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英語與專業技能融合路徑
時間:2022-08-11 10:42:20
導語:高職英語與專業技能融合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認為高職英語作為培養職業技能的重要內容,可提高學生應用專業技能能力和職業素養,為后續的崗位就業奠定基礎,以“一帶一路”建設對高職英語人才新要求為切入點,分析當前高職英語與專業技能、職業素養融合存在教材與專業融合不足、教學模式仍需改進、語言環境欠缺的問題,并以此為研究基礎,提出相應融合路徑,以期為高職英語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高職英語;職業素養;專業技能;融合路徑
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與推進,廣西作為面向東盟國家的通道,打造西南中南開發新的戰略支點,由于其面向南亞及東南亞等開放地區,當地諸多國家以英語為主要語言,為實現“走出去、請進來”的發展,對懂英語的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高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應當緊跟“一帶一路”人才需求,深化高職教育改革,積極探索人才培養路徑,承擔培養專業人才使命,實現高職英語和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的融合,培養更多國際化人才,進而為專業學科發展及“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人才。
一、“一帶一路”建設對英語人才的新要求
建設“一帶一路”對國際化英語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國際化英語人才作為實施“一帶一路”的重要戰略資源,明確高職英語教學多元融合內容,且以此為基礎尋找英語教學多元融合路徑,以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提供支持。而英語課程作為學生掌握世界文化的窗口,學習英語是高職學生學習外國先進文化的途徑,教學中應當實現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的融合培養,增強學生“四個自信”,以培養更多懂英語的復合型人才。在人才培養中,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出發。一是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英語不僅促進雙方交流溝通,還應當幫助各國開展有關業務,人才不僅需具備交流溝通能力,還應當具備抗壓能力、應變能力和協調能力等綜合職業素養,方能正確應對各種突發狀況,結合合作問題制訂解決方案,以提高合作成功性。二是要求英語人才具備創新能力。建設“一帶一路”加強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合作,也加劇了國際競爭。其追根究底在于競爭創新人才,企業想要在競爭中占據重要地位,則需要有創新性英語人才支撐,以占領高端市場,開拓業務領域,擴大企業優勢。三是要求英語人才具備管理能力。英語人才具備管理能力,不僅保證能夠與其他國家順暢交流,還能深刻理解企業長遠戰略規劃,爭取更多權益。通過以上分析可知,高職英語教學應當多元融合,依此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面向“一帶一路”,高職英語教學應當在關注傳統詞匯與語法教學的基礎上,注重學生英語學習的實用性、社交性及針對性,培養具備理論知識素養、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二、高職英語與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融合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與專業融合不足
高職英語教學中,通常僅注重基礎英語教學內容,對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培養有所忽視。高職英語教學定位一直以來并不明確,導致教學中經常模仿本科教學,在不同專業中應用同一套教材內容,教學重點與教學方法也延續本科做法,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譯等能力的培養,以考試過級為主要目的。由此導致英語教學缺乏專業內容,針對性不足,無法將高職英語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進而使得學生難以跟上社會發展步伐,未能滿足“一帶一路”建設的人才需求,甚至有熱門專業學科未能開設英語課程,更加制約了英語與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的融合。
(二)教學模式一成不變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教學模式仍需改進,需跟上“一帶一路”建設發展步伐,以滿足社會對專業英語人才需求。在高職英語教學中,仍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為課堂主體,且衡量學生英語水平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以過級率作為評判英語教學質量的標準,導致各專業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僅注重考試是否及格。通過大量時間做題的方式學習英語,偏向于應試教育,教學模式也一成不變,此種情況不僅未能實現與專業技能的融合,更無法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導致學生綜合應用英語能力較為薄弱,不符合用人單位需求。
(三)語言環境欠缺
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對各專業人才英語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具備相應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而在實際教學中,英語作為一種需要長期經驗積累方能完成學習的課程,要求學生投入諸多精力,主動積極地投入英語練習之中,要求教師為各專業學生學習營造良好語言環境。但是,當前英語教學由于教學任務較為繁重,為達成職業教育目標,對語言環境創設有所忽視,僅在課堂教學中學習專業英語知識技能,教學時間有限,無法充分地讓學生在掌握基礎英語語法和詞匯知識的同時,培養其專業技能、交流溝通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應當結合各專業情況及實訓室建設現狀,營造英語學習語言環境,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三、高職英語與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融合實現路徑
(一)融合專業課程
高職英語教學中,當前院校設置教學目標存在功利性,且教材內容未能與學生專業課程相聯系,導致學生經常為完成學習任務被動進行英語知識學習。為此,高職院校應當重組英語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水平及認知,按照不同專業內容與職業英語知識相融合,將職業英語特色凸顯出來,構建與學生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培養相符的英語教材。在此過程中,可將英語教材分為基礎教學教材與課外拓展教材兩種。其中,基礎教學教材根據英語教學目標編制而成,屬于英語課堂教學重要參考內容,該內容選擇中注重應用語言規律,將內容側重點放在語言交際中,以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課外拓展教材則不拘泥于課本形式教材,可借助習題冊、報刊、教學視頻及書籍等內容,彌補基礎英語教材不足之處。并且,教師可結合不同專業進行不同教學內容設置。如商務專業學生,可應用商務類英語資料。教導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商務英語詞匯,能夠將自身觀點與看法通過英語完整表達出來;酒店專業學生應當培養其口語表達能力、服務意識等;物流專業則培養學生書寫英語單證能力;市場營銷專業培養學生商務禮儀等,通過多樣化教學,提升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為后續人才培養奠定良好基礎。借助兩種類型材料相互補充與配合,實現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融合,為英語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成為發展學生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的助力。
(二)結合崗位要求
中國職業教學目標在于培養更多應用型人才,英語教學應當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知識與能力,使學生滿足崗位需求,實現畢業即就業。因此,為了將高職英語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推動英語教學轉型,可實施項目化教學法,其作為根據正式項目所展開的教學模式,可推動英語教學融合崗位工作,在真實場景中鍛煉學生,提升學生應用能力與實踐能力。在實際應用中,教師應當與崗位要求相結合,設置實用性強的項目,保證項目難度與學生認知水平相符,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項目訓練,且為學生創設證實工作場景,借助設備或教學道具,將課堂打造為工作場景,能夠順利轉化英語知識。如在醫學專業學生學習“effect”知識中,可讓學生扮演醫生與患者角色,在創設環境中展示與表達自我,且此過程中可以了解注重扮演醫生的學生是否擁有相應服務意識,醫學流程是否完整等,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怎樣應用所學短語與詞匯,當完成對話表演后,教師還可借此分析學生所用語句,評價與總結學生職業表現,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通過此種項目探索的方式,可提升學生職業能力,進而完成整體英語教學目標。
(三)構建語言環境
在英語學習中,環境對學生掌握知識程度具有較為深刻的影響,傳統教學模式對師生溝通與互動造成一定阻礙,教師難以全面掌握學生實際情況,對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了解不足,進而無法保證教學針對性。并且,學生與教師缺乏交流,則無法解決學習問題與困惑,進而降低了學習質量與效率。因此,應當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管理與監督,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探索實用性更強的教學方式,實現實踐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模式,為學生英語表達提供環境與場景,進行英語口語練習,夯實學生專業英語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可營造專業英語語言環境,如酒店專業英語教學,可對酒店專業實訓室進行精心設計,能夠處處看到英語,時時聽到英語、使用英語,予以學生語言熏陶??稍趯嵱柨Х扰_、餐廳和走廊墻面貼上有關英語的圖片,在圖片中展示酒店趣味性知識,協助學生舉辦酒店英語比賽;在校園娛樂或公共場所擺放酒店英語報紙雜志;校園廣播每日設置某時段英語廣播;設立英語角等。通過多種方式為學生設置課外學習任務,參與和監督學生課外活動開展,為專業學生構建英語環境,培養其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
(四)多元化測評機制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考核與測驗是掌握學生專業技能掌握情況最為直接有效的方式。在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融合下,教師測評可從以下方面出發。一方面結合職業能力與知識體系評價??己酥屑訌姕y評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與聽力能力,如崗位入職面試將會測試學生英語口語,對學生表達能力具有一定要求,方可將其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因此,在教學評價中,教師不僅應當關注最終結果,還應當注重學生針對性評價,客觀充分地點評學生,幫助其了解“一帶一路”對人才專業技能及職業素養的要求,便于后續學習更具針對性。并且,除了教師點評,還應當在此過程中融入學生互評與自評,使得學生能夠取長補短,認識到自身不足之處,以提高學習效果。另一方面則結合學校、行業及企業評價。高職院校當前多用“2+1”學習模式,即在校學習2年,外出實習1年,為了更好地實現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的融合,教師應當積極聯動企業,通過結合不同場景的學生實際表現,采取更具意義,更有深度的評價方式。以往企業評價中通常采取回訪或調查問卷模式,為了更好地落實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融合,教師可與企業人事部積極聯系,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表現,評價后教師也應當將自身作用與力量發揮出來,核算成績,尋找學生在崗不足問題,實施針對性教學。只有與不同部門實現聯動,才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實現長遠發展。綜上所述,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背景下,國家對各專業人才的英語能力和職業素養及專業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英語應當結合實際情況,通過融合專業課程、結合崗位要求教學、構建語言環境和多元化測評機制的方法,實現高職英語與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融合,為國家培養更多綜合能力較高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趙舒逸.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行業英語教學改革實踐——以高職機械行業英語課程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1).
[2]田宏.基于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研究[J].海外英語,2020(22).
[3]陳衛紅.基于職業素養下的高職英語教學[J].海外英語,2020(17).
[4]謝媛媛.職業素養視角下高職商務英語翻譯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20(7).
[5]韓雪平.職業能力目標導向下“雙融合、多元化”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J].教育與職業,2020(9).
[6]范能維,王愛琴.國標背景下英語專業課程模塊設計與思辨能力培養融合的探索[J].外語界,2017(1).
作者:黃英 單位: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青年教師專業技能如何提升
- 下一篇:大學英語寫作錯誤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