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鄧小平民族工作理念

時間:2022-12-15 03:49:00

導語:小議鄧小平民族工作理念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鄧小平民族工作理念

1鄧小平民族工作的三個定位

(1)民族問題性質的定位——人民內部問題。

從20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認為階級和階級斗爭是民族問題產生和存在的根源,只要有民族問題就是階級問題,民族問題是現象,階級問題是本質。把所有的民族問題都劃歸為階級問題,從根本上否認不同民族勞動人民之間存在的民族問題,用處理敵我矛盾的辦法處理民族關系中的人民內部矛盾,導致民族工作領域出現大量冤假錯案,嚴重損害了我國民族關系的健康發展。1976年6月,鄧小平指出:“我國兄弟民族經過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早已陸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結成了社會主義的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關系?!编囆∑酵居H自主持起草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強調:“必須明確認識,現在我國的民族關系基本上是各族勞動人民之間的關系”。這就進一步揭示了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性質基本上是勞動人民之間的關系,民族矛盾主要是人民內部矛盾。鄧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性質的科學判斷,意義重大。

(2)民族關系的定位——新型民族關系。

1979年6月,鄧小平同志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二次會議開幕詞中指出:“我國各兄弟民族經過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早已陸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結成了社會主義的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關系?!蔽覈拿褡尻P系基本上是各族勞動人民之間的關系。使人們解除了在社會主義民族問題、民族關系認識上的思想羈絆,解放了思想,從而實事求是地看待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為我國民族關系理論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團結、互助、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本質特征,平等是基石,團結是主線,互助是保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不斷深化關于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基本特征的理論,充分反映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基本精神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充分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基本奮斗目標,是對馬克思主義民族關系理論極大的豐富和發展。

(3)民族工作原則的定位——平等原則。

新時期鄧小平的民族理論最鮮明的立場和原則就是民族平等。1987年鄧小平針對西藏問題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民族歧視,我們對西藏的政策是真正的立足于民族平等”“中國境內各民族是真正平等的”這也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民族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民族平等要切實的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平等。站在民族平等的立場上才能進一步貫徹和落實民族發展的各項任務。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傳統、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特別要強調在政治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后,我們完全實行民族平等的政策,而且在具體政策上更多地照顧少數民族利益。

鄧小平強調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也是真正的民族平等的體現,因為社會主義民族平等政策的真實性和優越性,不僅體現在政治和法律上給予每個民族平等權利和地位,而且要在國家和先進民族的幫助下,使經濟社會文化落后的民族得到較快發展,逐步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的平等目標。鄧小平曾深刻的認識到我們的民族政策是真正的民族平等,黨和國家要注意照顧少數民族的利益。

2鄧小平對民族工作的三點切入

(1)加強民族大團結是處理民族工作的著手點。

鄧小平高度重視民族團結,把民族團結與不同時期黨的中心任務緊密結合,正確把握民族團結的內容,將民族團結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著手點。從民族團結的內容來說,民族無論大小、先進與落后,都要真誠的團結。它主要指民族之間的團結,也包括民族內部的團結。從民族團結的實質來說,是有特定階級內容的團結,主要是各民族中的無產階級、勞動人民之間的團結。在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消滅的我國社會主義時期,是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團結。

在鄧小平關于民族團結的思想中,把反對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消除民族隔閡作為加強民族團結的先決條件。也就是說,在我國這樣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里,不僅要加強漢族與少數民族的團結、少數民族之間的團結,而且特別強調加強整個中華民族的大團結;不僅包括境內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基礎上的團結,而且包括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在愛國主義基礎上的團結。

(2)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處理民族工作的制度保證。

鄧小平在充分肯定以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制定的民族區域制度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此制度,1984年,中國人大六屆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標志著我國民族區域制度進入了法制化發展的新階段。要把我國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用法律形式規定下來,要從法律上解決這個問題,要有民族區域自治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建設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成就,極大地調動了少數民族群眾投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為我國民族問題的順利解決提供了科學的制度保障和堅實的物質基礎。

(3)培養先進的民族干部是民族工作的關鍵之處。

“要樹立一個選拔民族干部的標準,注意培養和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干部問題具有極端重要性,少數民族地區工作能不能搞好,關鍵是干部問題。對思想作風正派,堅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又有突出工作表現和一定資歷的同志要大膽提上來,甚至放到很高的領導位置上來?!秉h必須在各個地方注意培養熟悉當地情況、同群眾有密切聯系的本地干部。在少數民族地區,黨必須用最大的努力培養本民族的干部。從領導體制上使人民能夠在政治上享受到真正的平等,在經濟上,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如果我們不在這三方面取得成效,這種歷史的隔閡、歷史的裂痕就不可能消除。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只有在消除民族隔閡的基礎上,經過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華民族美好的大家庭。從而在少數民族領導干部上首先體現出民族政策的先進性和優越性,為實現真正的民族發展提供其領導保障。

3對鄧小平民族工作的繼承和發展

(1)民族工作的軟實力的繼承和發展。

鄧小平民族理論同樣也是一個開放和不斷發展的理論,以和為黨中央的領導集體繼承其理論的優越性,繼續肯定民族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弘揚民族文化,維護民族地區的穩定,同時繼續把鄧小平民族理論研究推向深度和廣度的發展。曾說“在民族問題上我想強調三句話:一是繼續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民族關系,二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三是加快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蔽覈拿褡鍏^域自治得到扎實推進,法制化建設成效顯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確立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得到堅持和完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在全社會廣泛開展,民族團結的觀念牢牢扎根于千家萬戶。

(2)民族工作的硬實力的繼承和發展。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努力提高民族地區生產力水平,進一步促進各民族進步和共同繁榮。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問題,不只對西部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我國整個少數民族經濟的發展也必然要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黨和國家始終堅持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堅持國家幫助、發達地區支援、民族地區自力更生相結合,實現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進步。少數民族地區雖然自然環境惡劣,但是自然資源的原生態也形成了奇特的景觀,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進而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增長,從大面積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民族地區人民的生活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今天的民族地區,成為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成為國內外向往的旅游勝地這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重大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勝利,也是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