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芬村藝術復制品價值分析
時間:2022-07-14 03:09:39
導語:大芬村藝術復制品價值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芬村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被譽為“中國油畫第一村”,在這里可以見到國際上著名油畫的復制品,也可以了解到油畫市場的流行趨勢,“高生產”“高質量”“高銷售”的油畫直面市場。分析大芬村多元化的經營模式、全方位的銷售途徑、社會地位及影響,對大芬村油畫復制品的相關價值作出研究;并分析復制品存在的積極形態和消極形態。由此得出,復制品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提升大眾審美、創造經濟效益、活躍藝術市場。
【關鍵詞】大芬村;藝術生產;復制品;價值
中國油畫大芬村從無名漁村到享有國內外聲譽,大額的油畫銷售使之成為全球重要的油畫交易地,油畫產業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通過自己的轉型和政府的引導,已經形成完善的產業鏈,逐步發展到獨立又穩定的狀態,引發各界關注和思考。在大芬模式中,油畫復制品同藝術品相比,是否也有價值可談,藝術品市場是否可以容納帶有“混淆意味”的復制品?答案是肯定的。避開藝術價值而談,復制品作為普及大眾審美的手段,是具有一定作用的。只要做好了相關的規避措施,藝術品與復制品二者之間可以既獨立又統一。
一、藝術產業化的“大芬村模式”探討
全民消費升級,大眾的文化意識提升,文化產業呈現缺口狀態,這為藝術產業提供了契機。為適應這一進程,藝術產業化已成為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大芬村位于深圳市龍崗區,油畫這類特殊產品于四十年前進入大芬村,在政治穩定、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背景之下,大芬油畫產業從初具規模到蓬勃發展,逐步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F在的油畫大芬村,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油畫生產出口地。我們可以從經營模式、銷售途徑、地位及影響各方面,具體分析藝術產業化背景下的大芬模式。(一)經營模式。地方政府把大芬村作為當地新的經濟增長點進行引導和培育。從1998年開始,區、鎮兩級政府開始對大芬油畫村進行環境改造,整頓治安環境,提高文化氛圍,打造藝術區間,并對油畫市場加以引導,制定一系列政策吸引更高檔次的畫廊和商家陸續參與。2004年,深圳把大芬村定為國際文化博覽會的分會場,大芬村被推向國際化大舞臺,相繼成立了大芬油畫村管理辦公室、大芬美術產業協會、大芬美術家協會等,形成各種具體的文化組織和團體。政府的參與和廣告的大力宣傳,吸引越來越多的畫家、畫工進駐大芬村,“大芬油畫”成為當地特有的名片。為打破大芬油畫產業發展的空間局限性,各類人士在大芬村周邊建設相關配套設施,如美術館、油畫博物館、油畫培訓中心、專業演出劇場及酒店等相關服務設施,最終將大芬油畫村建設成為國際化的油畫生產基地、油畫交易平臺和油畫旅游小鎮,形成多元發展的經營模式[1]。(二)銷售途徑。大芬村的油畫銷售輻射全球,除了自身的油畫生產,畫廊還從全國簽約畫家進行商品化采購,以滿足市場需求。畫框、畫材方面依托珠三角輕工業基礎,村內形成集裝裱、銷售、物流、培訓于一體的內部油畫產業鏈,形成既獨立又齊全的銷售服務中心。早年繪畫形式單一,隨著藝術家的引進,大芬原創油畫的含金量迅速提升,原創和復制品交錯發展,使大芬村逐漸成為國內及國際市場的油畫批發中心。這些“中國制造”的油畫,將乘坐海輪或飛機,經過數日銷往世界各地,成為家庭或酒店的墻面裝飾。配套的銷售網絡不斷升級完善,確保大芬油畫產業的經濟效益,精確印證了“藝術與市場在這里對接,才華與財富在這里轉換”。(三)地位及影響。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大芬模式已經有了自身較為獨立的產業鏈條,相關產業也依托大芬而生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從畫材的制作供應、油畫及相關藝術品的創作生產,到線上線下的銷售、物流等環節都發展的十分完善。油畫生產商、經營者及配套服務之間的協作,形成商品油畫相關的超集群。大芬模式的急劇擴張,帶動周邊相關產業的發展,為了完善配套設施,提升大芬品味和層次,政府投資建設了一批高級別的公共設施,比如咖啡休閑街、美術館、浮雕壁畫等。在這種超集群產業鏈里,物流業、制造業、服務業都依托大芬而迅速成長,完善的超集群產業鏈在大芬形成,特有的藝術產業品牌被打造。
二、大芬村模式油畫復制品價值的多重考量
藝術真品本身的“真”“名”“精”“新”“稀”,是復制品所沒有的,但藝術復制品也同樣包含審美價值、經濟價值及教育價值。好的藝術需要親近大眾,需要四處傳播,需要流傳千古;可奈于原作的珍貴,為保護原作,只有少之又少的人才可近觀原作。復制品可以輕松打破這一弊端,使普通百姓也能欣賞世界名作,在博物館擺放的名畫摹本,依舊能使觀眾受到藝術熏陶,了解文化內涵。我們從審美價值、經濟價值、教育價值三個方面,來探討大芬村模式油畫復制品的價值。(一)審美價值。高昂的藝術真品往往是普通百姓所觸及不到的,但大芬的油畫復制品,以低廉的價格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為大眾審美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八囆g并不是使我們疏遠生活,而是使我們有可能理解我們自身,達到與自身相協調的一致”(比梅爾)。觀眾從原本高端、遙不可及的繪畫作品中獲得審美,通過觀眾的分析,作品以善惡美丑的情感出現,觀眾的接受作用和作品的同化作用,使人從物質享受提升到精神享受方向,更好更直接地塑造了觀眾的審美能力。梵高、塞尚、夏加爾等繪畫大師的原作,不可能直接進入大眾的生活,百不得一的作品,既想發揮它的精神價值進入千萬百姓家,又想千古流傳永視經典,就只有用另外的呈現方式——復制。這些復制品以各種形式出現在大眾的生活中,比如酒店或家中的裝飾、擺件以及各種周邊文創產品,以各種方式慰藉人類的精神需求。如今,梵高的《向日葵》已經在網絡及民間變得相當流行,從大眾角度來說,這種流行可以培養性情、陶冶情操,滿足內心世界的審美需求。審美的體驗,需要感官和情感的配合,以自身的經驗去理解作品,企圖與自我情感產生共鳴。作品可能是崇高的、悲劇的、優美的、喜劇的,賦予觀眾某種鮮明的審美特質。在作者、作品、觀眾之間,作品是橋梁,連接作者和觀眾,而審美價值,又產生于三者之間。復制品作為經典的再現,不僅可以滿足大眾的精神需求,也可以促使藝術家創作出更優秀的作品。(二)經濟價值。藝術品的經濟價值是其藝術價值、文化價值的另一種體現方式,商家將藝術品的藝術價值轉換為經濟價值,再為藝術家提供經濟保障,為藝術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能性。在大芬油畫村,這里的經濟價值就是油畫復制品為他們帶來的經濟效益。大芬村作為一個商業畫占主導的藝術區,畫商是大芬的中堅力量,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曾經是畫工,由于技藝的成熟實現角色上的轉變,這部分人是外部采購者與畫工之間的紐帶,作為中間商,他們既是師傅,又是訂單的來源。這一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成為這一群人的生活來源。隨著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藝術品的消費形態也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在滿足了基本的物質生活需求之后,人們很樂意購買藝術品裝飾自己的生存空間。在藝術市場這個龐大的經營環境里,許多高雅的優秀藝術品供人們選擇,成為賣家的熱門商品[2]。藝術品與市場相輔相成,各取所需,就像一個獨立的市場體系。大芬藝術市場不僅給受眾帶來經濟效益,還可以帶動相關集群的經濟發展。大芬村從貧窮到富裕、從無名小村落到油畫第一村,通過油畫復制品,完成了經濟增長的大步飛躍。(三)教育價值。輔翼道德、表現文化是美術教育的重要功能及目標,美術教育的目的是愉悅人的精神感受、關愛人本身,以科學養身,用藝術養心[3],總的來說就是發揮作品的“感化”作用。教育價值體現在維護人的尊嚴、提升人的價值、凸顯人生意義、促進人類生存上,這一價值可以將觀眾的理想轉化為可知的?!吨袊蟾摺贰w小勇就是一個典例,臨摹梵高使他的生活獨具意義,他通過另一種方式獲得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的“自我實現”。藝術品反映著藝術家的世界觀、價值觀、社會理想、人生追求、道德標準與審美取向,偉大的藝術品所承載的審美理想與價值追求使其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4]。思維方式決定行為方式,作品內感外化的作用可以激發觀眾的行為活動,作者的創作活動可能會引發觀眾的效仿或其他行為,與作者本身的氣質也有很大的關系。就其行為藝術來說,作者通過理性的思考作出一定的行為舉動,而觀眾通過解讀作者的行為來思考作者的意圖,不管觀眾的態度是認可還是抨擊,都是作品對觀眾產生的行為誘導或影響。繪畫作品亦是如此,創作者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作品表露特有的價值,被肯定的作品不僅是作品本身的意義和價值,也是對創作者的一種合理肯定,作品的教化作用體現在觀眾與作者之間。反過來,作品本身也可以借用教育途徑來實現自身的教育價值。觀眾在體驗作品的過程中,因為加入了自己的品位和想法,作品也被再創作。華金•托瑞斯•加西亞的《五分組圖》油畫,使用了三大類表意符號:三角形、心形和魚形。這些符號都屬于“通用”的范疇,三角形出現在畫中的信函,數字、時鐘和許多其他圖案(屋頂、星星、鑰匙、魚尾、瓶子)對應了理性;梯子象征上升;魚則對應自然。畫面由五部分構圖組成,正交的格子承襲自蒙德里安新造型主義的構圖方式。觀眾帶著符號學的思維去解讀這幅作品,就會知道藝術創造的天堂,并不像高懸于天空的另一番天國,里面住的并不是不食煙火的神仙,藝術對人們現實生活也有慰藉、鼓勵和感化作用。觀眾充分解讀作品,就仿佛如夢初醒,帶來解脫感,增加自我釋放的力量,最終接受其藝術特點、思想內涵,達到警戒、教化的作用。
三、對新形勢下復制品的問題思考
當社會的發展與“機器”相聯系時,人類的生活便開始發生巨大變化,大芬油畫的機械化、批量化生產,對藝術創作者、觀眾、消費者及藝術市場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事物都有兩面性,剖析一個事物,不僅要看到事物相對區別的一面,還要找到統一的一面,把二者有機統一起來,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推動事物的發展。本文探討的油畫復制品也一樣,既有其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要全面了解一個事物,就必須從多重視角去思考,所以在這里,我們既要分析藝術復制品的積極形態,又要從它的對立面看消極形態。(一)積極形態。藝術復制品發展到今天,它的積極價值已不可否認,在許多學術報告中,有許多文獻也正向探討了復制品的價值。比如在葉紅《書畫藝術復制品的現狀與發展研究》一文中,談及藝術復制品的傳承價值、投資收藏價值、實用價值、藝術價值與傳播價值[5]。蔣曉芳在《中國書畫藝術復制品市場研究》中,提到藝術復制品的審美價值,談到藝術實用性普及性等特點。李燁在《我國仿真藝術品市場特征及發展趨勢研究》也提及藝術推廣性。可見,藝術復制品的價值在很多學術者眼中是極有可 談的。藝術復制品可以活躍在藝術市場,在相關政策性文件中的藝術復制品管理辦法,既是對復制品的制約,防之擾亂市場,也是肯定復制品存在的必要。比如說在《美術品進出口管理暫行規定》中明確規定,藝術復制品的印刷必須是在藝術創作者同意并簽名的基礎上來進行,而且復制的數量必須保持在200件以內,否則就按違反著作權來處理,印刷出的藝術復制品可歸類于美術品的范疇。在《文物復制暫行管理規定》中規定,文物復制品應具有表明復制的標識,未經鑒定的文物不得復制以及必須獲得相關部門認定等具體實施辦法。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是保障藝術品市場健康狀態的關鍵,也為復制品提供合適的生存契機,因此要正確看待藝術復制品在藝術市場的存在及價值。從古至今,也流傳了許多印刷復制方法,也有許多名家作品被臨摹復制,在當代也有許多專業的機構、公司做復制品。說到復制工藝,有唐朝時期的木版水印,清朝末期的珂羅版,還有膠版印刷和網絲印刷,以及大芬村慣用的數碼噴繪印刷等。復制工藝不斷升級改進,使許多歷史珍品得以重現,比如《洛神賦圖》《女史箴圖》以及《簪花仕女圖》等等歷史名作,都是在原作無法考究的情況下靠臨摹復制得以保存至今,以供后人鑒賞與收藏。百雅軒、朵云軒、雅昌公司,都是可以做復制品的公司,并且效果極佳。百雅軒用鋼絲印刷吳冠中的名作《交河故城》,被拍到了48萬的高價,說明復制品也可以有不菲的經濟價值[6]。博物館展出的大型壁畫,也是復制而來,但我們依舊可以感受到它的魅力,這對普及藝術文化是行之有效的。(二)消極形態。對藝術創作者來說,一味地迎合大眾口味、迎合市場所創作出來的作品可能會趨于世俗化,因而缺乏其藝術本身的藝術性與本真性。一味地臨摹、復制,使作品本身沒有靈魂,從作品的藝術層面講,這樣的作品就只是軀殼而沒有內在靈魂。在大芬油畫村里,有的畫工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沒有學習系統理論,只是經過簡單的培訓,對這類油畫工人來說,只能看到繪畫的復制性,而沒有思考作品本身的藝術性,作品容易缺乏藝術專業性、缺乏思想內涵。對藝術品市場而言,藝術品與市場本身就不可分割,藝術品的經濟價值跟市場聯系密切,由于復制品成本低、銷量大、價格低廉、沉重打壓著原創作品??焖?、高效地批量化生產,很容易對繪畫市場的定價機制造成混亂,不法商家也會有機可乘,用復制產品充斥市場,產生魚目混珠的亂象。對非專業的觀眾和消費者來說,很難分清作品的良莠,也容易被金錢迷惑雙眼,這就給真正愿意投資藝術的人帶來挑戰,投資者會思考所投資的藝術品究竟能否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一旦失敗,就會打擊其藝術投資的信心,對藝術事件本身來講,這可不是一件好事,對專業學者的研究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復制品還容易給觀眾帶來誤區,觀眾看過太多的復制品之后,對原作的興趣可能就會變小。(三)方法和對策。首先,“復制者”要向“創作者”轉變,作者要堅持藝術創作上的自我價值,不斷反思自己,提醒自己,不斷追求人生新高度。勇于開拓,與時俱進,敢于創新,使作品既符合大眾市場,又保持作品特有的藝術性,讓每幅作品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作品依靠作者而富有價值意義,作者應該為作品傾注思想內涵,努力為作品創造更高的藝術價值,尊重藝術本身。其次,觀眾和消費者在滿足自己內心審美需求的時候,應提高鑒賞水平,分清哪些是復制品,哪些是贗品,提高自己的眼力,還可以請教相關的專業人員;心中保持對藝術的神圣感,尊重藝術以及作品表達的思想內涵。相關藝術人員,比如批評家、評論家或相關工作者的影響廣泛,他們對作品的評價態度極為重要,所以,相關專業人員要有職業操守。最后,政府要加強對市場的管理和引導,既要保護原創,又不能阻礙復制品活躍市場,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做好規避措施,以政策維護藝術市場的穩定。
四、結語
通過對大芬模式的油畫復制品進行分析,并由此引申出對藝術復制品的思考,深切體會到在藝術產業化的今天,藝術復制品的價值所在。雖然在藝術市場中復制品仍然會帶來諸多問題,但是只要我們立足于長遠發展,善于利用關鍵的有機點,揚長避短,理性地對待,那么藝術市場就會愈加繁榮。希望藝術復制品可以帶給藝術市場更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張學勤.藝術品的工業化復制——大芬油畫村傳奇[J].人文天下,2015(0):11.
[2]方愉.淺談陶瓷藝術設計及其經濟價值[J].品牌,2015(10):267.
[3]張濛濛,殷曉峰.當代美術教育價值理性的缺失與建構研究[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1(2):125-133.
[4]董濤.藝術品概念與功能探賾[J].西北美術:西安美術學院學報,2016(2):94-97.
[5]葉紅.書畫藝術復制品行業的現狀與發展研究[D].河北:河北大學,2013.
[6]李燁.我國仿真藝術品市場特征及發展趨勢研究[D].山東:山東理工大學,2013.
作者:鄧明紅 凡建秋 單位:西華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
- 上一篇:東南亞藝術市場發展趨勢研究
- 下一篇:新型勞動關系從屬性認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