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藝術產業發展探討

時間:2022-09-07 03:32:09

導語:中小城市藝術產業發展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城市藝術產業發展探討

一、文化旅游的文獻研究及背景資料

2014年10月15日習在文藝座談會的講話中提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傳承中華文化實現中華文化創造性轉變和創新性發展現已成為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時代命題。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30254億元,首次突破3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4.07%,首次突破4%。這表明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對經濟拉動作用在不斷增強。國內最早提到“文化旅游”這一概念的是魏小安(1987),他提到“對于旅游者來說,旅游活動是經濟性很強的文化活動,但對于旅游經營者來說,旅游業則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事業強調旅游業的文化特點正是為了使以經濟目標為主的綜合性目標得以更順利地實現”,并指出中國的文化旅游活動具體體現在制度文化、傳統文化、民族文化、民間文化四方面。隨著城市居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網絡信息化使人對視覺信息審美疲勞社會現狀,居民對旅游產品有了新的需求。認為旅游過程中藝術性的體驗所帶來的思想震撼、情感的互動交流將是文化旅游最終目標。

二、北京798藝術區與山東藝術產業比較研究現狀

798藝術區位于大山子地區,是原國營718聯合廠的電子工業廠區所在地。1995年,中央美院的隋建國教師租用798工廠空置廠房作為雕塑車間,此后,陸續有藝術家進駐。2002年,中外藝術家進入達到了一個高峰時段。2006年,北京市認定了首批十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其中就包括了798藝術區。798已成為國內外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范例。藝術區發展與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是深入融合的過程,藝術區不僅僅是藝術(邢莉莉,2014)。以北京為例(孔建華,2009),在經濟下行的環境下,藝術區形態(陳炯,2014)也出現困境(劉明亮,2011),在文化旅游興盛發展的今天許多問題尚需研究探索,但北京798藝術區所取得的成就一直是國內藝術產業的典范,十余年來的發展不僅帶動藝術產業,同時對北京文化旅游也起到重要促進作用,甚至在海外擁有很高旅游知名度。目前山東藝術產業中的書畫市場與文化旅游關系的理論研究并不多,相關資料顯示2013年山東濰坊書畫市場年營業額達到120億,每年舉辦各類畫展數千場次。2013年山東省的份額占了全國當代書畫成交額的近50%。從榮寶拍賣統計的數據中能看到書畫買家中有近半成來自山東,高峰值甚至可以達到79%。但從青州地方相關部門2014的統計數據顯示,青州書畫交易額大幅回落僅為上年的70%,行業進入經濟下行通道,產業面臨升級、換代的發展階段。文化旅游產業是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相互滲透交叉的產業,由于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旅游產業的程度偏低,產業鏈條短,旅游產品形式單一,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完善,藝術家和藝術機構比例的相對單一都會影響對文化旅游發展的源吸引力。

三、國內藝術產業推廣項目背景及問題分析

當下我國的藝術生態發展中地方政府不遺余力推動各地雙年展,藝博覽項目,期間也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但效果不很理想;在這一個產業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相關人員對這一事物缺乏充分的認識,對于這一產業的長遠發展定位不夠準確,導致各地尤其三四線城市藝術區的建設不能夠持續向好發展。同時各地民間資本也大量介入私營美術館的建立但缺少運營管理經驗多半難以收支平衡。西方這種成功的文化商業模式難以與中國現實情況相適應。798藝術區的發展是自下而上的民間行為,有著特定的地域特色,尤其以北京798藝術區的文化中心地域特征是無法復制的。

四、文化旅游產業中的中小城市藝術產業發展構想

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結合山東本地藝術產業與文化旅游產業特征,尤其中小城市的藝術產業鏈建設方面如何借鑒北京798這些模式,既保持學術高度又能使藝術區承擔起藝術孵化器功能改善藝術生態,以服務民生為主旨,將其打造成為地方城市的一張文化名片。著眼于文化產業與市民生活深度融合,使之成為休閑、學習、娛樂一體化的文化社區,才能實現與文化旅游產業的深入融合,以促進旅游產業的發展。1.藝術家大多沒有固定收入,但同時又都面臨工作生活開銷。藝術品并非生活必需品,真正能實現交易的機會并不多,所以能夠成為藝術家加提供更好的條件,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才是藝術區發展的根本。為地方藝術家打造一個藝術展示平臺,構建一個藝術家互相交流學習的通道,打造成為本土藝術家培養、推廣的孵化器。藝術家是藝術區的主體。以人為本,更多關注本城市藝術家的發展成長。2.運營具地方特色的餐飲、酒吧、民宿、青年旅社等一系列配套服務設施,既滿足本地民眾生活需求,同時為外地游客提供休閑度假的便利條件,拓展城市影響力。3.開展戶外拓展項目,如垂釣、攀巖、戶外露營等。增添兒童夏令營基地如木工坊、陶器制作、手工編織、金屬制作等一系列項目,實現家庭同娛同樂,為城市每一個家庭預備親子平臺,使園區成為溫暖城市的人文社區。4.設立知識沖浪部,引進小型電影院,圖書館等一些列文化項目,使民眾通過各種渠道,在獨特的藝術環境中享受知識的樂趣。5.引進各種藝術培訓機構,在輕松的藝術環境中培養孩子感受藝術的興趣。同時園區孩子的音樂、街道邊的畫架都會成為園區的一道風景線。加強對外藝術交流,增加各城市間藝術家互動。通過展覽、講座等多方面活動,拉近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關系,以藝術為媒介,拓展城市的影響力,增強城市旅游魅力,實現促進山東旅游產業的發展。

作者:丁煒 單位:曲阜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陳炯.藝術區形態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4.

[2]孔建華.北京798藝術區發展研究.新視野,2009(1):27-30,60.

[3]羅伯特•麥金托什,夏希肯特•格波特.旅游學—要素、實踐、基本原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

[4]劉明亮.對北京798藝術區當下發展困境的分析.文藝理論與批評,2011(1):19-25.

[5]魏小安.與中國旅游同行—旅游研究與工作方法新論.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

[6]邢莉莉.藝術區-不僅僅是藝術.美術觀察,201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