀點反饋回課堂,在與同學的探討中碰撞出新的思維火花,從而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很好地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有法但又教無定法。教師只有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多角度、多思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度,從而化腐朽為神奇,幼專政治課學生才能善學、樂學。
作者:郭旭娟單位:鄭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