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代表”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新發展
時間:2022-04-17 11:51:00
導語:“三個代表”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新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正文】
同志關于“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對黨的性質、宗旨、任務等進行了新的精辟的概括,科學地回答了新時期黨的建設面臨的一系列時代課題,指明了新時期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奮斗目標、衡量標準和基本途徑,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保持和發揚黨的先進性,順利推進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三個代表”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發展的新境界
在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發展史上,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總是立足于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圍繞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實踐和任務,不斷回答黨的建設面臨的時代課題,把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推向前進。同志關于“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不斷發展的內在邏輯與全面加強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時代要求的有機統一。
在新的世紀,我們黨面臨著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肩負的艱巨的歷史使命,迫切要求我們在堅持黨的領導的同時,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估計形勢,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同時,“聚精會神抓黨建”,繼續推進執政黨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叭齻€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正是同志立足時代要求,總結歷史經驗,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特別是鄧小平執政黨建設理論所取得的重大理論成果。
“三個代表”的核心,是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建設高度繁榮的社會主義文化、實現和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一偉大歷史使命,進一步提煉、升華,并使之上升為執政黨建設的根本指導方針。它深刻揭示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建設的遠大目標、根本標準、內在要求和正確方向,完整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面向新世紀、迎接新挑戰、解放新問題、完成新使命的時代形象,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發展的新境界?!叭齻€代表”的重要思想,用“先進”一詞限定生產力、文化,說明只有代表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黨才是先進的,把黨建總目標中的“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具體化了;把代表先進文化作為黨建中具有基礎性、決定性的因素之一,是對黨的十五大關于文化是綜合國力重要因素論斷的深化,在確立黨建目標上視野更開闊了;把發展生產力和文化、實現人民利益這一執政黨的“治國”方針和歷史任務,提煉、上升為執政黨“治黨”的根本指導方針,回答了面向新世紀我們應該“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重大歷史課題,使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得到了新的升華。正是在此意義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史上一次重大的理論突破。
“三個代表”是我們黨迎接時代挑戰的根本保證
當今世界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各國人民的普遍要求,世界格局經歷著規模空前的歷史性調整,多極化趨勢日趨明顯,世界局勢總體趨于緩和。但是,冷戰思維依然存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又有新的發展,西方敵對勢力出于建立“單極世界”的企圖,不愿看到中國繁榮強大,加緊對我實施“西化”、“分化”。同時,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經濟、網絡經濟正逐步主導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圍繞科技實力、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較量日益激烈。我們能否在國際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關鍵還是要看我們黨能否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把握發展機遇,盡快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
時代的變化,新的考驗和挑戰,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內涵、特別是加強黨的建設的政治意義,空前地凸現出來。中國共產黨人有責任深入研究錯綜復雜的歷史現象,總結經驗教訓,以利加強自身建設,從而始終堅持做到:在世界大轉折中走在時代前列,在中國社會全面發展中走在前列,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中走在前列;在思想、政治、組織和作風上,進一步保持和發揚自身的先進性和戰斗力。從這個意義上說,“三個代表”科學地回答了時代變化條件下“我們應該建設成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一重大時代課題,為黨在世界格局嬗變中保持和發揚自身先進性和戰斗力,指明了方向。
“三個代表”是黨始終保持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的根本保證。20多年來,我們黨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依據所處時代條件和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客觀需要,不斷采取有力措施,標本兼治,大力解決黨的建設中存在的與“兩個文明”建設發展、與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不相適應的一系列問題,使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大大提高,使國家駕馭風云變幻的世界局勢、穩妥處置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大大增強。
事實證明,“三個代表”的提出,是同志從時代大趨勢、世界大格局出發,深刻思考新時期黨的建設面臨的各種風險和挑戰得出的必然結論。只要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始終牢記“三個代表”,努力踐行“三個代表”,我們黨就能在世界格局演變的激流中,經受住各種風險,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三個代表”深刻揭示了我們黨在復雜局面中統攬全局的內在要求
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我國各項事業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任何帶有根本性、持續性的社會歷史變遷,總是伴隨著主流與支流的相互激蕩,伴隨著正面與負面、先進與落后的斗爭,受到來自內部和外部各種因素的影響和牽制,呈現出空前多樣、復雜的局面。一是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原來潛在的各種深層矛盾凸顯出來。二是在開放環境中,西方敵對勢力的滲透力增大,各種腐朽、陳舊的東西借機滋生蔓延,一些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思潮同我們爭奪陣地、爭奪群眾,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三是黨內發生的一些腐敗現象,嚴重敗壞著黨的形象。這些,都對黨在復雜局面中把握社會發展大勢,統攬全局,完成跨世紀的歷史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復雜的局面中統攬全局,要求我們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更好地處理全局與局部、主流與支流的關系,正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正確看待和處理改革開放中遇到的各種復雜問題。同志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我們以“三個代表”統領黨的各項建設,使黨站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建設高度繁榮的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實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前列,以寬廣的視野和宏大的氣魄,把握社會歷史發展主旋律,打好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主動仗,推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面、健康地向前發展。
按照“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我們要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一系列重要論述和現代科技知識,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我國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全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善于開拓,敢于創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我國的實際國情、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有許多實踐經驗需要總結,許多重大現實問題需要解決,許多未曾認識的領域需要探索,沒有現成的公式可以套用。只有把學習和創造結合起來,在系統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廣泛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現代經濟、科技、法律等文化知識,不斷擴展自己視野的同時,理論聯系實際,不斷總結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并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矛盾和斗爭中駕馭全局,贏得主動;才能更好地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向前進。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三個代表”全面闡發了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的目標、標準和途徑
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三代領導集體,緊密結合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對新時期黨的建設進行了創造性的探索,明確提出要面向新世紀,迎接新挑戰,繼續推進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把我們黨建設成為以鄧小平理論為武裝、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考驗、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領導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叭齻€代表”的提出,不僅把新時期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總目標進一步具體化了,而且也為衡量新時期黨的建設的實際效果提供了根本標準。
如果說“三個有利于”是衡量黨的方針、政策正確與否的根本標準,那么“三個代表”則是衡量黨的建設得失的根本標準。在加強黨的建設過程中,凡是符合“三個代表”要求的,我們就堅持,就要不遺余力地去探索、去研究、去開拓;凡是不符合“三個代表”要求的,或者原來符合但在時代條件變化后不再符合的,我們就堅決摒棄。有了“三個代表”作標準、作保證,我們黨就能從根本上正確看待和解決自身建設上面臨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在黨的階級基礎問題上,正確看待和處理隨著改革深入出現的利益格局調整問題,進一步密切黨同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的聯系;在組織建設上,結合經濟成分、利益主體、社會組織和社會生活方式多樣化的社會背景,在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發展黨員、建立組織并發揮其政治核心作用,解決基層黨組織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在干部隊伍建設上,選準、用好干部,并采取措施大力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在作風建設上,遏止腐敗現象的蔓延,并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拒腐防變;在黨內生活中,加強理論學習、健全黨內民主、進行認真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等等。
總之,“三個代表”深刻揭示了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既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歷史經驗作出了科學總結,又對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重大發展。堅定不移地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是實現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的根本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