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將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抽象地對立起來 ——列寧學習和利用資本主義思想新探

時間:2022-04-17 12:28:00

導語:不要將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抽象地對立起來 ——列寧學習和利用資本主義思想新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不要將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抽象地對立起來 ——列寧學習和利用資本主義思想新探

【正文】

中圖分類號:A8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2529(2001)01—0010—05

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的發展,需要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別是正確認識和充分利用資本主義已經取得的有益成果。列寧在領導蘇維埃俄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對此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有許多重要的論述。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教條理解,再加上極“左”思想的干擾,習慣于“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抽象地對立起來”,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錯過了一些極好的機遇。今天,重溫列寧這方面的論述,對于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根據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的矛盾規律作出社會主義將代替資本主義的結論,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正如列寧后來所概括:“共產主義是從資本主義中產生的,它在歷史上是從資本主義中發展起來的,它是資本主義產生的那種社會力量發生作用的結果?!保?](P243)可對于到底什么是社會主義,馬克思恩格斯沒有進行詳盡的描繪,只是在分析資本主義基本特征的時候,或在與他們同時代的思想家進行討論的時候描述過社會主義社會的一些基本輪廓,他們認為:在未來社會里生產資料將實行全社會共同占有,在此基礎上實行有計劃的生產和按勞分配,因而商品、貨幣將失去作用而退出經濟生活,作為階級統治工具的國家也將喪失原有的職能而趨于消亡。而現實社會主義首先并不是在資本主義大工業極端發達的英、美、法、德等國產生,而是在社會生產力不發達、民族文化素質較差的落后國家首先取得勝利,如十月革命后的俄國和二戰后的中國等等。但是,馬恩對新社會粗線條的設想相當深刻地印入后來社會主義者的頭腦中,形成了一種對社會主義的傳統觀念。因此,十月革命勝利后,俄共(布)領導人在實踐中忠實于對社會主義的傳統認識,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出現過“戰時共產主義”時期,試圖用直接的便捷的道路過渡到沒有商品、貨幣、市場的社會主義??蓪嵺`證明這是行不通的。在這種情況下,列寧沒有讓自己繼續受原有觀念的束縛,而是從俄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現實出發,不斷修正過去信仰和尊崇的理論,逐步形成了自己關于在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

在俄國革命前,列寧對俄國國情的認識在總體看是偏高了。他總是將俄國同英、美、法等國家相提并論,并一同列為處于資本主義的高級階段——“帝國主義”。但是,在俄國革命后,特別是在國內戰爭和“戰時共產主義”時期以后,列寧對俄國國情的認識越來越清醒了。他認為,俄國之所以不能向社會主義直接過渡,“問題就在于我們直到今天還沒有擺脫半亞細亞的不文明狀態”[2](P357)。他列舉了俄國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上的嚴重落后性,認為俄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就是“提出和業已開始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重大任務與物質貧困、文化貧困之間的脫節”[2](P400)?!叭绻粋€國家大工業占優勢或者即使不占優勢,但是十分發達,那么直接過渡到共產主義是可能的,如果不是這樣,那么過渡到共產主義是不可能的”[3](P221—222)。因此注重實際的馬克思主義者列寧就開始探索從一個小農國家向社會主義前進的特殊道路。

列寧從俄國具體國情出發,沖破現成的理論和公式,不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抽象地對立起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重新進行了思考。他莊嚴宣布:“我們應該以現有的東西為出發點,我們應該以絕對確定的東西為出發點?!保?](P302)這個出發點就是俄國落后的經濟、小生產占優勢的國情。他認為:“在一個小農生產者占人口大多數的國家里,實行社會主義革命必須通過一系列特殊的過渡辦法?!币粤硪环N速度,通過另一些途徑,用“新的迂回辦法”,實行整個過渡。因為“社會主義無非是從國家資本主義壟斷向前邁進的第一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社會主義最完備的物質準備,是社會主義的入口,是歷史階梯上的一級,通過這一級上升到叫做社會主義的一級”[1](P164)。所以列寧堅決主張將不惜用獨裁的方式和野蠻的手段在俄國采用國家資本主義,并提出了一個極為深刻的觀點:“同社會主義比較,資本主義是禍害。但同中世紀制度、同小生產者渙散性引起的官僚主義相比,資本主義則是幸福。既然我們還不能實現從小生產到社會主義的直接過渡,所以作為小生產和交換的自發產物的資本主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應該利用資本主義(特別是把它納入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作為小生產和社會主義之間的中間環節,作為提高生產力的手段、途徑、方法和方式?!保?](P217)使私人資本主義也能促進社會主義,成為社會主義的“幫手”。因此列寧多次強調不要害怕資本主義。他認為用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本身是沒有錯的,而關鍵在于蘇維埃國家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形式來“培植”資本主義。其基本思路就是“用資本主義之磚,筑社會主義的大廈”,即利用資本主義,特別是國家資本主義來發展社會主義。列寧期望通過這條道路,使俄國逐步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并進而在此基礎上實現社會主義。

新經濟政策的實施,導致了列寧社會主義思想和建設大思路的重大變化,進而導致了他對社會主義整個看法的根本改變。這種根本改變是什么呢?早在1918年,列寧就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公式:“樂于吸取外國的好東西:蘇維埃政權+普魯士鐵路管理制度+美國的技術和托拉斯組織+美國的國民教育等等等等++=總和=社會主義”。[5](P520)列寧在實踐中,更深刻地認識到,對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來說,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比社會主義革命(奪取政權、剝奪剝奪者等等)更為困難。這是因為俄國原有的經濟基礎落后,現代化大工業基礎薄弱,存在著多種經濟成分,落后的小農經濟占優勢,文盲半文盲占全國人口75%以上。這種經濟、文化落后的狀況在歐洲除了俄國以外,“再沒有第二個”。因為俄國沒有比較豐富的資本主義“遺產”可以接受。因此,列寧多次強調,要建設社會主義,不要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抽象地對立起來,必須充分利用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服務。

(一)必須吸收人類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

列寧認為,社會主義是以龐大的資本主義文化所獲得的一切經驗為基礎的,要建設無產階級的文化就要了解人類全部發展過程所創造的文化。“無產階級文化應當是人類在資本主義社會,地主社會和官僚社會壓迫下創造出來的全部知識合乎規律的發展”[6](P254)。在他看來,要建設無產階級文化,要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其中包括要吸收和借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因為這是人類共同的文化成果,并不是資本主義獨占的東西?!榜R克思主義這一革命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贏得了世界歷史性的意義,是因為它并沒有拋棄資產階級時代最寶貴的成就,相反卻吸收和改造了兩千多年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的一切有價值的東西?!保?](P332)因此,“社會主義能否實現,就取決于我們把蘇維埃政權和蘇維埃管理組織同資本主義最新的東西結合的好壞?!保?](P170—171)

(二)要大力利用資本主義的技術和管理

列寧認為,任何社會化大生產都需要技術和管理,但技術和管理的本領不會因為這個階級是先進階級一下子從天上掉下來,加之俄國是在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資金、人才匱乏,缺少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社會化大生產的知識經驗,就此而言,更必須學習利用資本主義。利用資本主義,目的之一就是要盡快地把資本主義這套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學到手,不是僅僅依靠辦學校,必須在生產實際過程中學習。為此,他曾設想,把租讓地區辦成棋盤的格式,讓社會主義企業和資本主義企業縱橫交錯在一起,以便于學習利用資本主義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對此,當時許多人不能理解,認為學習西方資本主義“不是我們革命家干的事”。列寧堅決反對這種論調,他指出,有人認為“不向資產階級學習也可以建成社會主義,我認為,這是中非洲居民的心理。我們不能設想,除了以龐大的資本主義文化所獲得的一切經驗為基礎的社會主義以外,還有別的什么社會主義”[5](P252)?!叭绻銈儾焕觅Y產階級世界留給我們的材料來建設大廈,你們就根本建不成它,你們就不是共產黨人,而是空談家”[7](P6)。對于一部分人企圖在蘇維埃俄國禁止和堵塞利用資本主義的主張,列寧斥之為“愚蠢”和“自殺”,他強調,“一定要糾正這些錯誤,否則,后果不堪設想”。為了鼓勵大家學習資本主義先進的經濟管理科學,他還親自抓了在蘇俄學習和推廣泰羅制,并由國家出版了葉爾曼斯基的著作《科學組織勞動與泰羅制》,并為這本書寫了《白璧微瑕》的書評,還建議把該書作為職業學校和中學的必修教材,以便在蘇俄普遍推行泰羅制,但他并不主張全盤照搬,而是考慮到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的特點對這種制度加以改造。為此,他曾建議蘇維埃政府同美國工人團體簽訂合同,請他們向俄國工人傳授高度熟練的勞動技能,還要求在國營企業實行經濟核算、工資制等。列寧說:“已經奪得政權的工人階級,它給自己提出的任務是要把資本主義所積累的一切最豐富的、歷史上是我們必需的全部文化、知識和技術,由資本主義的工具變成社會主義的工具?!保?](P317)并明確指出:要吸收歐美一切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這是俄國第一等的首要任務。

(三)要充分發揮知識分子、專家的作用

學習、利用資本主義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知識、經驗,必然涉及到怎樣對待掌握這些技術、知識的人——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專家的問題。

十月革命前夕,列寧就指出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需要比以前更多的工程師、農藝師、技術人員、以及各種有科學知識的專家。他認為,社會主義的唯一物質基礎是以電氣化為特征的大工業,這種大工業的勞動是社會化的、大規模的,是建立在科學成就基礎上的,因而需要大批受過科學教育的專家,沒有具備各種知識、技術和經驗的專家指導,便建不成社會主義。但是在科學文化落后的俄國,去哪里聘請大批的專家呢?資產階級剛勝利時,曾利用了封建階級出身的人作管理工作,否則它就無人可用,而我們現在也有同樣的任務。社會主義俄國的建設事業不可能由什么新人來完成,應該而且也只能吸引和利用浸透了資產階級觀點的知識分子和專家,利用他們的文化和技術,除此別無選擇。

因此,列寧強調,對舊知識分子和專家們要采取無產階級的政策,即:政治上要團結他們,而不是排斥他們;工作上要信任和使用他們,以充分發揮他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生活上要關心他們,為其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列寧把那些具有豐富知識,學有專長的知識分子和專家當作寶貴財富,即便是一些對蘇維埃政權不滿的資產階級學者、教授也是主張盡力爭取,耐心教育。他要求黨和國家的各級領導干部,既要領導和指導專家們工作,又要愛護和尊重專家,虛心向專家們學習,并認為這是衡量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工作成績的重要標準?!叭绻粋€共產黨員只能議論‘領導’,不善于安排專家做實際工作,不善于使他們在實踐中取得成就。那么,這樣的共產黨員就毫無用處?!保?](P115)“只有那些懂得不向托拉斯的組織者學習就不能創造或實行社會主義的人,才配稱為共產主義者。因為社會主義并不是一種空想,而是要已經奪得政權的先鋒隊去掌握和采用托拉斯的東西。我們無產階級政黨,如果不去向資本主義的第一流專家學習組織托拉斯大生產的本領,那便無從獲得這種本領了?!保?](P289—290)他嚴厲批評了那些只會在辦公室里發號施令而不會與專家共事的領導者為“共產黨員自大狂”,認為那些出身于資產階級的“科學家和技術專家”要比妄自尊大的共產黨員寶貴十倍。正因列寧采取了正確的政策,使蘇維埃國家把科技、文藝等各個領域的一大批知識分子吸引到社會主義建設中來,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四)向資本家學習做生意

隨著新經濟政策的實施,列寧敏銳地看到必須向資本家學習做生意、學會資本家的經營之道。他在《論糧食稅》中說:“不要害怕共產黨員去向資產階級專家學習,其中也包括向商人,向合作社的小資本家,向資本家‘學習’?!畬W習’成績,只有靠實踐經驗來檢查:要比自己身旁的資產階級專家做得更好,要學會用各種辦法振興農業,振興工業,發展農業和工業的流轉。多花點學費并不可惜:為了學習要不惜破費,只要能學到東西就行?!彼麍詻Q地批判了那種輕商賤商的傳統觀念,并向全黨明確提出:“無產階級國家必須成為一個謹慎、勤勉、能干的‘業主’,成為一個精明的批發商,否則,就不能使這個小農國家在經濟上站穩腳跟?,F在,在我們和資本主義的(暫時還是資本主義的)西方并存的條件下,沒有其他道路可以過渡到共產主義。批發商這類經濟界人物同共產主義似乎有天壤之別。但正是這類矛盾在實際生活中能把人們從小農經濟經過國家資本主義引導到社會主義。”[8](P176)為此,列寧提出了“大家都去做經濟工作”的號召,要求共產黨員向國內外資本家學習經商,學會做生意,學會做經濟工作,并且警告“任何懈怠都是極大犯罪”。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五)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提高全體人民的文化水平

列寧指出:無產階級奪取了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基礎的經濟和政治手段是夠了。缺少什么?缺少文化、缺少本領”[2](P368)?!拔覀兩钌钪蓝韲幕话l達是什么意思,它對蘇維埃政權有什么影響,蘇維埃政權在原則上實行了高得無比的無產階級民主,可是這種文化上的落后性,卻限制了蘇維埃政權的作用,并使官僚主義復活,說起來蘇維埃機構是全體勞動者都可以參加的,做起來卻不是人人都能參加,不是法律阻礙了這一點,是文化的落后,對文盲來說只能是流言蜚語、傳聞偏見,而沒有現代政治?!保?](P399)列寧強調:“在一個文盲的國家里是不能建成共產主義社會的?!保?](P309)所以,列寧始終把掃除文盲,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知識水平當作一項十分重要的戰略任務來抓,并向全黨提出:“提高文化水平是最迫切的任務之一。”[8](P195)為此,在1920年7月19日專門成立了掃除文盲委員會。列寧認為:“僅僅掃除文盲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大大提高文化水平?!保?](P368)而且應把它提到一場深刻的文化革命的高度來加以認識?!艾F在只要實現了這個文化革命,我們的國家就能成為完全社會主義的國家了”[2](P368)。而這一切都有賴于充分發揮廣大教師的作用。但“我們沒有關心或者還沒有充分關心把國民教師的地位提高應有的高度,而不做到這一點,就說不上任何文化,既說不上無產階級文化甚至也談不上資產階級文化”[2](P357)。為了改變這種落后狀況,列寧高瞻遠矚地提出:“應當把我國國民教師的地位提到在資產階級社會里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的高度?!保?](P358)可以說列寧是社會主義國家里最早提出尊師重教的偉大決策人。

在人類歷史即將邁入21世紀,知識經濟倍受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之際,我們重溫列寧學習和利用資本主義的思想對我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必須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知識經濟是以科學知識為基礎的現代經濟,其形成和發展對于促進和實現人類社會生產力的超常規發展有著巨大的功能和作用,對任何國家或區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來說,既是一個新的歷史機遇,又是一場嚴峻的挑戰,而科教興國則是知識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發展知識經濟,對于發達國家來說,是其生產力發展的自然結果;對于工業化進程中的發展中國家,則是新的挑戰,也是新的機遇。因為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講,通過學習別國技術和經驗而趕上發達國家的難度將增加,后發制人的優勢作用將減弱。我國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形勢更為嚴峻,任務更為艱巨也更富有挑戰性,要做好走向知識經濟的準備,更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才能在下世紀立于不敗之地。

在知識經濟的發展中,知識是基礎,技術是核心,人才是關鍵。我國科教興國的戰略性國策,無疑是抓住了問題的實質,抓住了制約中國大跨度發展的瓶頸,抓準了促進中華民族綜合國力盡快提高的切入點。科學技術進步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源泉,是提高經濟效益的決定性因素。教育又是科技進步,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世界范圍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關鍵又在教育。今日的科技成就決定明日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而教育卻決定著明日的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科技和教育作為整個社會發展的關鍵性基礎,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的是強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以及源源不竭的人力補充。在知識經濟時代,世界科技的發展速度將加快,知識更新的速度將加快,從技術革命到產業革命的周期將縮短,技術產品的市場壽命周期將縮短。因此,是否具備不斷推陳出新的知識能力,是否擁有大量高素質的人才資源,是否真正形成崇尚知識,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直接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能否在知識經濟占主導地位的21世紀中立于不敗之地。正是從跨世紀發展的戰略高度,同志在十五大報告中強調指出:“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發揮我國巨大人力資源的優勢,關系21世紀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要切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p>

(二)要奉行積極的“拿來主義”

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已經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成為每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現代科技尤其是高科技在提高綜合國力中已占據主導地位,并成為國際關系格局演變的主導因素。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世紀,國際性激烈競爭必將是高科技的對抗、智慧的拼搏和知識的較量,較量中的上升或下降,立足或被淘汰,關鍵取決于在這個嶄新領域有沒有作為,有多大作為。在這種背景下,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必須適應世界發展的歷史潮流。任何國家都需要參與國際新的分工交換,閉關鎖國,盲目排外,置身國際交流之外是十分危險的。我國要盡快趕上乃至超過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就必須立足實際,奉行“拿來主義”,借鑒吸收其經驗并為我所用,將科教興國戰略落到實處。

現代科技革命是由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和管理革命等多領域變革而形成的。在這場革命中,采用高新技術、實施現代管理、推行跨國運營是發達國家工業發展的主要經驗。特別是現代管理在與經濟活動的緊密融合中,東、西方管理文化交相互補,形成了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各具特色的管理哲學和管理風格。今天,我們致力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積極學習,汲取發達國家先進的科技知識和有益的管理經驗,虛心學習和掌握發達國家科技興工之道,管理立業之經,發展立足之本,加大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全方位、多層次、廣渠道地加快培養選拔各級各類人才,使他們盡快成為建設現代化國家的有用之才、復合之才和專家人才。對于人類史上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一切優秀的文化成果,都要有批判地學習,有選擇地借鑒,有創造地利用。只有這樣,我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建設才能建立在比較牢靠的基礎之上。

在世紀之交,“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正日益成為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共識,沿著這條道路,堅定不移地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就一定能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勝利推向21世紀。

收稿日期:2000—10—20

【參考文獻】

[1]列寧.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列寧.列寧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列寧.列寧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列寧.列寧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5]列寧.列寧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6]列寧.列寧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7]列寧.列寧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8]列寧.列寧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