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創新論文

時間:2022-08-07 05:20:00

導語: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創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創新論文

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這個理論對于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但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而且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時代背景和世界潮流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提出了人的全面發展思想,創造性地闡釋了人的全面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深刻論述了推進人的全面發展與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自然的相互關系,并根據“三個代表”要求,確立了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標準。對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論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

一、從一切工作的著眼點的戰略高度,強調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同志指出:“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我們進行的一切工作,既要著眼于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時又要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我們要在發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礎上,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展?!边@一論斷一方面表明,人的全面發展是促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推動社會主義走向共產主義的重要手段和強勁動力。人的全面發展從現在開始,在未來社會發展中越來越居于主導地位。另一方面,結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提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從而把人的全面發展與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一起,提升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的高度。在我們黨的歷史上第一次闡明了人的全面發展在社會主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往我們也非常注重人的全面發展,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手段而不是作為目的。同志強調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和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實現了人的全面發展的手段意義與目的意義的高度統一,克服了過去的片面性,進一步突出了人的主體性和主導性的價值,為現代化社會條件下人的全面發展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

實踐證明,人們在個性、需要、才能發展方面的各種問題,是只靠經濟發展遠不能解決的。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不僅體現在更高的經濟發展速度上,而且體現在人的全面發展的促進提高上。社會主義現代化區別于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根本性質的特點,就在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以馬克思主義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為指導。我們在牢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時,還必須牢記經濟建設僅僅是手段,它是為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社會需要服務的,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的。我們進行的一切工作要著眼于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同志在深刻總結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經驗教訓基礎上所作出的科學結論。

二、概括出“兩個歷史過程”的內在關系,揭示了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發展諸環節的辯證統一

同志指出:“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同推進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是互為前提和基礎的……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人的全面發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這兩個歷史過程應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地向前發展。”同志的論述澄清了以往的模糊認識,明確了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之間,不是包含關系,不是從屬關系,不是主次關系,而是相對獨立,相互并列的,是“互為前提和基礎”的關系,是“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關系。我們黨必須在唯物史觀指導下,既要研究社會發展規律,又要研究人的發展規律,更要研究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之間的關系。

“兩個歷史過程”揭示了人的全面發展是提高人的素質與開發人的潛能的統一。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同志曾經反復強調要重視人的素質的提高、人的潛能的開發、人的全面發展,并且把提高素質與開發潛能有機統一起來。一方面,要“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和偉大的創造精神”。提高素質與發揮潛能的統一,是現代社會條件下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標志。

“兩個歷史過程”體現了人的全面發展是物質生活發展與精神生活發展的統一。同志強調“要盡快地使全國人民都過上殷實的小康生活,并不斷向更高水平前進”,指的是不斷滿足人民的物質生活需要,實現人民物質生活的高質量、高水平,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特定外在發展要求。同時又指出:“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實現人們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發展?!敝傅氖遣粩酀M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實現人們道德與智慧,知識與能力,素質與潛能,心理與生理的全面而協調的發展,這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特定內在發展要求,這種內在發展既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和條件,又是人類追求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的現代文明標志。物質生活的發展是精神生活發展的基礎和前提,精神生活的發展是物質生活發展的精神動力并引導物質生活發展的方向。人的全面發展,是物質生活發展與精神生活發展,外在發展要求與內在發展要求的高度統一。

“兩個歷史過程”概括了人的全面發展是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統一。首先,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互為前提和基礎。一方面,人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前提。離開人的發展就談不上社會發展,因此“人越全面發展,社會的物質文化財富就會創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另一方面,社會發展為人的發展提供條件和手段。人只能是社會的人,沒有離開社會而存在的抽象的人。所以“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又越能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其次,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社會發展要滿足和保障人的發展的種種要求;人的發展又必須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保證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相互結合,相互促進”。

“兩個歷史過程”強調人的全面發展是人與自然、社會的協調發展。自然界是人類及其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外部環境。在現代社會條件下,經濟、環境、生態等方面所出現的嚴重問題,如片面追求經濟發展,導致環境惡化,生態破壞的現象。這些絕不僅僅是科學技術上的問題,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價值觀問題和倫理觀問題。社會與自然的不平衡、不和諧發展,歸根到底是人的不全面、不協調發展的表現和反映。所以同志提出“要促進人和自然的協調與和諧,使人們在優美的生態環境中工作和生活。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開創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三、根據“三個代表”的要求,總體上確定了富有時代特色的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標準

人的全面發展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只是一個科學的概念,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不可能制定出可操作性的具體標準。同志“三個代表”思想是總結150多年國際共運史和我們黨80年歷史經驗所得出的科學結論,是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基本規律的科學概括,也是對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創新??梢哉f,“三個代表”是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在當今時代的體現和具體化。在“三個代表”的每一個方面,同志所提出的具體要求,都是與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論述一脈相承,都體現了關于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人的需要的全面發展、人的道德觀念的全面發展、人的能力的全面發展的精神,是結合時代特點及中國國情對人的全面發展的最新表述方式。

人的全面發展是先進生產力發展的核心動力。同志強調:“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有決定性的力量……不斷提高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群眾以及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和創造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始終是我們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必須履行的第一要務”。這一論述包含了三層含義:第一,人是生產力中的決定性因素。生產力的任何發展都是圍繞人這個中心來進行的。在先進生產力不斷取代落后生產力的歷史進程中,生產力的各要素只有同具有一定文化知識、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并掌握了當代科學技術的人相結合,才能發揮其促進生產力發展、推進社會前進的功能。第二,人的素質的提高是先進生產力發展的主導因素。先進生產力不僅取決于勞動者的勞動,更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高智能的勞動者運用科學知識、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等來支配被不斷創新了的生產工具的能力。第三,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是先進生產力發展的核心動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人的積極性主要表現為人的主動性、創造性、自主性,以及思想覺悟、勞動態度、事業心和責任感等等。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綜合體現,它反映出人的潛力潛能的充分挖掘和發揮以及人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充分施展和表現。

人的全面發展與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是一致的。社會文化的進步包括道德水準的提高和科學教育的發展,這兩個方面都是人的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條件。全面發展的人,首先是有高尚道德修養的人,是能夠正確地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與他人關系的人,是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人。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另一個基本標志。只有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文化,才能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為人類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同志在闡述我們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時指時:“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同時還指出“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梢?,這不僅是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也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黨的最高綱領的需要。

人的全面發展是實現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根本要求。作為人的全面發展中的“人”是一個整體概念,指的是全體社會成員。在逐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是越來越多的人得到了全面發展。因此,人的全面發展實質上就是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社會主義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地實現最廣大人民利益的過程。我們黨要真正地做到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必須長期地切實地做好多方面的工作,把如何有利于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研究問題、制定政策、作出決策的出發點和衡量工作成效的標準,在實踐中把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有機統一起來。