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區黨的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時間:2022-03-15 10:29:31
導語:城市社區黨的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五個方面闡述城市社區黨的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分析其產生的原因,為城市社區黨建工作總結新經驗、尋找新辦法、探索新道路、開創新局面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城市社區;黨的建設;問題;成因
一、當前形勢下城市社區黨的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思想建設方面
城市社區黨組織和居民的思想政治素質亟待提高。就社區黨組織和黨員本身而言,社區黨組織不能真正起到自身的領導角色,某些黨員對社區缺乏的一定認同感。社區黨組織對黨建工作未形成統一的向心力,對社區黨建工作發展的優劣是以社區經濟建設的成效為標準的;以空洞的喊口號、走過場來體現活動開展的實施和進展。社區黨組織成員普遍具有以下特征:政治覺悟和黨性修養不高,思想觀念較保守,理論知識水平較低,服務意識較薄弱,加之黨員隊伍階層差異化,使之不能與當前形勢下城市社區黨建工作的新任務和新要求相適應。例如,失業黨員、退休黨員、流動黨員以及新形成的經濟組織和社會團體等龐大而復雜的黨員群體,他們在思想觀念、綜合素質以及對事物的認知程度上各有所異、表現不一,這就增加了在思想教育層面管理的難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區黨建工作的發展、完善和創新。
(二)組織建設方面
城市社區黨組織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首先,黨組織在社區黨建與單位黨建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差異性。單位黨建中的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制度保障的,而對于社區的黨組織而言,雖然我國的黨章中對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的作用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在現實中往往流于形式,部分社區居民并不明確黨組織的具體作用,沒有認識到黨組織在社區中的地位。其次,由于社區居民自治意識較強,社區中的其它組織對黨組織的關注和配合較少,存在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不能達到有效共識,這使得社區黨組織對社區其它組織的調控和領導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和約束。
(三)作風建設方面
城市社區的黨建工作需要一批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覺悟和具備“為民服務”工作理念的高素質、高水平的優秀社區工作者。而在目前,城市社區中的黨政工作者主要是由退休黨員、流動黨員、失業黨員等不同的黨員群體組成,其思想政治覺悟和敏感性參差不齊,對社區黨建工作缺乏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工作方式單一。一些社區黨員干部在工作中的實際作為與平時宣傳的思想相悖,個人行為不自重、不自律,犯錯誤后更是不自省、不自檢。還有部分社區黨員認為作風建設與自己無關,僅僅是社區領導的事情。由此可見,城市社區的作風建設需要每一位黨員樹立正確的意識,同時,每一位社區黨員干部更應該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做好表率作用。
(四)反腐倡廉建設方面
首先,社區干部廉潔自律意識需要進一步加強。當前的社區廉政建設就像是“一陣風”,只是為了應付成績而拘泥于形式主義,忽視了廉政建設的手段和過程。社區的黨風廉政教育開展的不夠深入,黨員干部對廉潔自律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對社區新的形式認識不清,缺乏終身學習的意識。其次,社區黨員的監督管理體制和考核機制不夠健全。隨著不同社會群體向社區空間的不斷轉移,社區的監督和考核工作領域也隨之拓寬,加之社區基層組織部門黨員干部人手不夠、力量不足,社區干部的監管和考核工作的開展往往是臨陣組合,未形成統一的合力,這種不利局面增加了社區監管的難度,影響了社區機制發揮的效用,從而造成了社區監督機制不全面、監督手段不靈活、考核效果不起色的局面。
(五)制度建設方面
首先,社區黨組織的管理機制不適于社區發展的新要求。當前社區黨建工作的組織方式仍比較滯后,習慣聽從于行政命令來開展黨建工作,僅僅是為了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而對綜合的、協調指導性的社區管理方式還比較生疏,沒有把社區黨建工作真正落實到實際中去,從而難以適應當前形勢下社區發展的新要求。其次,社區的黨組織與單位的黨組織難以通過聯動形成有效的合力。〔2〕社區的黨組織和單位的黨組織雖然同屬一個區域,但是單位黨組織對共駐共建的理念缺乏充分的認識,因為二者之間不存在隸屬關系,所以沒有形成合理的約束機制,缺乏良好的溝通,甚至是互不干涉,加之行政體系中的“條塊沖突”也反映到社區黨組織的關系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在制約了單位黨組織參與并推進社區黨建工作的積極性?!?〕再次,社區黨建工作缺乏持久的物質保障機制。當前社區黨建工作的經費來源主要是靠政府的撥款,經費來源渠道單一,而所得的經費只能保證社區日常的基本開支,根本沒有額外資金開展黨建工作。由此看出,政府和社區所在的駐區單位對社區建設及其黨的建設的資金支持和力度還遠遠不夠,缺乏計劃性和長遠性。
二、當前形勢下城市社區黨的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成因
(一)社會轉型期內源性矛盾的影響
我國社會的轉型,使得原有的制度和新建的制度在摩擦和沖突中不斷融合,而我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也是由制度內在的沖突引起的。社會的轉型是新舊制度更迭的過程,原有的制度體系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而新的制度也在實踐和探索的道路中逐漸建立。在這種新舊制度交替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當前城市社區黨的建設由于受到社會轉型期內源性矛盾的影響,面臨著諸多問題,從而阻礙其順利發展。
(二)受所有制結構和階層結構變化的影響
隨著我國深化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階層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形成了許多新的社會經濟組織和社會團體,并逐漸向城市社區空間轉移,使社區的人口數量不斷增加,而各階層之間的政治觀念、經濟觀念、文化觀念以及社會觀念也存在著多樣化和差異化。社區人口數量的增加,社區成員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差異,使得社區工作者承擔的社會職能更多,進而擴大了城市社區管理的范圍,影響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另外,越來越多的“單位人”向“社會人”轉化,大量的退休黨員、失業黨員和流動黨員涌入到社區中來,而這些黨員的政治覺悟高度和黨性修養水平參差不齊,從而在社區中引起不同的矛盾和利益訴求,增加了社區黨組織管理的難度,進而阻礙了社區黨建工作的順利發展。
(三)城鄉一體化對城市社區黨的建設的沖擊
黨的十八大以來,統籌城鄉發展成為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關注和部署規劃的重要思想。隨著城鄉二元結構體系的日漸瓦解,越來越多的農村化為城市社區,逐漸納入了城市發展的行列,形成了城市的管理體制和發展模式,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日漸走向正軌。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新背景下,城鄉一體化既給城市社區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又給城市社區黨的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大量的農村化為城市社區,增加了城市社區的數量,形成了多樣化的社區類型,從而向各個社區間及社區內的黨群與黨干關系的有效整合和協調提出了挑戰。各個社區間形成了各自為政、各自為戰的格局,村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共存,使得原來屬于村黨組織的職責被轉移到城市社區中來,而二者在思想觀念、管理方式、領導手段、社會關系以及文化認知等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從而使得城市社區與由農村融合而來的新社區之間產生了一些矛盾。由此看出,城鄉一體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社區共建格局很難形成,無法實現社區資源的整合和共享。
(四)部分社區領導干部對社區黨的建設存在認識上的偏差
首先,部分社區領導干部對社區黨的建設還存在著形式主義,“會上條條框框,會下無動于衷”,“喊喊口號,走走過場”的現象屢見不鮮。其次,部分社區領導干部對社區黨建工作發展的優劣總是以社區經濟建設的成效作為衡量標準,缺乏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最后,部分社區的領導干部為了自己的利益,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在了提升職位上,對創新社區建設及其黨的建設無暇顧及。另外,部分所屬原單位黨員的“單位意識”較強,而“社區意識”較弱,對所在社區的黨建工作不夠關注和支持,存在著社區黨建工作與自己無關的心理,故而沒有起到模范先鋒的作用。
三、結語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的戰斗堡壘,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擔負著聯系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團結群眾、服務群眾、增強黨的凝聚力和社會協調能力的重大政治責任,直接關系到基層社會的繁榮穩定與發展。〔4〕黨的十八大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對當前形勢下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報告中提出“要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強化農村、城市社區黨組織建設”,“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帶動其他各類基層組織建設”,并且指出“我們黨擔負著團結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薄?〕由此可見,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就要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的科學化水平,把各方面的優秀人才聚集到黨和國家的建設中來,努力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從城市社區黨的建設著手,夯實執政黨的執政基礎。
作者:張瑞煊 單位:大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參考文獻〕
〔1〕鄒婷.轉型時期城市社區黨建的理論思考〔J〕.黨建理論,2013,(09).
〔2〕張桂鳳.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工作的思考〔J〕.鄂州大學學報,2014,(01).
〔3〕張艷國,劉小鈞.十八大以來我國社區治理的新常態〔J〕.社會主義研究,2015,(05).
〔4〕趙瓊.淺論城市社區黨建與傳統城市基層黨建的差異性〔J〕.廣州社會主義學報,2011,(04).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 上一篇:直埋供熱管道安裝工程質量探討
- 下一篇:影響堤防護坡工程質量的問題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