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鄧小平理論特色
時間:2022-09-20 08:16:00
導語:詮釋鄧小平理論特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繼思想之后,我黨的又一主要代表人物鄧小平同志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開始深入研究關于社會主義的命題,對于“社會主義是什么?”“社會主義該如何建設?”這樣的問題也給予了精辟的答案,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也就這樣產生了。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著重對鄧小平理論的特色進行研究和闡述,希望能對鄧小平理論的研究課題提供一點方向和參考。
關鍵詞:鄧小平理論研究特色
鄧小平理論不但很好的遵循和繼承了所有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原理,還特別體現和突出了一些有關時代和我國自身的特色。也正因為如此,鄧小平理論的形成也正好說明了我國的共產黨人對于馬克思主義的認知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科學水平,因此它不僅對于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的發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深入也有特別深遠的意義。鄧小平理論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而這些特色正是鄧小平同志努力堅持實事求是、理論結合實際的完美典范。
一、鄧小平理論的時代特色
馬克思主義與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產生了兩個著名的理論成果,一個是思想,另一個就是鄧小平理論。所有理論的創立都是來自于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相關的社會歷史條件影響和要求,鄧小平理論便是如此,雖然理論的創立也有共產黨人和全國人民的集體努力,但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鄧小平同志的素質條件,因此鄧小平理論的最鮮明特色便當屬它的時代特色。
(一)主題上的特色
鄧小平理論時代特色的根本在于它非常準確的揭示和體現了時代和平與發展的這個主題。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這段時間,時代背景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沒有了戰爭、沒有了革命,迎來了和平與發展的時機,中國作為第三世界的代表也開始悄然興起,世界上的政治慢慢走向了多極化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也就成了眾多國家最中心的任務。正是這些種種的變化與沖擊,讓鄧小平開始走出舊觀念的束縛,作出了一個屬于當今時代的新判斷。他說,此時世界上最大的問題,一個是關于和平的問題,一個是事關經濟的問題也就是發展問題。這樣的一個判斷代表著對于國內國際新形勢下的一個比較總體的認識,而這正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也正是因為這些,他才提出了要通過經濟建設來對社會主義制度進行鞏固的理論。
(二)繼承性特色
鄧小平理論的一些特色,不光是對于時代背景的準確把握,還表現在它基于馬克思主義以及對思想的一些繼承和發展。因此我們可以說鄧小平理論不僅是創新,它也有繼承。鄧小平理論完全可以稱為當代社會的中國馬克思主義,鄧小平在分析問題時,用得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但很好的堅持和理解、運用了完整的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還著重克服剔除了其中的一些教條主義的錯誤思想,將馬克思主義中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一些具體實際相結合,系統的也是最先回答了怎樣在一個經濟落后的國家發展社會主義的一些問題。鄧小平同志在新的背景下,也用比較新的思想和觀點發展了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
(三)實踐性特色
鄧小平理論是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中發展起來的,也正因為如此,實踐性是一個非常顯著的特色。之后,我國該如何發展的問題擺在全國人民的面前。其中所反映出來的所有矛盾和問題都需要有一個新理論的誕生,也就是在這樣的社會實踐中,鄧小平理論誕生了。另外,鄧小平還堅持著理論要指導實踐的思想,因此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對于中國建設道路該如何走進行了辛苦的探索,也開始慢慢形成了一些觀點和原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本框架也就這樣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礎也得到了奠定。我們可以自豪的說,鄧小平理論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同時改革開放的成就也很好的證明了這個理論的在指導實踐上的巨大作用。
(四)創新性特色
鄧小平理論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思想上有著自己的創新性,而這個創新性還不是簡單的細枝末節的創新,而是一個系統上的創新。他以堅持馬克思主為創新的提前,認為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才能更好的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也只有這樣才能在遇到新問題、新情況的時候研究和解決新問題,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和豐富馬克思主義。以此同時,還應做到從實際出發,破除“唯書論”,堅持在實踐中發展和繼承、創新馬克思主義。
二、鄧小平理論在立論基礎上的特色
鄧小平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與我國具體情況結合的完美典范,也正是因為如此,它的理論基礎也就顯得比較特殊。
(一)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統一
實事求是這個思想路線最初是思想對于馬克思主義的一些繼承與發展,在進行社會主義方面革命與建設時,它是我們最為珍貴的法寶之一,可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它卻開始偏離了這個思想路線,便是典型的例子,對于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事業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面對撥亂反正的關鍵時刻,鄧小平同志最先重新讓實事求是的路線回到了原本的軌道上,也因此讓中國開始了新的航向。也正是因為在這個重新引導我黨走入正確思想路線中,鄧小平將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統一到了一起,為我黨的思想路線增添了有特色的新內涵和內容。鄧小平認為,思想與實際的符合,主觀與客觀的符合便是解放思想,也就是實事求是。有了這樣一條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相統一的思想路線之后,我黨解決了有關國家和黨前途的重大問題,也讓馬克思主義得到了創新和發展。因此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相統一成為了鄧小平理論的內在動力,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所在。
(二)社會主義本質論
社會主義的建設理論是建立在“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問題的討論基礎上的??梢哉f如何科學系統的把握住社會主義本質,是建設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基礎。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曾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编囆∑綄τ谏鐣髁x本質的觀點,不但改變了過去的一些偏頗認識,還改變了原本的模式下的本質內容,可以說是對于社會主義本質創新提煉。但是這卻并不是說這個理論就完全摒棄了馬克思主義的內容,這個社會主義本質的提出還是馬克思主義的,它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基本原理,也同樣堅持了關于社會主義觀念的所有科學和符合實際的觀念。只是在原本基礎上提出的新概念卻成為了我們有力的思想武器,把我們從那些不符合實際的情況種解放出來,讓我們的社會主義觀念有了很好的更新。
(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和我國國情的具體結合,是鄧小平理論的很大一個特色,也是這個理論的重要基礎和組成部分。沒有了中國這個具體的實際,根本就不可能對鄧小平理論有個真正的了解,也就說不上要怎樣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了。
1875年,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第一次闡述了共產主義在發展過程中的一些階段性問題,并且明確的將共產主義劃分為低級階段和高級階段。可是由于他們沒有經歷建設的實踐,因此對于發展中要經歷多少階段沒有作出更具體的論斷。而列寧在領導俄國建設社會主義時,明確的把共產主義發展的第一階段稱之為“社會主義”,而將馬克思主義與我國國情結合起來,進一步將社會主義不同階段的劃分明確提了出來,將建立與建成做了區分。在研究不斷深入的同時,鄧小平對于這方面的認識開始逐步走向了成熟,在十三大前夕,他對于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很精辟的概括:中國社會主義是處在一個什么階段,就是處在初級階段,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就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
三、結語
總之,鄧小平不但引領著中國人民順利進行了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還為我們能夠繼續繼承和推進馬列主義的中國化事業留下了理論指南?;仡欉^往,展望未來,在歷史的新形勢下,我們要一如既往的理解和堅持鄧小平理論的精髓與實質,不僅要以鄧小平理論為原則,還要更為深刻的認真思考和理解鄧小平理論的鮮明時代特色和中國特色。
- 上一篇:鄧小平理論視角下我國漸進式革新和管理轉變
- 下一篇:企業新來員工全年總結
精品范文
1詮釋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