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馬克思理論功能發展

時間:2022-03-06 08:56:00

導語:論馬克思理論功能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馬克思理論功能發展

亞當·沙夫(AdamSchaff)曾擔任過波蘭統一工人黨中央委員、波蘭科學院哲學和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后因宣傳“人道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而被清除出黨,一度被迫流亡國外。波蘭統一工人黨失去政權以及隨之整個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社會主義旗幟倒下后,正當一些人宣揚“馬克思主義已經死亡”,唯恐避之而不及之時,他卻堅定地一再向世人宣布:“我是馬克思主義者”,“我不僅不追逐現在的時尚,不否認馬克思主義的意義,而且完全相反,我竭力反對宣稱馬克思主義破產的觀點”。(亞當·沙夫《需要一種新左派》,載德國《馬克思主義雜志》1997年第2期)他從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觀點出發,論證馬克思主義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本文旨在通過評述沙夫所作的論證,說明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的當代功能。

沙夫把馬克思主義分成兩個不同的層次:一是馬克思主義的結論,甚至理論框架。在他看來,在這一層次上的馬克思主義在一定程度上已失去時效;二是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觀、哲學方法。在他看來,在這一層次上的馬克思主義,即作為馬克思主義靈魂的哲學觀、哲學方法,要比馬克思主義的結論甚至理論框架,具有更大的價值,至今仍是“不可超越的”,沙夫對馬克思主義現實意義的論證,或者說對自己為什么仍然需要馬克思主義的回答,重點放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觀、哲學方法的現實意義的闡述上。

在他看來,欲知為什么馬克思主義哲學仍有現實意義,首先得了解哲學在人類社會中的功能。他那篇專門回答他為什么仍然需要馬克思主義的文章的第一個小標題便是“沒有哲學不行”。

他指出,作為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哲學,雖然只是間接地與人的活動有關,但沒有它們人便無法活動?;顒拥闹黧w是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教育強制性地獲得動機的。如果主體是有一定知識的人,那么環境的影響會因主體自覺地接受某種世界觀和它所包含的價值體系而削弱。知識水平越高,這個過程發生得就越自覺。他承認,哲學家有時過分地沉溺于空洞的言論,從而有人竟說“哲學的歷史是人類愚蠢的歷史”。但他接著就指出,盡管如此“如果沒有某種哲學,無論是有意或無意地接受它,沒有人能行得通”。(亞當·沙夫《馬克思主義在今天的意義》,載德國《馬克思主義雜志》1996年第3期)其原因很簡單:“為了弄清自己生存在什么樣的世界,為達到所期望的目標應該怎樣行動,人必須擁有一種價值體系,這種價值體系能告訴人們什么是善,什么是惡,在活動中應該追求什么和避免什么?!保▉啴敗ど撤颉恶R克思主義在今天的意義》,載德國《馬克思主義雜志》1996年第3期)

他進一步指出,有人可能會覺得這些都是陳詞濫調,用不著表白一番。但是,如果深入思考一下,就會發現事情并不那么簡單。“即使智力發達的人也要受到一些價值觀念的約束,因為它們便是如‘以太’哲學所說的所謂人的結構的組成部分”,“實際上,即使是最原始的人,都是不自覺的哲學家”。于是他得出結論,“我們這個世界哲學家并非太多,而是太少”。(亞當·沙夫《馬克思主義在今天的意義》,載德國《馬克思主義雜志》1996年第3期)

從“沒有哲學不行”這一理論前提出發,他進一步作出推論“沒有馬克思主義哲學不行”。在進行這樣的推論時,他強調了這樣兩個基本觀點,以作為推論的中間環節:

其一,馬克思主義是哲學,或者說主要是哲學。他堅決反對否定馬克思主義哲學內容的做法。有些激進派基督教思想家,沙夫曾同他們有過很好的合作,他們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政治觀點,卻把它的哲學內容分離出去。沙夫說,盡管自己一直在與他們進行交往,但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同

它的理論體系的關系問題上,多年以來我同他們的觀點一直不同”。否定哲學在整個馬克思主義體系中的作用,在基督教思想家那里是可以理解的,他們篤信基督教教義,當然無法接受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念?!皩τ谒麄儊碚f,真理來自天啟,他們不必像我這樣絞盡腦汁去思索真理的來源。像我這樣的人必須仔細思考知識的起源,而教徙們則直接用天啟來解釋。也正是在這里,馬克思主義幫助我們有意識地活動。這里所說的馬克思主義是指包括哲學內容的、沒有割裂其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的完整的馬克思主義。這里也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用價值的因素對我們是重要的”。(亞當·沙夫《馬克思主義在今天的意義》,載德國《馬克思主義雜志》1996年第3期)他說,令人不解的是一些馬克思主義思想家也輕視甚至否定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內容。他們只接受馬克思主義學說中與社會活動的要求有關的部分內容,并在這個范圍內自稱是馬克思主義者。他們這樣做,只能說明其害怕甚至抵制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價值觀念,正因為如此,他們實際上沒有資格稱為馬克思主義者。他再三強調,與這些人相反,“我只接受作為一種世界觀或價值體系的馬克思主義”(亞當·沙夫《馬克思主義在今天的意義》,載德國《馬克思主義雜志》1996年第3期)

其二,在各種哲學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最優秀的,它代表了人類思維的最高成果。在他看來,他之所以選擇馬克思主義,不僅因為它是哲學,而且因為它是最優秀的哲學。他說,他也算是一個行動時進行哲學思考的人,而且作為這個領域的行家還知道,在這個領域有許多種哲學和相應許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他了解它們,很長時間以來熟悉它們,并且必須在它們中間作出選擇。他說道:“就我而言,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我決定選擇馬克思主義。我認為它提供了最好的解決辦法?!保▉啴敗ど撤颉恶R克思主義在今天的意義》,載德國《馬克思主義雜志》1996年第3期)他還說道:“我知道,有些人的決定與我的決定完全相反,我也知道,我無法說服對手,讓他們信服我為什么作出這樣的而不是那樣的決定。我作出這種選擇的原因在于,這種選擇能使我比對手更好地理解環境,并按照自己的目標對環境施加影響?!保▉啴敗ど撤颉恶R克思主義在今天的意義》,載德國《馬克思主義雜志》1996年第3期)他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西方其他一些哲學流派一一加以比較,說他“尊重所有這些流派對解決一般哲學問題的貢獻,并試圖把它們當中的一些內容融入自己的世界觀”,但并沒有成為黑格爾主義者或新實證主義者,或是別的流派的信徒。他說:“我之所以傾向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因為它為我提供了比這些流派更好的世界圖景,并且開辟了更廣闊的活動可能性和活動范圍。”(亞當·沙夫《馬克思主義在今天的意義》,載德國《馬克思主義雜志》1996年第3期)

沙夫關于馬克思主義主要是一種哲學,而馬克思主義的現實意義也正在于它是一種哲學的論證,不但與自盧卡奇以來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傳統相一致,而且同現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一種重要傾向遙相呼應。目前西方的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一個重要傾向是,從過去多為單學科的研究轉向整體的跨學科的研究。這種傾向強調馬克思主義不是隨便可以分割的,應從整體上去把握,而在作為整體的馬克思主義體系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居于核心的地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其他的部分如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之類實際上是從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與馬克思主義的其他部分的關系實際上是哲學—歷史方法與用這種方法研究社會現實所得出的結論的關系。這種傾向進而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已成為人類知識寶庫中一份珍貴的遺產來說明馬克思主義的現實性。它強調,就作為馬克思主義核心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而言,由于它已成為人類思想遺產,現在已不是人們需要不需要的問題,而是它已客觀存在必然對人們產生影響的問題。正是因為馬克思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所以他的名字已和耶穌等聯系在一起,深深地鐫刻在人們的心中,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人類知識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時時處處在影響著人們。

沙夫以及現代西方的許多馬克思主義研究者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在馬克思主義中地位的說明,以及在此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而對整個馬克思主義現實意義的論證,應該說是言之成理的。誠如沙夫所言,在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中,構成其靈魂的哲學觀和哲學方法要比結論甚至理論框架具有更大的價值。恩格斯有句名言:在一切哲學家那里,體系都只是暫時的東西(《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215頁)。體系是暫時的,可貫串于體系中的真正有價值的方法卻可以永久開啟人們的心智。結論總會受時代條件的限制,它們會隨著時代條件的變化而趨于不合時宜,需要修正。但正確的方法卻不會過時,它反過來還會指導人們去檢驗和修正趨于過時的結論。正因為如此,普列漢諾夫說過,方法永遠先于結論(《普列漢諾夫

哲學著作選集》第1卷184—185頁)。恩格斯和普列漢諾夫的這些看法完全可以用于馬克思主義本身??梢哉f,突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地位,充分估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實意義,乃是蘇東劇變后沙夫以及國外特別是西方其他一些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對馬克思主義進新探討的一個重大成果。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顛撲不破和其味無窮,也可以從蘇東劇變后馬克思主義的各種新老反對者對馬克思主義的攻擊中得到反證。他們為抵毀馬克思主義寫下了那么多的著作。通觀這些著作不難發現,他們在否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原理時是那么“振振有詞”、“心安理得”,而一涉及到馬克思主義哲學則是顯旬如此色厲內荏,理屈詞窮,蒼白無力。面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微言大義,他們幾乎不能說出一點能打動人的反對意見來。這從反面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不可動搖。

關鍵在于,沙夫所說的至今仍閃爍著真理光輝的、作為馬克思主義靈魂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和哲學方法究竟是指什么。

沙夫認為,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觀和人道主義方法。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觀、哲學方法現實意義的論證,實際上可歸結為對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觀和人道主義方法現實意義的論證。

沙夫從60年代初開始研究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系統地論述了人道主義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占據中心的地位,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馬克思主義人學,是國際上著名的“人道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蘇東劇變以后,他一方面繼續堅持自己的“人道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觀點,另一方面則致力于闡述馬克思主義人學的現實意義。他說,面臨蘇東劇變后新的形勢,他的全部理論活動就是要“討論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關于個人、關于自治人道主義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部分,而且是不僅具有現實意義也具有重大實踐意義的部分”。(亞當·沙夫《馬克思主義在今天的意義》,載德國《馬克思主義雜志》1996年第3期)

他把馬克思主義人學的主要內容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個人是對社會問題進行任何恰當的分析所不可缺少的出發點的基本原理(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

其二,個人是社會關系總和和產物的觀點(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

其三,人是其社會現實的創造者的觀點。從這種觀點看,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是自治的人道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政治和文化觀點,它把擁有多方面利益要求的人放在中心地位),它使任何非人力量的干預成為多余的東西。與它相反,他治的人道主義,尤其是以宗教信仰為依據的人道主義,完全是以來自非人(超人)力量的戒律、戒條為基礎。

他說,這些論點看似簡單,但其含義是深刻的。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法國存在主義者看到這些內容,并公開講述它們。遺憾的是,某些官方的馬克思主義者無法理解這些觀點,他們把馬克思主義作非人的解釋,把這些論點視為禁忌。

在他看來,正是這些看似簡單的論點,具有非凡的實用功能。滲透于這些論點中的正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工具,而他本人則定會得益于這種滲透于馬克思主義人學中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如不借助于它們,他在社會歷史研究中就不會取得任何成就。他說:“我要強調,如果沒有上述論點作為理論前提,我的社會研究工作和活動就不會取得任何進展。我相信,我比沒有這種理論前提的競爭對手處境優越。”(亞當·沙夫《馬克思主義在今天的意義》,載德國《馬克思主義雜志》1996年第3期)

馬克思主義異化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談到馬克思主義人學的現實意義,不能不涉及馬克思主義異化理論。在他看來,馬克思主義異化理論的現實意義也是不言而喻的。

他說,異化理論曾被錯誤地認為只是青年馬克思的思想,實際上它在馬克思主義體系當中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馬克思自始至終堅持異化的觀點。由于這種理論作為批判分析的工具可以不加限制地應用于社會主義制度,它便引起一些人的恐懼。蘇東現實社會主義的垮臺,充分證明馬克思主義異化理論不僅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而且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具有實用價值。他還指出,目前世界上普遍接受馬克思主義異化理論這一點,值得深思。馬克思主義異化理論不僅在存在主義者和社會學、社會分析學派代表人物那里得到認同,而且被善意地收進天主教的正式文獻。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在第一個通喻《人的救贖者》中,在分析社會時很大程度上以異化理論為依據。馬克思主義異化理論的被廣泛接受,正是說明它有強大的生命力。他說道,連教皇也把這一理論作為分析、批判現代社會的工具,馬克思主義者有什么理由拒斥這一理論?

如果說上述沙夫對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與異化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其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乃

至整個馬克思主義中的地位的論述,充其量重復了他在60、70年代的一些觀點,只是他基于蘇東劇變后新的形勢,更強調了其現實意義而已,那么,他把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觀點從馬克思主義人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凸現出來,則反映了他對馬克思主義的新反思。在他看來,在當今世界,馬克思主義的現實意義主要表現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實意義,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實意義集中體現于馬克思主義人學的現實生命力,而馬克思主義人學的現實生命力則又充分展示在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觀點對當代人實踐的導向作用上。

沙夫近年站在現象學方法的高度,對馬克思主義的人學思想進行現代解析,發現了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的新內涵。他認為,馬克思是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類整體的未來發展這三個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方面來揭示人的本質的。他把馬克思所揭示的關于人的本質的觀點表述為:人具有類的本質特性,人類的現實性和特殊性本質要求每個人能力的全面發展,即人的本質對象化,而每個人的全面發展要與整個社會的全面發展和諧一致;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把作為主體的人徹底擺脫了外部世界和自身的束縛,它始終處于自由狀態之中。這樣,個人才能真正實現本質力量對象化。個人實現本身力量的對象化與個人的全面發展是聯系在一起的。他還進而論述了個人的全面發展的三層含義:人的“類”特征在個人中的全面發展;人的社會特性在個體中的全面發展;個人特性在個體中的全面發展。其中他尤其注重第三方面,即個人特性在個體中的全面發展,如:個人自身中的自然潛力的最大限度的發揮;個人需要的相對豐富性、全面性和多層次性;相對豐富、全面而深刻的精神感覺;道德觀念和自我意識的相對全面性。

沙夫基于對馬克思主義人學的這種新的研究,得出結論: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與異化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乃至整個馬克思主義的真正的鑰匙。而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觀點,既是一種觀念,更是一種觀察分析人與社會的方法。他強調,這種觀念和方法在當今世界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一是可以用它來評判現代資本主義;二是可以用它來重新界定社會主義的本質;三是可以用它來作為社會發展目標來贏得人民的支持。他呼吁,世界上所有馬克思主義政黨和左派都要重視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高揚人的全面發展的旗幟。

沙夫把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與異化理論置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地位,甚至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等同于馬克思主義人學,確實值得商榷。但他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新探索和基于對蘇東劇變后新的形勢的觀察,強調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重要性,把它作為分析當代社會的一種主要觀念和方法向人們推薦,應引起人們高度重視?,F在確實是到了重新估價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時候了。一是重新估價這一理論在馬克思主義中的地位。誠如沙夫所言,在馬克思的全部學說中,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和對人的問題的關注是貫徹始終的主題,而統攝這兩個主題的就是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應該把對馬克思主義人學的理解落實到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上。二是重新估價這一理論的當代意義。越來越清楚的事實表明:這一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能夠掌握群眾的真正力量所在,也是我們理解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本質差別,規劃社會發展方向的理論制高點。在這兩個重新估價中,對前者,即對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定位,尚可進一步探討,但對后者,即這一理論的當代意義,則是不容置疑的。

下面我們就順著沙夫的思路,集中探討一下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與異化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的當代意義。按照沙夫的說法,唯有這一理論最能反映馬克思主義的現實性,最能說明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