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理論指導下的政黨外交新局面

時間:2022-04-17 02:03:00

導語:鄧小平理論指導下的政黨外交新局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鄧小平理論指導下的政黨外交新局面

【關鍵詞】黨際關系/理論/豐富/發展/新格局

【正文】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共產黨以鄧小平黨際關系理論為指導,全方位開展與各國政黨的交往,在黨的對外工作指導思想、目的宗旨、對象范圍、形式內容等方面不斷豐富與發展,為實現黨的基本路線、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為推動國家關系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政黨是國際關系中的行為主體,政黨交往是普遍的國際政治現象,黨際關系即各國政黨之間的關系是國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政黨外交是各國對外關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領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超越冷戰思維、超越意識形態分歧、超越集團政治,不稱霸、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以國家利益為準繩處理國家關系,開創了對外關系的新局面,黨際關系也在理論及對外交往的實踐中發生著深刻的變化。70年代末80年代初,鄧小平曾多次闡述處理中國共產黨與各國政黨的關系問題,他在論及這方面的經驗教訓時講過:“一個黨評論外國兄弟黨的是非,往往根據的是已有的公式或者某些定型的方案,事實證明這是行不通的。各國黨的情況千差萬別,人民的覺悟有高有低,國內階級關系的狀況、階級力量的對比又很不一樣,用固定的公式去套怎么行呢?就算你用的公式是馬克思主義的,不同各國的實際相結合,也難免犯錯誤。中國革命就沒有按照俄國十月革命的模式去進行,而是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既然中國革命勝利靠的是馬列主義普遍原理同本國具體實踐相結合,我們就不應該要求其他發展中國家都按照中國的模式進行革命,更不應該要求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采取中國的模式。當然,也不能要求這些國家都采取俄國的模式?!彼貏e指出:“各國黨的國內方針、路線是對還是錯,應該由本國黨和本國人民去判斷?!保?](P318)“總之,各國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國的黨、各國的人民,由他們自己去尋找道路,去探索,去解決問題,不能由別的黨充當老子黨,去發號施令。我們反對人家對我們發號施令,我們也決不能對人家發號施令。這應該成為一條重要原則?!薄#?](P319)他提出黨與黨之間要建立新型關系,即新的、健康的友好關系。鄧小平的深刻總結充分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對自己過失的深刻自我批評,充分表達了中國共產黨改善和發展黨際關系的真誠愿望。

鄧小平理論指導下,1982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正式提出中國共產黨處理社會主義國家間黨際關系的四項原則,即獨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并第一次將黨際關系四項原則寫入黨章。在處理黨際關系上有一個觀念的更新和工作思路的轉變,在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時代主題的情況下,處理黨際關系的理念也就發生了轉變。因此,1987年10月,中國共產黨的十三次代表大會將黨際關系四項原則擴大到適用于處理同各國各類政黨的關系。使鄧小平正確處理黨際關系的思想理論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和原則。

“獨立自主”原則是建立和發展新型黨際關系的基礎和核心。各國政黨根據本國實際和自身條件,自己選擇革命和建設的發展道路和方式,各國黨有權獨立管理和決定黨內一切事務,包括判斷與評價黨與黨關系中的成敗得失和是非曲直,自己觀察國際、國內形勢并決定自己的戰略和策略。鄧小平特別強調獨立自主原則,他指出;“我們歷來主張世界各國共產黨根據自己的特點去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離開自己國家的實際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所以我們認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沒有中心,不可能有中心。我們也不贊成搞什么‘大家庭’,獨立自主才真正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保?](P191)他還指出:“任何國家的革命道路問題,都要由本國的共產黨人自己去思考和解決”,“一個國家的革命要取得勝利,最根本的一條經驗就是,各國共產黨應該根據自己國家的情況,找出自己的革命道路”?!耙粋€黨犯錯誤是難免的,就是犯了錯誤也要由自己去總結,自己去解決問題,這樣才靠得住。”[2](P27)獨立自主的核心和目的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從本國國情出發,不照搬別國的經驗和模式。

“完全平等”是獨立自主原則的重要保證,也是進行黨際交往的前提。只有各國黨一律平等,才能保證各國黨的獨立自主性。鄧小平指出:“黨與黨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和同志式的關系,不應該是‘父子’關系?!保?]每個國家的政黨,不論是大黨還是小黨,歷史長的黨還是歷史短的黨,執政黨還是非執政黨,都不能有尊卑上下之分。任何黨都沒有理由自命特殊,把自己凌駕于其他政黨之上,以領導黨自居,對其他政黨發號施令,把自己的觀點、做法強加于其他黨。堅持完全平等的原則,就是要反對“老子黨”、“領導黨”、“父子黨”。各國無產階級政黨之間的正常關系只能是平等的、同志式的、朋友式的,而對于各國性質不同的政黨而言,更要以平等原則為前提。

“互相尊重”是完全平等原則的表現?;ハ嘧鹬鼐褪亲鹬馗鲊h獨立自主處理本黨本國事務的權利,尊重他們選擇適合自己國情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他們在探索和實踐中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鄧小平指出:“每一個國家、每一個黨都有自己的經歷,情況千差萬別。我們反對‘老子黨’,這一點我們是反對的對了。”[2](P236—237)各國黨的經歷不同,處境各異,對問題有不同意見是正常的,黨與黨之間存在分歧是難免的,不能強求一律。黨與黨的關系就是真正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了解,甚至還包括互相諒解的基礎上。只有互相尊重才有利于黨與黨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才能求同存異、互諒互讓。

“互不干涉內部事務”是堅持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原則的客觀要求,是檢驗是否遵循以上三個原則的客觀標準?;ゲ桓缮鎯炔渴聞站褪腔ゲ桓缮鎸Ψ叫惺躬毩⒆灾魈幚睃h和國家內外事務的權利。不利用黨的關系去干涉別國內政,反對對別國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說三道四、橫加指責;不利用同一個黨的關系去針對第三方政黨;不利用黨的關系輸出自己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也絕不接受別國黨將自己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強加于我們。反對強迫別國黨的政策為本黨本國的政策服務。

中國共產黨堅持鄧小平關于黨際關系的理論原則,積極開展與各國政黨的交往,黨際關系呈現全方位發展的良好勢頭。1992年10月,在中共十四大報告中明確表示,中國共產黨重視同各國政黨的關系,其目的就是要在四個原則的基礎上,“同各國政黨建立和發展友好關系,本著求同存異精神,增進相互了解和合作?!?997年9月,在中共十五大報告中又進一步指出,要在四項原則基礎上,“同一切愿與我黨交往的各國政黨發展新型的黨際交流和合作關系,促進國家關系的發展。”中國共產黨在正確處理國家利益與意識形態利益、國家關系與黨際關系,發展同世界各國各類合法政黨的關系、以及擴大黨際交往的內容上理論更充實、實踐更豐富,主要表現在指導思想、目的宗旨、對象范疇、形式內容等方面有了新的發展。

正確處理國家利益與意識形態利益,把從國家戰略利益出發處理黨際關系作為黨的對外工作指導思想。意識形態利益是國家整體利益的一部分,意識形態利益的要求應服從國家整體利益的要求。每個國家的政黨都有各自的綱領和主張,無疑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色彩,這是區別其他政黨的標志。當今世界各國的發展模式和政黨政治更加具有多樣性,用一種模式或一種政治主張來規范多樣化的世界政黨顯然是行不通的。事實上,意識形態相同的政黨之間未必不發生矛盾和沖突,意識形態相左的政黨之間未必不能和平共處。由于兩種制度的斗爭處于特殊時期,不同類型的國家都面臨著發展問題,各國政黨大都把發展本國經濟和解決社會問題放在首要地位,要和平、求穩定、謀合作、促發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主流,也是各國政黨政策選擇的主流,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有條件暫時撇開意識形態分歧,建立正常的國家關系,使各國政黨之間的和平共處成為可能。在處理重大國際問題和國家關系問題上,基于各種因素,導致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相同的國家往往采取不盡相同的、甚至完全相左的政策,從而在一定條件下促成超越意識形態的聯合。90年代以來,面對世界政治一極與多極的較量、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綜合國力的激烈競爭,政黨政治和政黨格局又有新的變化,在實行多黨制的許多國家,不同政治傾向的政黨之間出現政治趨同現象,不同意識形態政黨之間注意尋求共同點,求同存異,協調關系,發展合作,各國政黨之間超越意識形態的交往越來越密切。世界各國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宗教信仰、文化傳統、歷史背景、發展水平都不盡相同,各國政黨的情況也千差萬別,這正是豐富多彩世界的必然反映。世界的多樣性、各國政黨的多樣化,可以成為相互之間共同交流、相互借鑒、彼此合作的動力和活力。世界各國的各類政黨和政治組織除了個別極端反動的外,只要愿意遵循新型黨際關系原則,我們都歡迎與它們接觸和交往。

中國共產黨以國家利益為重,正確對待意識形態利益問題,為全方位外交戰略的展開做出新的貢獻。

正確處理國家關系與黨際關系,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和平國際環境,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各國的繁榮與發展,以黨際關系推動國家關系的發展,以此為黨的對外工作的宗旨。黨際關系與國家關系屬于兩個不同的范疇,具有不同的性質和不同的內容。黨際關系泛指各國政黨之間的關系,它更多地體現了各國間階級利益或階層利益的合作。國家關系是主權國家之間的關系,包括主權、經濟、政治、文化、安全環境等內容在內的綜合性的國家利益,在內容上遠比黨際關系廣泛得多。但是,任何國家的政黨都是和它所在國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黨際關系與國家關系具有一致性,尤其對執政黨而言,黨際關系必須從國家關系的大局出發。發展黨際關系的目的宗旨就是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作貢獻。增進政黨之間、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增加彼此的交流與合作,為國家關系服務。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黨的對外工作,在對外工作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點,為開拓、鞏固和發展國家關系做出了貢獻。據統計,90年代中期以來,我黨每年接待的各國執政黨、參政黨和重要在野黨高級領導人或代表團就達100多個,中央領導人親自會見來自五大洲的政黨朋友,同時也頻頻應邀訪問許多國家,通過黨的高層往來,把握國家關系發展的戰略全局。各國政黨領導人從戰略高度就共同關心的國內、國際和雙邊關系問題交換看法,妥善處理存在的問題,從而為國家關系長期、穩定、健康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證。1999年12月,黎可漂就任越共中央總書記后首次訪華,中越兩國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共同確立了面向21世紀兩國關系發展框架,明確了解決兩國邊界領土問題的時間表。接著兩國就陸地邊界問題達成協議,掃除了困擾兩國關系的一大障礙,2000年底,兩國又成功地結束了北部灣劃界談判,這是中越兩黨兩國關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1998年我們黨與日本共產黨在斷絕往來30多年后實現了關系正?;?,在共同致力于中日關系的世代友好上達成共識,我們還同日本朝野各主要政黨實現全面交往,拓寬了中日交往的渠道,為培養和發展兩國友好關系后繼力量做了準備。1998年9月社會黨國際主席莫魯瓦率高級代表團訪華,這是14年來的第一次,接著社會黨國際的成員黨紛紛派團訪華,我們與社會黨國際及其成員黨恢復與發展關系,有益于帶動與西歐各國的關系發展。這些都是是通過黨際關系推動國家關系發展的最好例證。

尊重政黨政治的多樣性和政黨格局的多樣性,把同世界各國各類合法政黨普遍交往并建立友好關系作為黨的對外交往對象范圍。政黨是各種政治力量的代表,它們引導國家的發展方向,對各國政治以及政局的演變,乃至世界格局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當今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國際間政黨之間的交往。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客觀上要求它必須擺脫思想束縛、更新觀念,沖破非敵即友的舊模式,加強同各國不同類型政黨間的交往與合作,解決與各類政黨發展關系的問題。基于這種戰略考慮,中國共產黨將處理無產階級政黨關系原則擴展為同所有政黨建立和發展關系的原則,不斷拓寬黨際交往的對象范圍。首先,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政黨的關系,致力于創造睦鄰友好、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對友好鄰國通過政黨交往鞏固加強國家之間的傳統友誼和密切合作;對有分歧和爭端的國家堅持增信釋疑、求同存異。近些年,我們同越南、老撾、俄羅斯、日本、印度以及東北亞、東南亞、南亞各國主要執政黨、在野黨的關系都在不斷改善與深化。其次,中國共產黨重視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政黨關系,鞏固中國對外關系的基本立足點。我們黨本著不忘故交、廣交新友、突出重點、多方聯系的方針,同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發展中國家160多個各類政黨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交往,其中執政黨占1/3。再次,開展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政黨的合作,營造寬松、有利的國際環境。開展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各類政黨的關系,通過多領域、多渠道的對話,增進理解、超越分歧,推進雙邊關系的恢復和發展。中國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使越來越多發達國家的政黨調整對華關系,要求與我黨交流合作,我們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政黨關系有了長足的進展。多數國家的政黨同中國共產黨恢復了交往,不少在歐洲影響較大的政黨紛紛派團訪華或派人與中國共產黨接觸。我們黨同一些歐洲左翼政黨的交往有較大發展,同一些右翼保守黨,如美國保守黨思想庫、英國保守黨、德國基督教聯盟也有了新的接觸。最后,通過與未建交國政黨往來,增進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為實現國家關系正?;瘎撛鞐l件。中國共產黨已經與半數以上未建交國家的30多個主要政黨建立了多種形式的聯系,并繞過國家關系的障礙,派團訪問了與中國未建交的國家,結交了朋友,推動了經濟貿易合作,也為實現國家關系正?;茉O理解和友誼的橋梁。此外,同一些國際政黨組織的多邊交往明顯增多,我們與社會黨國際、歐洲民主聯盟、歐洲議會黨團、美洲基民黨等國際政黨組織都有往來。我黨出席了社會黨國際、基民黨國際代表大會??傊?,我們既同各類政黨的高級領導人往來,又同一般領導人保持經常聯系;既同共產黨、工人黨往來,又同其他性質政黨往來;既同執政黨往來,又同參政黨、重要在野黨往來;既同社會主義國家的政黨往來,又同發展中國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政黨往來。形成了全方位發展黨際關系的新局面。擴大發展與不同類型國家政黨關系,拓展了中國外交的活動舞臺,增強了中國共產黨的國際影響。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政黨外交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把加強對外經濟交流,促進經貿合作,作為黨對外交往的重要內容,這是中國共產黨發展黨際關系的全新領域。冷戰結束后,國際關系中經濟利益、經濟安全、經濟關系因素突顯,加快經濟發展成為各國首要目標,謀求經濟利益成為國際政治斗爭的主要內容,經濟外交成為各國外交的主要內容,中國外交為經濟建設服務成為外交活動的基點,拓展對外經貿合作,引進資金、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成為中國外交的重要目標,維護經濟利益、經濟安全成為中國對外關系中所追求的最大國家利益。黨的第三代領導在對外交往中,明顯加大了經濟外交的力度。中國共產黨在同許多國家政黨的交往中都已不滿足一般性的交往,更加注重交往的實質性內容,注重就各國普遍關心的經濟發展戰略、治國理政經驗的交流、學習與借鑒。中國共產黨也更加注意考察、研究當今世界各國政治、經濟的新情況、新變化,吸收、借鑒一切對我們有益的人類文明成果。由于經濟問題已成為各國政黨關注的焦點,許多外國政黨在黨際交往中要求加強經貿合作的愿望非常強烈,中國共產黨在對外交往中也將促進貿易合作、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為有關省市和經濟部門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提供信息、牽線搭橋,廣辟雙邊、多邊合作途徑,作為對外工作的重要內容。近年來,由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區的負責人率團出訪,在外國政黨朋友的協助下與往訪國企業廣泛接觸并達成了一些經貿合作意向,受到我有關省市、自治區和往訪國的歡迎。另外,有針對性的派出一些團組對外國經濟發展模式、投資環境、城市交通管理、農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開發進行專題考察。隨著中國加入WTO的實現,中國共產黨在黨際交往中經濟活動的內容將會進一步加大。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共產黨與各國各類政黨間的交流與合作關系發展順利,已同世界上近140個國家和地區的340多個不同類型的政黨和組織建立和保持著廣泛的、不同形式的聯系和交往,形成了一個以各國執政黨、參政黨和重要合法在野黨為主要對象的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黨際交往的新格局。目前,政治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國際形勢和政黨形勢都發生著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各國都在進行結構性調整,都在謀求更大的發展機遇和爭取有利的國際地位,政黨政治更具多樣性。隨著國際關系相互依存的深化,各國政黨之間的交往也必然更加密切和活躍,黨際關系在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推動國家關系的穩定與健康發展、加強國際事務中的交流與合作中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視,中國共產黨的對外工作擔負的歷史責任更加重大,領域更為寬廣。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2卷)[C].

[2]鄧小平文選(第3卷)[C].

[3]人民日報[N].198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