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論體系

時間:2022-02-17 10:55:00

導語: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論體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積累了治黨治國治軍新的寶貴經驗,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主題鮮明、內涵豐富、結構嚴謹、品質科學,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務、思想、鄧小平理論豐富和發展的理論體系。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科學系統的理論內涵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學總結黨成立以來的基本經驗為歷史根據,以科學判斷當今國際局勢為時代背景,以科學認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探索為實踐基礎,以科學分析黨的歷史方位和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為現實依據,形成了治黨、治國、治軍三個相互依存,又各成系統的三個理論子系統,共同構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

1.治黨理論?!叭齻€代表”重要思想首先從“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出發,對黨的自身建設進行探索,取得了重大理論與實踐突破。(1)全面推進新的偉大工程。即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提出、十五大規范的“把黨建設成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提出的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相比較,新的偉大工程內涵更豐富,更具時代性。第一,在黨的新的偉大工程中寫上了鄧小平理論,并把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放在首位;第二,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強調提高黨抵御各種風險的能力;第三,突出黨的先進性具體表現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第四,刪去了“布爾什維克化”,注重構造中國共產黨自己的黨建模式。(2)要求全黨努力解決好兩大歷史性課題,即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3)要求全黨努力探索并把握三大規律,即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增強黨的理論和各項工作的規律性。(4)著重加強四項建設。在思想建設上,強調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在組織建設上,堅持民主集中制,增強黨的團結與活力;建設高素質的領導干部隊伍,形成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領導層;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在作風建設上,在縣處以上領導干部中開展以“三講”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開辟了既開門讓群眾參與又不搞群眾運動的黨性教育方式;提出“八個堅持、八個反對”,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在制度建設上,修改了黨的章程,完善了黨內各項規章制度,強調一定要把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既做好經常性工作,又抓緊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5)強調以提高執政能力為重點,推進黨的建設。要求各級黨委和領導干部要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依法執政的能力和總攬全局的能力。

2.治國理論。以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用寬廣的眼光觀察世界,總結世界政黨執政的經驗教訓,同時對我黨50多年的執政史進行理性思考,形成了完整的執政思想體系。(1)執政指南:高舉旗幟,與時俱進。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這是政黨執政的首要理論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老祖宗不丟,又寫出新篇章,指明黨的執政必須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2)執政本質: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指出,我們作為執政黨,面臨的最根本的課題,是能不能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996年在中紀委六次全會上,就提出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一概念。到建黨80周年時,科學完整地揭示了執政本質的內涵,并指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2](3)執政目標:全面小康,偉大復興。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4)執政基礎:本固邦寧,吏治清明。一再指出,群眾觀點是我們黨基本的政治觀點,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他一再告誡全黨,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他反復強調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只有把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工作切實做好了,把當前黨內存在的腐敗問題解決好了,我們才能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基礎。(5)執政要務:發展第一,增強國力?!叭齻€代表”重要思想是以發展這一主題來貫穿的。同志多次強調我們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使命,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握住了這一點,就從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6)執政動力:改革開放,開拓創新。指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改革的實質是體制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變革的先導;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這是我們要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7)執政方式:法德兼治,政治文明。黨的十五大報告第一次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在2001年又提出以德治國的重要思想,并強調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法治與德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爾后,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從依法治國到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再到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標志著我黨對執政方式的認識達到一個新的水平。(8)執政原則: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我們黨是執政黨,黨的領導核心作用要通過執政來實現。如何執好政,按什么原則執政?同志指出,要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體制,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既保證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又充分發揮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民團體和其它方面的職能作用。

3.治軍理論。建立鞏固的國防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圍繞打得贏、不變質兩個歷史性課題,豐富和發展了我黨的軍事理論。(1)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是我軍的根本原則和制度,是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是我軍建設的首要問題。(2)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全軍各項建設的首位,使軍隊現代化建設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軍隊建設必須堅持以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3)實行積極防御的軍事戰略方針,全面提高高技術條件下的防衛能力。我軍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大膽創新,要努力解決好諸軍兵種聯合作戰問題;要實施科技強軍戰略,加強質量建設;人才是建軍治軍之本,要下力氣抓好人才戰略工程。(4)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全面加強軍隊建設,推進我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5)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國防現代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使國防在國家財力增長的基礎上不斷有所發展,必須形成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機制。(6)探索新的歷史條件下治軍的特點和規律,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各項改革。堅持從嚴治軍,依法治軍;建立和完善三軍一體、軍民兼容、平戰結合的聯勤保障體制;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增加自主創新能力;按照平戰結合、平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方針,完善國防動員體制,提高國防動員能力;增強全民國防觀念,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建了嚴謹周密的理論結構

正確的理論是以科學的內涵為核,以嚴謹的結構為殼。“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圍繞主題,邏輯嚴謹,構建了同心圓式的理論結構。

同心圓的第一圈為核心理論?!爸袊伯a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三句話,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論之核。

同心圓的第二圈是基本理論。任何理論體系,都是由它涵蓋的領域中相互依存又相互獨立的子系統所構成,子系統的基本原理就是基本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由治黨理論、治國理論和治軍理論三個自成體系又相互聯系的子系統所構成。

同心圓的第三圈是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提出的一系列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譬如,在治黨方面的新觀點:黨的先進性是具體的、歷史的;判斷人們政治上先進和落后的標準,主要應該看他們的思想政治狀況和現實表現,看他們的財產是怎樣得來的,以及對財產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們以自己的勞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作的貢獻;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對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要把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自覺為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斗,經過長期考驗、符合黨員條件的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吸收到黨內來,增強黨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等等。在治國方面的新觀點: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與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相結合;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路子;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新興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合法的勞動收入和非勞動收入,都應該得到保護,等等。在治軍方面的新觀點:推進軍隊質量建設,必須依靠科技進步;科技練兵是提高我軍打贏高技術戰爭能力的根本途徑;新軍事革命,實質上是一場軍事信息化革命;等等。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弘揚了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同志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發展的、前進的,我們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會突破我們,這是社會前進的規律。這就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建立了一個開放的體系,賦予了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從起源來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產物。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系統、發展的理論?!叭齻€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最新成果?!啊齻€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創造性地運用它們分析當今世界和中國的實際”[3],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做到既不割斷歷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時代、又不超越階段,以科學的、與時俱進的而非教條式的、因循守舊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科學回答了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和實標問題,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面積累了新的寶貴經驗,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從內容來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時俱進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笆冀K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4]“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堅持黨的先進性聯系在一起,上升到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黨的指導思想的高度,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賦予馬克思主義鮮明的時代精神和實踐要求,為我們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規律、更好地推動社會主義事業做出了新的理論概括,為我們制定和實施科學戰略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為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提出了新的理論要求,為我們不斷在實踐中推進理論創新打開了新的理論視野。

從效果來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時俱進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十三年來,以為核心的領導集體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新的實踐,經受住了各種風險的考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豐碩成果,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國防和軍隊建設邁出新步伐,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祖國統一大業取得新進展,對外工作開創新局面,黨的建設全面加強,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推動了中國與時俱進,推動了社會主義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中共中央宣傳部,學習出版社,2003年6月,第4頁。

[2]《論黨的建設》,,人民出版社,第505頁。

[3][4]:《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土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